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花签背后的故事薛宝钗受排挤,另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28

在前面几篇文章里,我的专注点一直都放在《红楼梦》当中出现过的“游戏”或者娱乐活动上。

当然,研究这些玩法不仅仅是为了“玩”。很多游戏活动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而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探究,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能又会深入一点点。

在众多娱乐活动里,行酒令游戏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但是每一次的玩法都不一样。那么,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酒席上另外一种新奇的玩法:占花名。

1贾宝玉的生日

各位一定都还记得,原著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并和众姐妹一起“开派对”的场景是多么充满了趣味。不管是在原著当中,还是在改编过的八七版电视剧里,这个生日派对借着酒意,似乎充满着温暖的气息——然而,这次聚会过后,悲凉的基调并没有因为生日的喜庆氛围而改变轨迹。

我们都知道,宝玉这场寿宴从白天就开始了。但是,这次生日跟往年又有些不同——贾母和王夫人到皇陵去给老太妃送殡,恰好不在家,所以这个生日不如以往热闹。当时是张道士送了礼物,换了寄名符;府里的人送了他衣服鞋袜、荷包玩器;众姐妹有的送了扇子,有的题了诗作了画以表心意。

因为重要的长辈都没在府里,宝玉奠茶焚纸后,到宁国府的宗祠祖先堂又行过礼,然后还遥拜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随后他到了尤氏的上房行过礼,又去了薛姨妈家。这还不够,生日这天,贾宝玉还要去自己的四个奶妈家里致礼。这些人虽然身份不如贾宝玉高贵,但是他们如果要向贾宝玉行礼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早就王夫人有言在先:年轻人不能够接受长辈行礼,为的是不折损自己的福寿。

贾母和王夫人既然都不在家,贾宝玉这次生日原本也没有打算好好庆祝。只是在当天,他很偶然地发现自己的生日居然跟薛宝琴、邢岫烟、平儿都是同一天。于是几个人决定要在一起庆祝一下,让大观园的小厨房筹备出酒席来。

而白天的宴席开在芍药栏中红香圃的三间小敞厅内,众人也都请过来了。看到这个地名,我们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没错,之前的文章里我们讨论过“射覆”这个非常高冷的酒令游戏,就是在红香圃内宝玉的生日宴席上发生的。

因此,我认为贾宝玉的生日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同一个场景下,众人接连玩了两个不同的酒令游戏,而且游戏当中涉及到的诗句恐怕多跟人物命运紧密相连。

2占花名游戏

贾宝玉的这次生日聚会之所以让读者和观众流连忘返,最主要的原因是宝玉连同众姐妹们玩了一个“占花名”的酒令游戏。这个游戏究竟怎么玩儿呢?

首先,它是需要道具的。一般情况下,这种道具买来的时候,是有若干根签放在一个精致的签筒里。每一根签上都画着一种比较常见的花草,在图画的下面还会配上一句古诗,并写上饮酒的规则。

有了道具就好办了。饮酒的时候,参与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抽签,抽到签的人和在座的人都要按照签上规则来饮酒助兴。 

游戏开始前,晴雯拿出一个竹雕的签筒,这里面就装着象牙制成的花名签。随后,晴雯拿出骰子放在盒内,摇一摇再揭开一看,里面的点数显示的是五点。按照座位次序一次数过去,就轮到宝钗抽签了。这第一支签也非常重要,原著里是这样描述的: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由宝钗的“艳冠群芳”拉开了“占花名”的序幕,而关于这支签的解读,我会放在文章里。今天要跟大家一起看一看这套花签的名堂。

3通过“花签”学古诗

“占花名”的花签如果按照完整的一套来看,其中所包含的古诗词都是古典文学当中比较出名的,其中不乏大家手笔。

我相信,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从小就生活在各种“背诵唐诗宋词”的模式里,有时枯燥得实在令人烦闷。不过,因为每个暑假,电视台都会循环播放八七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在一遍遍地“刷剧”模式下,我对很多古代诗词就突然熟悉起来,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

