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妙玉是罪臣之女,被贾府藏匿,并成为贾府获罪的根源,完全是胡说八道。原因很简单,妙玉进贾府的时间,正是筹备元春省亲的时候。
贾府未必没有照顾故人、收容罪臣之女的善心,这根本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妙玉是“去岁”就进京了,贾府一直没有理会,偏要在元春省亲之前接她进入大观园。贾府有病?找死?不知道省亲是一件大事、没想到省亲时会有大量皇室、官员侍从进出贾府?还是故意想暴露妙玉?
得出这样不合逻辑的结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只有是没读过原著、只凭印象说话的哗众取宠者。
事实上,妙玉就是一个阴差阳错、误入佛门的贵族女子。因多病而出家,根本就是当时风俗。而妙玉出家不落发,就是准备将来还俗的——年幼的女孩子很容易多病,但年长一些,也许会健康起来。如果剪了头发,将来还俗时需要蓄发。
一个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为什么会抛家进京?千万别相信是为了“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从妙玉满口“咱们闺阁”来看,她显然不是虔心向佛的人,更不会如此重视佛家至宝、千里瞻仰。
但是,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进京的时候,大家,甚至包括林之孝家的本人,都不了解、甚至可能就没见过妙玉本人,所以说她为了“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是可以取信于人的。
但是,读者可不是那么容易哄的,因为他们可以读了后文、再来翻看前文。读了后文,知道了妙玉并不真心崇佛,再说为了“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而进京,就没人会相信了。
这个问题,又在岫烟的话语中可以找到答案。
岫烟是妙玉的旧友,十年邻居,知根知底。她向宝玉介绍妙玉经历时,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
妙玉受到了权势的压迫,不得不流亡,才在师父的保护之下,弃家远走,进京避祸。什么观音遗迹,什么贝叶遗文,都是借口。
读者又会说了,妙玉一个年轻尼姑,怎么会受到权势的压迫?还不是因为家庭获罪而受连累?
这又不然。妙玉家是“读书仕宦之家”,像林黛玉一样,怎么可能“只得一父一母”?怎么会“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即使父母获罪,完全可以转托叔叔、姑姑、舅舅、姨娘、外祖母等人照料,怎么会让一个老尼带着年幼的女儿逃亡?
电视剧里或者有这样株连获罪的狗血情节,但是《红楼梦》一提到皇家,势必诚惶诚恐,歌功颂德唯恐不及。当然不是作者势利,而是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所以作品中绝对不会写无辜被连累的情节。
妙玉逃亡避祸,一定是因为灾祸的根源,就在她身上。
一个年轻的、美貌的、知书达理的小尼姑,会惹什么祸?很可以想象了。当然是美色受到觊觎。而蟠龙寺的房子对外开放(邢岫烟就是贷庙里的房子居住,是跟父母一起的),就难免有其他闲杂人等出入,得以窥见妙玉的美貌。
如果是一向的宵小,也只能看一眼、偷偷流点口水罢了。但如果是“权势”,是新贵,是“仕宦之家”都对抗不起的实权人物,妙玉的父母、亲戚又该如何庇护无辜少女?
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她进京避祸、远离是非之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