花如桃李
窈窕淑女,宜君宜王。
归宁父母,鸾声锵锵。
终允兄弟,不可弭忘。
永言配命,鼠忧以痒。
1-德才兼备享尊荣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交代:“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借赖大之口禀道:“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可见元春当得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红楼梦》中虽然篇幅不多,也不难看出元春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尤其是对贾母的关爱和对宝玉的呵护之情。
第七十一回贾母寿辰,元春送来厚礼,“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她年长宝玉较多,也曾悉心教育宝玉,进宫后依然惦记着“爱弟”的成长。得知大观园的对额多出自宝玉之笔,她对弟弟在诗文上的“进益”深感欣慰。省亲时,“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时,庚辰本侧批写道:“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一个“拦”字道尽了对幼弟的爱护之情。
宝钗的诗《凝晖钟瑞》称赞元春“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文风,指诗礼之风;孝化,指孝道的教化作用。宸游,是皇帝后妃出外巡游。这两句诗高度颂扬了元妃省亲对诗礼之风的彰显和以孝道感化万民之德的隆盛。
省亲过后,元春意犹未尽,编辑诗集、勒石镌字,种植花草,召集入住……元春让大观园不再是一座空有其表的园林建筑,而是让大观园有了生趣。
书中写道:
“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园子东北角子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叫种些花草”
“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这才有了大观园里后来诗情画意的故事。
庚辰本上此段有一条脂砚斋的眉批写道:“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己卯冬夜。”
清代嘉庆年间的东观阁批语中,有两条写元春。在正文“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处,东观阁评:“元妃极通。”在正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处,东观阁评:“元妃风雅。”此类批语可谓言简意赅。
2-香消玉殒恨无常
在十二支《红楼梦曲》当中,元春那一首,名为《恨无常》,词曰: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在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之际,命运无常,元妃香消玉殒。在离别之际,她无奈,她不甘,放不下牵挂的人和事。牵挂的是家族和亲人,但活着的时候隔阂宫墙,死了之后更是阴阳永隔。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第八十六回,写贾母在“不大受用”时梦见元妃,老太太说:“元妃还与我说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可见这里的“天伦”应该不仅仅暗示父母与爱弟宝玉的父母亲情,更是元妃想托梦想告知父亲,急流要勇退的道理,要舍得。
在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写元妃生病,贾府举家进宫探望。宫中的旨意是:“宣召亲丁四人进里头探问。许各带丫头一人,馀皆不用。亲丁男人只许在宫门外递个职名,请安听信,不得擅入。”而且限定了探问时间:“辰巳时进去,申酉时出来。”可见,娘娘出宫省亲和家人进宫探亲的时间,都被限定在4到6个时辰。
元妃见到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和凤姐,问寒问暖,当面对贾赦贾政等人的“职名”而不得一见的时候,元妃含泪道:“父女兄弟,反不如小家子得以常亲近。”又特地询问了宝玉的近况。
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态,与她在第八十回的感叹“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如出一辙。这这位外人看来荣宠至极的皇贵妃,内心深处其实更渴望做一个可以时常承欢父母膝下的小女儿吧。
按一百二十回本中的第九十五回所写,“元妃薨逝”之前贾政告诉王夫人“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医院已经奏明痰厥,不能医治”。书中的解释是:
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两位荣国府的长女,一位是玉字辈的元春,一位是草字辈的巧姐。从判词的预示可知,元春进了宫闱,而巧姐则到了田园。从赫赫扬扬之不测到平平淡淡之安宁。
真是应了李商隐在《马嵬》所写: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果可以选择,元春应该更喜欢在田舍之家,过悠然自得的生活吧。
本文由三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