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刘姥姥,我就总能想起一句话:人生忧患识字始。
一旦,把所有的事情复杂化了,瞻前顾后,就违背了安身立命的自然之道。反而不如一个农村老太太遇事通达。也就是说,读书人若不通透,诗书便成为一生的累赘。
说到底,还是刘姥姥的话,更加贴近生活: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便说了一句,豁达通畅的话:
还是舍得我这张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是有好处的,大家都有益,即便没有银子,我也到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很多文人学者,评价刘姥姥:世面深藏不漏,不卑不亢!
小编认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一个乡间老妇,哪会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本来就没有,何谈放下。
有一次,正在看《红楼梦》,一个婶子来我店里买东西,她一撇电视,直接说道:这个老太太又出来了,这一次又地拿不少东西回去?
我下意思的说道:刘姥姥,光陪人家乐呵了!
老婶子说:乐呵?他乐他的,刘姥姥乐刘姥姥的!
临行之时,又抛来一句话:你这个小店,也得添些喜兴气,莫非人家买你东西,还得看你脸子!
是啊,婶子的话,一针见血。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一个农村老妇,庄户人家,过不了冬,偶然想起了,旧日亲戚的瓜葛,第一次上门告穷,就得了20两银子。秋天到了,便就带着一些瓜菜,上门感谢,这也是人之常情。
巧了,正赶上府中的老太太,兴致盎然,于是一个有滋有味的故事,便铺开了。
如果刘姥姥不来,大观园是多么的清冷寂寞,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人,也就做那么几件事,就算彼此之间,都有举世的容貌,旷世的才华,相处久了,也看厌了!
乡间的刘姥姥的到来,看到了一副比画还好的风景,同时也带了,一片新鲜的乡间野气,给他们看。
刘姥姥一到荣国府,所有人的情绪就上来了。
即便,安享尊荣惯了的老祖宗,忽然听到一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妇人说:
我们是生来受苦的人,老太太是生来享福的,我们也就这么着,那些庄稼人的活也就没有人做了!
一句话,就让咸淡的日子,凭空就多出了,一些感慨滋味。
又如王夫人,本来就是一个波澜不惊的人,除了宝玉之外,关心的事情也不多,偶尔吃斋念佛,算是一个寄托。
刘姥姥,偏偏给她讲了一个,观音菩萨托梦的故事。
这是一个来自生活下层,关于神佛有灵的注解:
她给宝二爷,编排了一个死于十七岁的若玉小姐,让无所事事,又多情的公子哥们,忽喜忽愁的,忙乎了一整天。
王熙凤,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成天面对老太太,一帮结社吟诗的小姑子们,也显得气闷。刘姥姥一来,难得大家高兴几天,也趁机展示一下主持人的功力,说了说做茄子的典故。
即便是,平常笑不露齿的姑娘们,也趁着刘姥姥被捉弄的空档,也体会了一番吐茶喷饭的乐趣,狠狠的放肆了一回。
刘姥姥的女婿,与王原一家,本不是一家子,靠着宗亲攀上了关系,与此同时,王家的女儿又嫁到了贾府,相互的关系又差了一层。
全凭这几天,刘姥姥陪着老太太游玩的高兴,让全家人都心情愉悦,这才让事情好办多了。
临走之时,王夫人给了两银子,刘姥姥用它买了几亩地,打了一眼井,一家人自给自足的活了下来。
还有,她拿走的那些乡下人,没有见过的衣裳点心,梗米干果,回去摆碟子请请左邻右舍,也是她一辈子最风光的事。
最后总结: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是文人志士们的事,一个庄稼人却没有惯出来这些毛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