这段记忆对我来说,非常美好而又珍贵。而花签里的古诗词句,也成了伴随我很多年的文化底蕴——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我不知不觉成了诗词爱好者,有一段时间甚至能够自己填词作诗。那些小小的作品,跟古代名家的比起来,虽然登不得大雅之堂,但也成了我的一个小爱好,进而铸就了我心底里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我们先看宝钗首签里的那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的出处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诗作《牡丹花》。现代人对罗隐的深刻印象恐怕是因为他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十上不第”——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的连续十几年当中,他一共参加了十多次考试,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这样一位非常没有“考试运”的文人,在讽刺散文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彰显了他非常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而在诗歌创作上,有人甚至将罗隐和温庭钧、李商隐二人并列称为“三才子”。

罗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为后人所推崇的,而他的那首《牡丹花》也有值得解读的意义。全诗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不难看出,这首诗在一开篇时,写的是牡丹花被人为砍折以后不得不随风飘零的场景:“别有因”指的就是花朵凋零并不是自然原因,而是被人故意损害的。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两句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是假设关系的一组句子。牡丹花在绽放之时艳如佳人,如果这样美丽的花朵能够读懂人类的语言,那么即便它默默含情、从不表露,它的芳香和艳丽也足以能够打动人心。

这样一种“艳冠群芳”的鲜花,让芍药和芙蓉都立刻失去了光彩。但很可惜,“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韩令指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中书令韩弘。这个人跟牡丹花有什么联系呢?

韩弘本人是从削平叛乱藩镇的战争中脱颖而出的。他假装归顺朝廷,骗取到了重要的官职,却在扫除藩镇的过程中频频阻挠并养寇自重。后来,这个人又钻了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伏诛的空子,“举镇归降朝廷”,又让自己的儿子拿重金贿赂权贵。这让他免了罪责,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获得了中书令的头衔,成了朝廷里的大红人。

韩弘就是这样一个“山寨版”的“功臣”。他在晚年时返回自己在长安的旧宅,发现园子里种满了人人喜爱的牡丹花后非常愤怒,命人立刻将所有牡丹花连根铲除了。诗作中的“韩令功成”极具讽刺意味: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治国之才,更没有治国之道,他们最擅长的是打压和消灭世间美好的事物。

而罗隐用这样的诗句,也表达出了自己怀才不遇,还要被韩弘这样手握实权的人不断排挤和孤立。

宝钗的签语,实际上也是曹雪芹对这个重要人物的赞美:艳冠群芳的她,就是连芙蓉和芍药也得退后一步。

4欧阳修的感叹

抽到芙蓉花签的恰好是黛玉。花签上的“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北宋文坛领袖之一的欧阳修之手。他写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用鲜明的笔触描画了王昭君出塞后的流落之苦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王昭君从“南郡才女之首”被选入宫成为汉元帝的宫女,再到远嫁南匈奴的过程在诗中都有表现。

自从汉代以来,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喜欢的背景题材之一。诗仙李白写过《王昭君》一诗,而诗圣杜甫则创作过《咏怀古迹五首》。这些诗作当中都不乏对悲剧的渲染。王安石也写了《明妃曲二首》,因此欧阳修就写了这两首诗。

所不同的是,欧阳修用胡人与汉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习俗渐渐引入了汉族的传统乐器琵琶,并通过琵琶曲来寄托明妃深刻的思乡之苦。这样的悲伤之音,让胡人和为之动容。

然而,当琵琶“传来汉家”时,明妃的哀思不仅没有换取“汉家”的同情,反而“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一时汉宫上下“争按新声谱”。而远在塞外的昭君留下的只有一腔遗恨。

后一首的“明妃去时泪”则给了读者鲜明的既视感。纤纤弱女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尘世,悲剧气氛再次笼罩了读者。然而,“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古代女子的命运如何,都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因此只能哀叹惋惜却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奈感,我在读到探春不得不远嫁的时候有过;而读到黛玉泪尽而亡和“三春过后诸芳尽”时,悲凉之感油然而生,但是因为隔着时代,时空无法交错,只能任凭悲剧命运一次又一次散落在人间的各个角落。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红楼梦》一开篇就表明了这将“是一个大悲大痛的故事”。

理解了这个基调以后,我们也就更容易明白:原来曹雪芹的一笔一墨之间,都流淌着血和泪。感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