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在贾母为薛宝钗过15岁生日上,费了颇多的笔墨。
在表面上薛宝钗15岁生日时,贾母对薛宝钗慈祥;薛宝钗对贾母孝顺,那场面,真是一家子和乐融融的感觉。
不止如此,看贾母为谁过过15岁生日?只有薛宝钗一人,这样看上去,贾母真是对薛宝钗极为关心。
在一些钗粉的眼里,这段情节已经是贾母认可金玉良姻,选定薛宝钗做孙媳妇的节奏。
可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如果深挖这段文字的细节,哪有什么一家和睦,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段文字在繁花中写冰冷残酷,这段文字中透露着的是贾母同薛宝钗的互不在意……
一.薛宝钗什么时候15岁?
贾母摆酒、唱戏、请客,为薛宝钗华丽丽地过了一个15岁生日。就连这种事情也能拿来喷宝钗,说贾母对薛宝钗不好?
如果抠细节,悲凉、冰冷的答案正是如此。
在荣国府这种腐朽的豪门公府,虚伪的应酬太多,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爱太少;
在荣国府这种腐朽的豪门公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利益可以争得你死我活。
金玉良姻,不符合贾母的利益!
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她必然要把荣国府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荣国府已经娶进了两个有王家血脉的人,一个是王夫人、一个是王熙凤。
如果荣国府,再娶进第三个有王家血脉的人薛宝钗,这就足以意味着,王夫人完全可以通过血缘,控制侄媳妇王熙凤,控制儿媳妇薛宝钗,从而架空贾母。
就只凭着一个角度,贾母就永远不会认可金玉良姻,更是不会允许将薛宝钗娶进荣国府的大进门。
贾母为薛宝钗过15岁生日,目的绝不会很单纯。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此时回归正题。先来看贾母公开的,为薛宝钗过15岁生日的理由: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①读者千万别被这段文字中,贾母夸薛宝钗的托词给绕晕了。这段文字虽简单,信息量却巨大。这段文字中的重要信息量,并不在于贾母对薛宝钗的夸奖。一个长辈夸奖晚辈,这就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在场面上说客套话这种事,不能上升到贾母选定谁做孙媳妇的高度。
②这个文字中的重要信息量,也不在于贾母所给的20两银子。20两银子不过是贾母的一个态度;20两银子为薛宝钗过一个生日一定不够,因此王熙凤才同贾琏商议,得到了贾琏对官中出这笔钱的认可。
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③这段文字中最重要的信息,在于薛宝钗什么时候过十五岁生日。
在这段文字中,透露出薛宝钗生日的具体信息:
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
薛宝钗的生日很大,这姑娘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
于是一个重要问题马上浮出水面,无论怎么算,薛宝钗到荣国府,都不可能是过第一个生日……
二.薛宝钗在荣国府过第几个生日?
读者周知的情节是,在葫芦案发生后,薛蟠带着薛姨妈和薛宝钗,一家人进了荣国府。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有一段模糊的时间线,让读者并不清楚,从薛宝钗进荣国府,到她过十五岁生日,这几回究竟过了多长时间。
可如果抠细节,依然可以看出大致的时间线。
薛宝钗进荣国府后,第一个带有明显时间线的情节,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看看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时间线: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
如果当年的年初,薛宝钗一家还未进荣国府,那么薛宝钗,还称得上未在荣国府过过生日;
如果在前一年,薛宝钗已经进了荣国府,那么薛宝钗,已经在荣国府过完了第一个生日。
刘姥姥进荣国府,是第1个时间坐标。
现在来看第2个时间坐标,第2个时间坐标是贾敬过生日。
贾敬过生日时,尤氏有过这样的话:
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
尤氏这句话中,信息量很大。上个月中秋,说明贾敬的生日在九月。
而九月,是一番秋天的景象。同刘姥姥进荣国府时秋尽冬初,明显不在一个时间线上。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时间线上,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贾敬过生日,时间线直接过了一年。
刘姥姥大概是前一年十月左右进的荣国府,贾敬过生日发生在第二年的九月。
此时请注意,薛宝钗的生日是正月,在这个期间,薛宝钗已经在荣国府,过完了第一个生日。
时间线还在往下进行,在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开始时,时间就到了十二月。
等到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时,又过了几个月。
在这个时间段内,薛宝钗在荣国府过完了第2个生日。
此时的时间线,还继续往下推,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荣国府进入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代。
荣国府最重要的工程,大观园开始修建。大观园建了多久?
