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有远大的抱负的,他把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到里面,甚至家里妻子儿女都没有能照顾好,自己后来也是生活无以为继,最后小说没有完全脱稿,就撒手人寰。
可以说曹雪芹是一个全才,他写《红楼梦》,没有哪一方面没有涉及,而且各个方面都很精通,没有出一点纰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么多的诗词歌赋,一个人写下来,要费多少功夫。要知道一部《全唐诗》,那是多少人心血的结晶。
曹雪芹那么聪明,有天赋,但他没有做官,也没有享受到曹家的繁华,在他还是年少的时候,曹家就没落了。曹雪芹生不逢时,就像女娲遗弃的那块石头一样,已经无法再去补天。
于是曹雪芹决定把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悲愤和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本书上,藏之名山,传于后世。正所谓文人士大夫的立德立言立功一样。
那么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它的重点在写豪门贵族,在写金陵十二钗,在写贾宝玉,写贾政贾赦,为什么还要浓笔重彩地写一个与贾府不相关的刘姥姥呢?
个人认为如果《红楼梦》里没有刘姥姥,它就绝对不会成为一部名著,最多只能算是一部一流的长篇小说,那么今天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来研究它。这是因为刘姥姥这个人物太重要了。
一、刘姥姥的加入,正如贾雨村的加入一样,扩大了小说的社会覆盖面,不再局限于贵族豪门之家
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在贾府,当然要以大观园为主,以与贾府打转转的四大家族为主,但是不能局限于此,触角要从这里伸出去,伸到社会的上层下层,伸到四面八方。这样才能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画面。
贾雨村的出场代表了封建官场,代表了上层的荣华富贵。那么刘姥姥的出场,就代表了社会底层,代表了乡村和农民,代表了痛苦。这样虽然只是写了刘姥姥,但她和乡村二丫头,和乌进孝田庄,就构成了一个农村画面。
如果小说只是去写贾府内部主子之间的矛盾,奴仆之间的矛盾,主子与奴仆之间的矛盾,对最广泛的社会生活都不去涉及,那只能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角恋爱,是一部言情小说。
你看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主角只有两个人,都能把场面拉得那么大,主题切得那么深。可见曹雪芹在小说创作中写进刘姥姥的良苦用心。
二、刘姥姥的加入,带出了板儿青儿和巧姐,让小说在年龄上老少衔接起来,不再有那种青黄不接现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说中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不符合自然规律。几百上千人的圈子,怎么老人只有一个贾母,小孩只有一个巧姐。
当然宁国府有一个贾敬,不过他不在府里,而是长年待在玄真观里修道求仙;至于王夫人和薛姨妈那是晚辈,不是和贾母一个辈分的人。这样贾母就显得孤单。
小孩子呢,只有巧姐。秦可卿不生,尤三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没生成,平儿不生,袭人不生,连王熙凤也不生了。这样不只是年龄结构断层,青黄不接,后来出现老龄化,而出现在眼前就是巧姐一个伴都没有,只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
幸亏刘姥姥来了,不只是老的有了伴,而且少的也来了板儿和青儿。这样巧姐就可以顺利出场了,而且为小说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要写续作的人,也有故事可以编造了。
三、刘姥姥的加入,使贾母找到了一个陈年积古的伙伴,大观园增添了田园气息,不再显得单调枯燥
贾宝玉被称为是无事忙,他和林黛玉、薛宝钗忙得很。王夫人和薛姨妈又老是串门,姊妹之间谈些家长里短。贾政忙着当官,贾赦忙着贪财,王熙凤又要忙着防贾琏。
贾母交出了管家权,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安度晚年,但又没有一个玩伴,整天只有去到孙子辈那里凑点热闹,这老年寂寞的日子也不好受。
刘姥姥来了,第一次王熙凤没有告诉贾母。第二次被贾母知道了,留着刘姥姥不让走。贾母找到一个陈年积古的老太婆了,又是说,又是笑,又是吃,又是喝,把一个大观园乐呵呵地逛了一个遍。
这还不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贾母知道姑娘们只知道作诗连对,都被大观园憋苦了,就让大家一起来开开心,散散闷,见识见识刘姥姥带来的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
刘姥姥是一个聪明人,她会藏拙,她的村野之俗和薛蟠的纨绔之俗不一样。在王熙凤和鸳鸯的安排下,她不卑不亢,表演得恰到好处,使大观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四、刘姥姥的加入,小说反映的主题更加拓宽,知恩图报因果报也应隐含其中,不再只是单纯的批判性
小说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主要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来反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荣辱,揭示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但是《红楼梦》涉及面非常广,它刻画了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子,展现了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百科全书。因而它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要是细究起来,还有很多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曹雪芹还要表达惩恶扬善、知恩图报、因果报应这一思想的。作者怀才不遇,遭受了社会的不公,像一块顽石一样无力补天,因而他把这种愤激之情都寄托在小说里。
像王熙凤这样作恶多端的人都得到了报应,唯独怜贫惜老,救济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她这一扶贫济困的善举,在女儿贾巧姐身上得到了回报。
小说里大段大段地描写刘姥姥如何给贾府送去时蔬瓜果,如何给巧姐取名字,后来如何搭救巧姐,包括小说里更多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以及各种梦幻显灵等的描写,虽然它们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目的还是宣扬善恶报应、规劝世人的。古话说得有,多行不义必自毙。
除了以上这些,作者曹雪芹把刘姥姥写进《红楼梦》,还加强了小说的连贯性,使故事情节前后呼应,首尾衔接。使小说的语言丰富多彩,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等,为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接近完美增加了分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