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住着雪洞一般屋子的薛宝钗香可冷得,天下一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2/23
白癜风中医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8/5798368.html

文│醉吟扶夷

字数│

阅读时长│约30分钟

引言

世人多误认《红楼梦》这本小说专写风花雪月、谈情说爱,殊不知作者开篇即点明主旨,言道此书专为闺阁昭传,记述的是他人生中所经历过的诸多优秀女子;在《红楼梦》书中,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知凡几,薛宝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一众鲜妍明媚的脂粉香娃中,不爱华丽妆扮、生活简朴的薛宝钗又显得尤为特立独行。

那么,薛宝钗与其他红楼女子不同之处在哪呢?

·薛姨妈曾对王夫人提到薛宝钗古怪,从不爱花儿粉儿,自家的宫花白放着不戴,送给贾家姑娘戴;

·薛宝钗也曾劝邢岫烟不要富丽闲妆;

·她在大观园的住所蘅芜苑陈设简单,屋子如同“雪洞一般”。

要知道薛家可是大富之家,有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丰厚财力,可是身为薛家女儿的薛宝钗为何如此素雅简朴呢?作者这闲闲的几笔,着意写了薛宝钗身上几个不起眼的小细节,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体现了薛宝钗脚踏实地、戒虚务实的性格特点;

薛家进京之初就已交待,他们家在京城并非没有房舍,只是因为薛姨妈想要借贾家的规矩约束骄横无度的儿子薛蟠,这才借住在贾家;既然是客居,自然无需多做修饰,毕竟薛家随时都有可能搬走;基于这个考虑,薛宝钗的蘅芜苑收拾得不如大观园其他各处精致富丽,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因绣春囊事件引发大观园抄捡后,薛宝钗第二天就搬出了大观园,干净利落地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更是印证了这个道理。

薛宝钗生在大富之家不假,但她早年丧父,惟一的哥哥薛蟠成天不务正业,根本撑不起薛家偌大的家业,母亲也是有心无力,家中的情形迫使薛宝钗快速成长、并且成熟起来;

薛宝钗私下曾与即将成为薛家媳妇的邢岫烟透露过,早在七八年前,她也曾像贾家的富贵小姐们一般打扮,各色华贵的装饰也闲置了一箱子,只不过眼下情形不同,所以才改了。

是薛宝钗没情趣不会打扮吗?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现在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梳妆打扮上面。

·她体贴母亲,需要和丫鬟一起做女红,自给自足,节省日用开支;周瑞家的送宫花那一回,见到薛宝钗正在描花样子;《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也说:‘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三更也就是晚上的十二点左右,古代用的灯远不如现代的灯这般明亮,试想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每晚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做针线活到半夜,宝钗的辛苦可见一斑,而她的懂事乖巧,也令人心生怜悯与敬意;

·她还需要替哥哥留意家中的生意。薛宝钗在哥哥薛蟠指望不上、母亲又没能力的情况下,逐渐接过了家中经营的业务;她知道自家在鼓楼西大街有个当铺叫“恒舒典”,知道自家的铺子里有肥大的螃蟹,连人参的掺假内幕她也摸得一清二楚;薛蟠从外地做生意回来,薛姨妈和薛蟠还在为柳湘莲出家的事情长吁短叹,薛宝钗却冷静地从旁提醒哥哥,要即刻着手做好善后工作,酬谢伙计等事宜;虽然有人因此诟病宝钗此举太过冷漠无情,但毕竟抛却那些无用的眼泪后,认真做好眼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宝钗的务实由此可见一斑,而她的成熟和理性,又远非同龄人所能相比的。

小结:薛宝钗之所以不作富丽闲妆、所住房间也如“雪洞一般”、走的都是类似于现代“极简风”的原因,都是因为她有着非比寻常的清醒头脑;她知道未雨绸缪,在家道中落之际果断收起富贵之风,节省开支;她知道自己不需要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没有资格去恣意地享受生活;她知道自己需要撑起这个家。故此,她毅然摒弃了贵族小姐们诗情画意的生活,选择了脚踏实地、戒虚务实这条路;这也使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懂得:与其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地追逐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学学薛宝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眼前的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理智抉择。

呼应了薛宝钗“高士晶莹雪”的隐士品格;

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中,绿子问主人公渡边为什么要戒烟,渡边回答道:

譬如说半夜断烟时那个难受滋味吧,等等,所以戒了,我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

我想,薛宝钗明明有一箱子的饰物却不戴,明明有钱也有品味却不肯将屋子收拾得华丽精致,应该也是缘于“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这个理由;她的这些行为在我眼里,像极了古代的隐士对物欲的超脱,且隐约透出一股“苦行僧”的味道来。

薛宝钗的豁达之心,来自于她对精神世界更深层次的追求;这追求,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高远情操高度契合,是不系外物于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外物所累的高度精神自觉;是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深刻理解,对“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结局的早早了悟;薛宝钗的豁达之心,成就了她“高士晶莹雪”的隐士品格。

惟其如此,在贾府大厦倾覆,贾宝玉悬崖撒手、决然离去后,拥有一颗豁达之心的薛宝钗才能够守得住生活的清贫,耐得住岁月的凄凉,独自在人世间坚强地活下去,正如脂砚斋所评价的那样: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

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小结:《红楼梦》的作者在薛宝钗的住所中仅仅用了简单的一个细节描写,寥寥数笔间,不但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在读者的眼前勾勒出薛宝钗心中那丰满而又高洁的精神世界,一个表面清冷无情、实则内心强大无比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那些长篇直白的空言赞颂之词相比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暗示了薛宝钗独守空闺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兴致勃勃领着她在大观园各处参观;及至游览到蘅芜苑时,看见屋内的景象,能言善道的刘姥姥意外地沉默了,为什么呢?

