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到第五十五至五十六回,突然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小厮,就是“兴儿”。关于这个“兴儿”的重要性,可以从他的名字体现出来,我们下面会说,本文解决三个问题:1、《红楼》有两个兴儿,是曹雪芹写错了吗?2、冷子兴的演说与兴儿的演说有什么不同点?3、兴儿的演说内容有哪些深意?
(兴儿演说荣国府)
先说第一个小问题:《红楼》有两个兴儿,是曹雪芹写错了吗?
《红楼梦》有两个兴儿,第五十三回出现一个兴儿,显然是宁国府的重要小厮,因为他已经经手宁府的银钱往来:
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针线礼物,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说着递上去。
既然在主母丫头口中被提及且经手银钱,这个兴儿当然关乎宁府气运(至少关乎财运),所以,他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但请注意,这个兴儿再也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过完这个年,“兴儿”就不存在了。
(87《红楼》中的兴儿)
“兴儿”这个小厮的名字,寓意着“兴隆、兴旺”,《说文解字》说:“兴,起也”。“兴”的本义是“兴起”,引申为“昌盛”的意思。作者安排“兴儿”这个人物,寓意着宁府有曾经的辉煌,他的戛然消失,寓意着宁府已经真正彻底败落,“兴隆”不再!
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出现的这个兴儿,是贾琏的小厮兴儿,是荣国府二门上当差的兴儿。作者安排这个人物,当然也寓意荣府也曾经“兴隆、兴旺”,有意思的是,这个兴儿在以后的章节里,也消失不见了。显然,当兴儿经不住凤姐的拷问,招出尤二姐的事之后,荣府的“兴隆、兴旺”也不复存在了。荣府也开始从凤姐与贾琏的冲突而走上彻底的衰败,就是探春说的那句话: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七十四回)
“兴”字字义复杂,它还有“譬喻”的意思,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所以它也隐含有“表现、演说”的意思,因此,给大家全方位介结和演说荣国府的两个人,名字中都有这个“兴”字。一个是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一个是二门上的小厮“兴儿”。名字中带“兴”字的人物,是有特殊使命的。
(贾琏)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冷子兴的演说和兴儿的演说有什么不同点:
1、“信息”来源不同。冷子兴的演说,其信息来源是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作为她的女婿的冷子兴,对于荣府的了解,都是“二手信息”,是经过周瑞家的“消化整理”过的;兴儿的演说,其信息来源于兴儿的耳闻目睹,他的工作岗位在贾府的内外关键外——二门,因此,兴儿的演说“信息”更准确,更直接。
2、演说的对象不同。冷子兴的演说对象,是“投机者”贾雨村,是完完全全的两个外人在唠闲嗑,是对别家事的“冷眼旁观”;兴儿的演说对象,是有可能进入荣府的尤二姐,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荣府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兴儿的演说,更多是局内人的“如实观照”。
3、演说的时间阶段不同。冷子兴的演说早于黛玉(五岁)进贾府,彼时的贾府,尚在繁华安定之中;兴儿的演说,已是黛玉的十四岁,八、九年之后的贾府,已渐渐走向衰败倾颓,可见贾府衰朽的速度。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最后说兴儿的演说内容有哪些深意?
1、兴儿的演说,强化和立体了凤姐的形象,使凤姐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关于王熙凤,兴儿说道:
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
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说,奶奶便有礼让,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凤姐之精明强干,手腕辣狠,在兴儿的嘴里活灵活现。贾府之大,确需凤姐这样的铁腕人物,才能管理得好,如果是尤二姐这样的人物去管,早就败落得不成样子了。
(严厉的凤姐)
2、平儿是凤姐的依靠,却也是凤姐最“怕”的人。
尤二姐笑道:“可是扯谎?这样一个夜叉,怎么反怕屋里的人呢?”兴儿道:“这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
凤姐是因为“道理”怕平儿吗?肯定不是,其深层的原因兴儿说不出来,凤姐是孤独的管理者,她要依赖平儿去执行她的各项决策(平儿是她的“参谋长”),因此,平儿对凤姐更知根知底,凤姐在人前坚硬,但她也有柔软的一面且只有平儿知道,凤姐的短处(比如越规矩的操作等)都捏在平儿手中,或者说平儿都是知情者。再者,平儿实际上也是凤姐孤单人生的陪伴者,凤姐的“怕”源于对唯一亲近之人的包容与忍让。
(87《红楼》的平儿)
3、大观园内众生相。兴儿点评了大观园内所有的女子,言简意赅,活泼鲜明。比如说李纨是“大菩萨”说她“问事不知,说事不管”,迎春是“二木头”,说她戳一针也不知哎哟一声,探春是“玫瑰花”,叹息她是“老鸹窝里出凤凰”,然后说林黛玉是“多病西施”,说宝钗是“雪堆出来的”,这些比方,像现代人给别人取外号,言辞简洁,既抓住特征,又鲜活生动。特别是对林薛二人的评价,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4、对宝玉、黛玉婚姻的预知。兴儿认为将来的宝二奶奶准定是“林姑娘”,是“定了的。这很说明问题:
黛玉所谓受尽“风刀霜剑”折磨,最多是黛玉的主观心理感受,并非大观园的实际存在;既然是老太太、凤姐选定的“宝二奶奶”人选(兴儿所说),谁肯虐待,谁敢虐待;
(87《红楼》的钗与黛)
黛玉与宝玉的婚姻之所以没有推上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黛玉之病。作为贾府这样大族的继承人宝玉,家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让他娶一个“多病西施”的,只要稍有议婚常识,就知道黛玉这样的身体是不可能提及婚事的。兴儿也说:
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黛玉行将及笄,很快就可以议婚,所谓“都还小”已经基本不成问题,所欠的,就是黛玉之病。贾母对宝玉的婚事,在等的,或是黛玉病好,宝黛联姻,或是黛玉病终,另择他选。
《红楼梦》中,黛玉的爱情是个“悖论”,她的病要好,必须与宝玉的婚姻(即“木石前盟”)达成,而达成与宝玉的婚姻需要她的病必须痊愈,因此,宝黛之爱必然是悲剧结局。续书所谓的“调包”,让宝钗成为宝玉夫人,只是续书人的理解,实际上,黛玉必死于宝玉结婚之前,而宝玉对宝钗的婚姻,也是宝玉同意的,只是婚后“到底意难平”,最终撒手而去罢了。
(宝玉与黛玉)
5、宝玉的不肖。关于宝玉,兴儿也有演说:
……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欢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
宝玉不读正经科举之书,与他的祖宗相比,这是很大的“不肖”,他只在“丫头群里闹”,“不习文,也不习武”,实际上这都是世俗不容的,他的性格特别,与人相处的态度让世俗平常人很难理解,兴儿当然不能理解。实际上,兴儿的演说与冷子兴的演说,宝玉的情态没有大的变化,他就是旧体制下的“另类”。
在这一点上,倒是尤三姐是宝玉的知音,尤三姐理解宝玉对待女子的好,只是,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加不可能。
(之,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