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宝玉不学无术别上当,他有两种精神非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0/18
北京湿疹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红楼梦》中假托后人有批贾宝玉《西江月》二词,说“批宝玉极恰”,里面有几句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一听之下,让人以为宝玉是不学无术之徒。其实这是被作者骗了,他说的其实基本上是反话。

仅就其中“文章”两字而言,宝玉不是不读书,而只是不愿读只为科举的书;并且,他曾有一回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一则表明他是读了《四书》(这就已经很多了),也另读了许多“正经”的书,不然,他凭什么判断“杜撰的太多”呢?至于其他《西厢记》之类的“闲书”、杂书,那当然是更不用说了。

所以说,他是读文章的,无非是怕读“高头讲章”而已;相应的,也并不是愚顽,腹内也非草莽,而是蛮有才情、蛮有想法。

口说无凭,咱们就以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关内容为例,试作证明。

且说这一日,贾珍来向贾政报告,专为元妃贾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尚待元春赐名,此处方便起见先用上)工程已经竣工,大老爷贾赦已经看过了,就等贾政去看,并题匾额对联。

按贾政的意思,这省亲的园子本该由元妃来题为好,但一来元妃未见景致不太会妄拟,二来等她游幸过了再题,则“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经门客们建议,搞了个折中之法,把各处匾额对联拟好,但先不确定,做成灯匾先悬挂起来,等元妃游幸后再定名。

贾政觉得这主意挺妥当,带着众门客游园,一面是验收,一面是题匾额对联。路上刚好碰到了宝玉,于是一起叫上。

众门客都是聪明人,知道贾政叫上宝玉的重要目的是“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所以每到一景,他们都“只将些俗套来敷衍”,意思是“抛砖引玉”,而宝玉也的确是没拂了大家的美意,颇显示出了一番才能。当然,书中说了,宝玉所题匾额对联,也只能说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能有这般水准已经很不错,就像有些少年成名的作家,十多岁就出版了长篇小说,被目为“天才”,那也只是针对“十多岁”的孩子能这份才力而言的,并非指那部长篇小说就是经典的“天才佳构”。

而就我的感受来讲,宝玉题得妙不妙,其实有点超出我的鉴赏能力,也非我所能学习;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在题名时表现出来的两种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质疑精神(根本上是统一的)。

我觉得此二者更值得肯定,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先看独立思考精神。

内容甚多,本文聊举三处,其他留待朋友们自行去读吧。

第一处:大观园进门即见一山,一入山口就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要众门客题名,众人有说“叠翠”的,有说“锦嶂”的,也有说“赛香炉”等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但如前述,都是敷衍,只等宝玉一显身手。宝玉倒也当仁不让,听父命后,就题名“曲径通幽处”,来自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题名高不高明先随他,值得我们注意的正是宝玉题名的依据:

“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一语,到底是古人所言还是宝玉自创,只有他知道,寓意我也觉得有点牵强;不过后面说明此山并非正景,不宜过于张扬,用句旧诗作过渡倒显得“大方气派”,这思考的角度确实好,严父贾政虽没跟着门客们奉承而大加肯定,却也是“笑”了。

第二处:先抄一段极美的景物描写: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Н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很可能受了宝玉前面“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一语的影响,就有人建议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有亭翼然”,题名“翼然”;贾政则建议根据同文里“泻出于两峰之间”题名“泻”。但宝玉却另有想法,说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妥,如今题此泉若亦用“泻”字则不妥;同时,此处虽说是省亲别墅,但也“当入于应制之例”,用这样的字眼“粗陋不雅”,要再找个“蕴籍含蓄”的名字:他的建议是用“沁芳”两字。

你看,如贾政所说,“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明明是自由主义、没有规则啊!但宝玉的独立思考精神正体现在这里,他是根据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既不泥于古人,也不泥于现在,还不泥于自己。

而事实上,他所题名,就本人有限的鉴赏力而言,也是能够较“泻”或“泻玉”更多感受到清雅之意,并有沁人心脾的清凉之意。

更难得的是,贾政听了,“拈髯点头不语”。我们眼前出现这个画面,不用多说,就知道一个父亲此时是什么心情。等到宝玉就此景题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是“点头微笑”。真不容易!

第三处:到了后来林黛玉所居的“潇湘馆”,看看宝玉的表现:

这里是个适合读书的地方,贾政看了就笑着说:“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于是要题名,众人照例是胡乱敷衍,存心要宝玉表现。宝玉的题名是“有凤来仪”,依据是“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而“有凤来仪”虽是现成的,里面一个“凤”字可不正好应景嘛。

挺好玩的是贾政,一面忍不住赞许儿子会动脑子,一面又必须不让儿子得意忘形,还不能让门客们觉得自己太以儿为荣,所以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天下父母一个样啊。

再看质疑精神。

篇幅起见,本文仅举两例。

第一处:贾政一行人游赏到了后来李纨所居的“稻香村”,景致不消说是好得很:“里面有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一见就说:“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他看重的是这里“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也是富贵人家羡慕庄稼人自在的意思了,不过宝玉却认为此处“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这显然是违逆父亲的想法的,但宝玉虽然明明知道这会让父亲不高兴,而他素来怕父亲就像老鼠遇见猫,同时那些门客也早提醒他应和父亲,他却仍然表达了质疑,不妨抄下来: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虽说他的话没说完就被父亲生气地打断了,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他质疑这种“违背天然”的“天然”的意义。

第二处:众人来到后来宝钗所居的“蘅芜苑”,看到许多异草,贾政看了觉得有趣,但“只是不大认识”,不消说门客们也不知道的,只猜是“薜荔藤萝”。宝玉却似乎胸有成竹,说:

“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橙(原文上草字头下登)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清芷。”

大家大约都要惊叹宝玉简单是有植物学家潜质了,不料再说下去就走样了:

“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做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做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却原来博学之余,宝玉也是“想当然耳”。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