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未失传”之谜,有这样的传说:嵇康有一外甥叫袁孝,也喜欢弹琴并曾多次向嵇康求学此曲而未能如愿。但他并不死心:每天夜里,舅父弹琴时,他就站在窗外偷听,将《广陵散》的曲谱及各种指法记了下来……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特殊的贡献,这就是他的《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不乏嵇康对音乐的独特看法。
古人对于《广陵散》一曲,曾有截然相反的评价:朱熹指斥“其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明代宋濂《太古遗音.跋》也评价曰:“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然而,《琴苑要录.止息序》的评价却大相径庭——赞叹之情跃于笔端:“怨恨凄感”之处,曲调凄清轻脆;“怫郁慷慨”之处,又有“雷霆风雨”、“戈矛纵横”之气势。欣赏这首作品时,须切记嵇康之言:“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即先让自己的思绪进入“聂政刺韩王”或“嵇康在刑场”的那个特定的情景(事),再进入“角色”——将自己的情志与聂政、嵇康“相合”(遘于心),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作品。主管: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办: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营销科
主编:曾岷
责任编辑:李大斌
值班编辑:杨璨
编辑:张铴月、李思易、张立新、张渝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