林黛玉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
修建大观园,之后还要对大观园进行整体装修,这样浩大的工程一年不可能完成。
就算大观园只建了一年,薛宝钗也在荣国府过完了第三个生日。
等到元妃省亲后,薛宝钗过的那个,已经至少是第4个生日了。
根据结果往前推,薛宝钗在荣国府过第四个生日,也非常符合薛家人的经历。
这家人进京都,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送宝钗待选。无论薛宝钗是侍选嫔妃还是侍选宫女,侍选的年龄是一样的,都是13岁!
薛家人选择在宝钗十一二岁的时候,带着薛宝钗进京都,正好来京都后学一年的规矩,然后参加选秀。
这种做法符合逻辑。
无论怎样推,十五岁的薛宝钗,在荣国府不可能才过第1个生日。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贾母不傻,贾母的记忆力也非常好,可这位荣国府的老太太,就是在薛宝钗进荣国府几年后,才张罗为薛宝钗过第1个生日。
这哪里是关心爱护薛宝钗,是对薛宝钗好,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这简直是在打脸整个薛家人!
贾母对薛宝钗极为不在意,可反过来呢?薛宝钗真的重视在意贾母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三.宝姐姐并不温婉,宝姐姐是有脾气的姑娘
谁是红楼梦中最倔强的姑娘?恐怕非薛宝钗莫属。
随份从时,这个评论对薛宝钗来说就是反话,宝姐姐可是有脾气的姑娘。
薛宝钗这位姑娘极有个性,完全不在乎长辈的想法。
在古代长辈们有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未婚姑娘,要把自己打扮的明艳活泼、热闹喜庆,这样的女孩子才公认有福气。
《红楼梦》中的所有大姑娘,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打扮自己的。
可薛宝钗,就是敢反其道而行之。
她就敢把自己的屋子弄得跟雪洞一般,比寡妇的屋子还要素静;
她就敢穿这样的大斗篷,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同寡妇李纨一样穿青色的。
要知道其他的姑娘可都是穿红色的,这宝钗就敢这么明显的标新立异!
在骨子里薛宝钗自视甚高,在骨子里薛宝钗认为是她最有才,谁都比不上她,才敢这么明显的标新立异。
骨子里的薛宝钗,从未看得起过贾母的文化修养。在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这姑娘才有了这样的选择: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①在薛宝钗的眼里,贾母也就如普通的老太太一般,而普通的老太太,可不就只是喜欢热闹、喜庆的戏文。
又因为牙口不好,且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只能选择爱吃甜烂的食物。
薛宝钗是按贾母喜欢的说的吗?
当然不是!薛宝钗只是想当然,按照普通老太太的喜好说了出来。
②贾母真正的审美;贾母的高雅,还有贾母真正的喜好,被薛宝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其实贾母喜欢什么?
抠细节时,这段文字,才是贾母喜欢的戏:
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们,却比大班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的。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提琴至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
贾母其实喜欢的,是清新优、雅别、致的戏文。贾母的身上有着高雅,不入俗流的审美,这种审美,薛宝钗不懂也不在意。
③贾母爱吃什么?
以贾母国公夫人的地位,她什么都吃过、什么都见过。她爱吃甜烂之食,这怎么可能!
这才是抠细节中,贾母真正的喜好:
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贾母笑道:“不是油腻腻的就是甜的。”凤姐儿又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这段文字中,可以明显看得出,贾母不喜欢吃甜的。
贾母已经有了年纪,很难消化油腻的食物,贾母喜欢的饮食,绝不是甜烂之食,而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营养滋补,延年益寿,口味纯正,综合了这些特点,才会是贾母喜欢的食物。
就比如《红楼梦》中,那道有名的奢侈品菜肴,牛乳蒸羊羔,才会是贾母喜欢的食物。
薛宝钗是个细致的姑娘,只要她留一点心,只要她愿意在贾母的身上花一点时间,她完全可以注意到这些事情。
但是薛宝钗不愿意,薛宝钗其实是个特别骄傲的姑娘。在她的世界里,她是喜欢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的雅人,而贾母不过就是个俗人。
反过来再说贾母,贾母疼爱薛宝钗吗?
答案是一点儿都不疼,只要贾母稍稍留一点心思,就会知道薛宝钗在荣国府,已经过过很多次生日了。
但是贾母不在乎。
可就是这样互相不在乎的两个人,还要装成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地过生日,豪门贵族的女人,演技可真不一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