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直是我最爱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幼时读的大概就是府中生活的奢华无度,以及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因为年纪小,总也读不出别的味道,直到后来长大些,又重新拿起这本书,才读出了里面蕴藏的更深一层的其他意味,比如人情世故,比如今天要讲的四大家族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落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突然一夜暴富的家族,也没有一夜崩塌的大厦,这些都是慢慢积淀下来的,四大家族的兴亡亦是如此,如若把每个家族都描写的无比细致,那么这部巨作将会过于冗余失去看点,因此只描述了贾府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但是却在每个细节里都藏着让读者可以每次阅读都有新体会的亮点。
俗话说的好“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贾府这个世世代代传承的百年大厦刚好应验了,在他崩塌之际,所有的现象都慢慢浮出水面,内部勾结腐败,外部也失去了皇室的支持,逐渐走向衰落,而与贾府交好的其他三大家族也是同时在慢慢走向灭亡,失去了这层联系,贾府自然也撑不了多久。这四家相互联姻,相互支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如同被一根线紧紧相连,彼此的一举一动或许对其他家族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自古以来,联姻是最好的方式,这样男女双方不仅门当户对还可以相互扶持,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比如,贾母本是史太君后嫁给贾府的贾代善,贾政娶了王家的王夫人,而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又嫁给贾琏,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又嫁到薛家,除了这京城皆知的四大家族,贾家也与其他豪门联姻,正如贾雨村所看的“护官符”上,依然还有很多豪门贵族依靠自己的势力维护着整个家族。因此这些家族如若没落了,那么贾家也会受到影响。
贾府在《红楼梦》中的鼎盛时期当属于贾元春在宫中得宠,元春省亲的场面堪称是整部书中最奢华的一段,大肆修造的大观园也是让成个京城都为之震惊,而随后除了宝戴二人,其他姑娘们便陆续上京,使大观园呈现出空前的盛状,一切都是和睦融融,姊妹们喝茶吟诗好不快活,然而这欢娱的背后也向读者传达着另一个消息,这些家族都陆续遇到困难,前来投奔贾府了。
就比如第一个来到贾府的林黛玉,她的母亲贾敏就嫁给了林家的林如海,林家原是钟鸣鼎食之家,林如海又是前科探花,才华横溢,官运亨通。然而贾敏因病去世后,因贾母可怜黛玉孤身一人太过可怜,就把她接了回来,知道后来林如海也去世,黛玉才回家探望。随着林如海的逝世,林家的支柱也倒下了,林家也因此走向没落。如此一来,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更加觉得自己孤苦伶仃,虽在贾府却依旧不如自己家,“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寄人篱下的感觉也便一直跟随着她。
除了林家,王夫人携宝钗到来也并非宫中选秀这简单的原因,更是因为她那不争气的儿子闯了祸,一家不得已来到贾府避一避风头,薛蟠杀了人,后因薛家的势力掩盖了事实,向外界宣称薛蟠也不在人世,于是抓紧来到贾府,薛蟠也因此受了限制,不能随意出门,以免再次惹祸上身。薛家本也是个人丁兴旺,有着万贯金银的大家族,而一来贾府一住就是长久,说是薛蟠这个败家子导致的也并不为过,宝钗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也知道“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贾家兴旺时,自然可以做保护伞,只是当自身难保时,恐怕是无暇顾及这些了吧。
除此之外,还有邢夫人嫂子家也是家境困顿起来,带着邢蚰烟投奔贾府,同行的还有李纹、李绮、王熙凤的兄长王仁、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等。他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贾府。
而贾宝玉又是最爱女儿家的主,又颇受老祖宗的疼爱,于是央求贾母把这些姑娘们都留下来,因此这些人也开始了在贾家的生活。但是这些姑娘们的到来让大观园热闹了起来,却也暗暗的增加了贾府的负担,每个人要发月钱,衣食住行也有贾府照看,不免有些入不敷出。除此之外,史湘云也在后来被贾母接了过来,原因是她的叔叔官职调到了外省,贾母舍不得湘云去到那么远的地方。这个细节也可看出,史家的官途也不是那么顺利,从京城调到外省,足以见得仕途受阻。
这些姑娘们的前来使整部书达到高潮,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如若不是每家都生逢变故,又怎会都来投奔贾府?这紧紧相连的利益链渐渐受阻,一起走向了衰亡,真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