在贾母的眼里,一个正当花季的妙龄少女,薛宝钗的闺房装饰得再富丽堂皇也不为过;这一行人先前参观过的房间中,黛玉的房间有满满一屋子的书,有学着主人背诗的鹦鹉和飞来飞去的大燕子,潇湘馆既有书香满室,又充满了生活情趣;探春的秋爽斋里,名人书画与字贴随处可见,平时还托贾宝玉帮她从外面买各种小玩意,既爽朗大气,又有十足的小女儿情怀;贾宝玉的房间更不用说,刘姥姥进去之后看得眼花缭乱,直接晕了头,以为到了“天宫”。

是以,看到摆设如此简陋的“雪洞一般”的屋子后,领头的贾母讶异之下,指出了问题所在:

贾母看出了不妥,也许她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所以直接用了“忌讳”二字;那么,这“忌讳”里所包含的究竟是什么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一回中有这么一条脂评:

……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这条脂评与《红楼梦》第五回的曲子《终身误》中的“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句前后照应,直接指明了薛宝钗的结局:贾宝玉虽与薛宝钗成婚,却终究没能白头到老;贾宝玉终于弃薛宝钗而去,剩下薛宝钗独守空闺。而这结局,早有预示:

·大观园中的寡妇只有李纨一个,在她的住所,连盒胭脂水粉都没有,更不敢花红柳绿地打扮自己,这是大家族里的寡妇标准;联想起薛宝钗平时不施粉黛的模样,难道不是正好照应了她日后独守空闺的模样吗?

·试想多年以后,连贾宝玉也离开了薛宝钗,她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本来不爱装饰打扮的她自然更加地朴素简单了;蘅芜苑这雪洞一般的房间,难道不是正好也照应了薛宝钗日后独守空闺的房间吗?

小结:《红楼梦》作者素来善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之法,一个雪洞般的屋子,早早埋下了屋子主人薛宝钗青年守寡的伏笔;我们在同情薛宝钗凄凉结局的同时,也对《红楼梦》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叹为观止。

从侧面反映了包括薛家在内的四大家族的败落;

《红楼梦》书中关于四大家族的日益没落,从一开篇就已在有意无意间多次透露出来;贾家子弟的挥霍无度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财政支出的捉襟见肘频频显现;到了后期,贾琏打上了贾母私房钱的主意,王熙凤也开始劝王夫人趁“绣春囊”事件精简大观园的人手;四大家族的利益纠缠错综复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江河日下之时,作为皇商的薛家也早早地显现出颓败之势。

小结:薛宝钗清醒地认识到了当下的不利形势,同时也为应对家族的日渐衰败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应对之策;比如她收起了颜色艳丽的衣服和花哨贵重的首饰,收起了古董玩器,收起了小女儿家的心思,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家中的重担;但大厦将倾,百年的家族根基已经腐朽殆尽,又岂是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挽回的?风雨将来之际,任薛宝钗的小心谨慎,王熙凤的才能卓越,终究挡不住四大家族日落西山的命运。

与贾家的浑浑噩噩、奢靡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讽刺意味。

当薛宝钗这个弱质女流之辈都知道眼下情形“一时比不得一时”,用实际行动意图有所挽回之时,贾家人又在做什么呢?

这边厢宁国府里:

·贾敬弃了官爵,丢了家人,躲进道观潜心“研究”如何“飞升成仙”;

·身为族长的贾珍前脚刚撒了大把的银子办理完儿媳秦可卿的丧事,后脚又勾搭上了自己的小姨子尤氏姊妹;

·贾蓉除了附和贾珍一同败家外,偶尔也伙同贾蔷一起敲诈勒索同族子弟贾瑞;

在外人眼中肮脏无比的宁国府里,贾珍贾蓉父子过着昏天暗地、纸醉金迷的生活。

那边厢的荣国府里:

·贾母带着一群孙子孙女们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过着吃喝玩乐神仙般的日子;

·贾政要么忙于公务,要么醉心于与清客们探讨诗文,两袖清风不问世事;

·邢王二位夫人明里暗里争斗着,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王熙凤管理家务之余,私下也干点挪用公款和放高利贷的小生意;

·贾宝玉更不用说,除了在大观园里同姊妹们厮混,就是和外面的朋友喝酒,什么为官作宰、家族重任,一概与他无关。

小结:《红楼梦》的作者通过对薛宝钗所住的房屋如“雪洞一般”这一细节的描写,将怡红院的富丽堂皇对比蘅芜苑的简朴素净,骄奢淫逸的贾家子弟对比清醒自持的薛宝钗,满篇的讽刺气息扑面而来。

总结:在《红楼梦》书中,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是一面多棱镜;我们透过这一面面的多棱镜,从不同的方向看,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得到不一样的感受;透过蘅芜苑里“雪洞一般”的屋子这面多棱镜,我们得以了解到薛宝钗脚踏实地、戒虚务实的性格特点,窥见了她山中高士般丰富的精神世界,提前预见了薛宝钗独守空闺的凄凉结局以及四大家族的败落,感受到了骄奢淫逸的贾家子弟与清醒自持的薛宝钗之间的强烈对比;这一切不禁让人感叹,《红楼梦》书中细节描写的作用,高妙如斯,虽翻阅百遍千遍,也不会感觉到有任何的厌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