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农村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祖父的园子》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梅花魂》一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课文题目“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游子吟》唐代孟郊。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诗的大意是: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孩子喻为小草,将母爱喻为春天的阳光,寄托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草船借箭》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64回相关内容改写。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空,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妒才忌能、用心险恶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诸葛亮:神计秒算、胆略过人
《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猴王出世》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第四单元课文主题解说
《从军行》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诗的大意是: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宋代诗人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
诗的大意是: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满腔的悲愤与热切期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大意是:身在蜀地的时候,忽然听闻蓟北被收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着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愉快、兴奋的心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是指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体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军神》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清贫》是方志敏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崇高品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