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上海富孀助夫买房实现财富逆袭,却在夫死后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4/29

要说在民国时期,谁能称得上是上海滩真正的首富,非哈同莫属。年在他辞世时,列进遗产清单里的就有:房屋建筑多幢,其中包含在上海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处占地20公顷的私家花园——爱俪园,另住房幢,旅馆饭店4幢、洋行1幢、计有市房81幢、仓库3幢,以及土地亩……

哈同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巨额财富,与他骨子里犹太人擅长经商的才能相关外,还跟一个人脱离不了关系,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中国籍姑娘罗迦陵,本名俪穗。

在他们结婚之前,哈同不过是一个在上海呆了13年还没什么太大起色的洋行职员,而罗迦陵的生存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从6岁她母亲去世以来,罗迦陵就已经开始为生存而忙碌,饥饿、流浪、睡天桥、看尽别人眼色,她卖过花,做过外籍人家的女佣,人世间所有的苦,她都已尝尽。不过,罗迦陵从未放弃过人生,她没有正经上过学,却通过自学,掌握了英语和法语两门外语。

年,他们相遇,哈同喜欢这名中国籍女孩,她美丽又充满智慧,不仅深谙上海当地的人情世故,而且经商理念也跟自己十分吻合。在哈同眼里,罗迦陵身上刚好有他这个犹太人所欠缺的先天优势,他相信,与罗迦陵的结合,一定会助力自己事业兴旺。

而在罗迦陵的心里,这位来上海闯荡的犹太人,她亦十分欣赏,她听哈同讲他的商业梦想,看他在构画未来时眼里发出的光,她知道,他一定会成功,而她则非常乐意帮助他去成就梦想。因为,这也是她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刻。

年9月,哈同和罗迦陵在上海举办婚礼,一年后,哈同任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再过一年,他改任更重要的上海公租界工部局董事。年,他已经积累一定的资金,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洋行了。

而在哈同人生当中,真正意义上的财富逆袭,源于罗迦陵给他相中的南京路的房产有关。

那时,整个上海租界的商业中心,主要都是围绕在旧城的广东路和福州路,而南京路相对来说,还十分的冷清。罗迦陵平时有烧香拜佛的习惯,她经常去南京路和福建路口的虹庙烧香,有一次,该庙的住持劝说他们夫妇多多购进南京路两边的房产。罗迦陵听在耳边,记在了心里,回家后,她同丈夫商量购房事宜,他们仔细分析了一下地理位置,认为从长远来看,这里一定会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不久后,他们开始大量购进了南京路两边几乎半条街的房子。

为了能早日让南京路的房地产增值,同时,也让丈夫的洋行形象得以提升,他们夫妇俩开始出资建设南京路,为了修这条路,他们用了名贵的铁蔡木来铺设路面。南京路建好后,成为上海当时最为平整的路面,老百姓出行得到了大大的方便,哈同的洋行因为做善事,而大受夸赞。

年,上海第一条横贯东西的有轨电车线路出炉,该条线路走向直指南京路。至此,南京路成为上海交通最为便利的路,出行方便了,人也就多了,人流聚集的地方,商业也被迅速开发起来。不久后,南京路两边涌现出大量的店铺,甚至一跃成为上海租界内最为繁华的黄金商业地段。而由罗迦陵牵头,哈同购置的街边房产,在数年间,价值上涨了近千倍。这也成为他们夫妇日后不可撼动的财富地位,起了最为关键性的作用。

除了南京路周边房产的成功开发,罗迦陵还做了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事情。她在年就开始筹建一处私家花园,她看中了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片近乎废墟的土地,并购置该区域的地产。年,罗迦陵去金山烧香,巧遇了金山寺乌目山僧,此人原名黄宗仰,跟孙中山先生还有过交集,他参加过革命,参与营救过章太炎的营救工作,后又广游日本众多庙宇。罗迦陵聘他为她的私家花园做策划设计,乌目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蓝本,开始为这座花园布局,3年后,一座中西合璧的“海上大观园”出现在大众眼前,哈同取名“爱俪园”,采用了他和妻子当中的各一字,也表示了对妻的爱慕之意。

年,爱俪园继续得以扩建,从此前的50亩,夫妻俩继续从周边购地,到近余亩,增加了以主题为大好河山、渭川百亩、水心草庐三大景区,辟有冬桂轩、挹翠亭的83处景,园内山石池水、舸舫亭阁、奇花异草相依相拥,步步皆景,十分迷人,如此大规模的豪宅手笔,在当今,可谓是无人能比。

爱俪园

此后,罗迦陵与哈同长居于此,同时,爱俪园也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名流聚集之地,比如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钊、齐燮元等政客名流就都有光顾于此。而哈同夫妻还在这里宴请过孙中山一家,一起来的女宾还有孙中山先生的两位女儿及宋氏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

因为罗迦陵与哈同都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夫妻二人还在爱俪园内创办了一所学校——仓圣明智大学,学校是全日制的,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而学生们的各项费用基本都是园内提供,他们还特意聘请了一些知名的学者如王国维等人来这里教书。从这里走出去的,有不少甲骨文专家,另外,徐悲鸿也是该学校的学生。

要说罗迦陵此生最为遗憾的,应该是她未能为哈同生下一名儿女吧,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这点,未对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有丝毫影响,没有亲生子女,他们就领养了一些孩子来养,前前后后,他们共同收养了22名子女,中外各占一半。

年,哈同去世,其名下全部财产归他妻子罗迦陵所有,也许是巨额的财产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不久后,哈同的本家亲戚从海外来到上海,率先对遗嘱提出了质疑,并狮子大开口要继承全部财产。他们告到了法院,结局,当然是罗迦陵胜。

年,号称哈同的侄孙(也有侄子一说)又向法庭递交了诉状,要分走其中的四分之三的财产,法庭依然驳回了他们的诉求。

年,罗迦陵已是年老之人,因为养子女中,之前哈同极为器重的外籍长子大卫·乔治·哈同,行为劣迹斑斑,这让罗迦陵很是懊恼,为了让他得到严惩,罗迦陵重新立了一份遗嘱。这份遗嘱与哈同之前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他们对待国内外养子女的态度不同,年,罗迦陵过世,没有想到,因为她的这份“第二遗嘱”,她的这些养子女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产大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