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三集的致命伤。牵强附会,是曹学的又一道硬伤。
片中的探春庶出和曹寅之孙庶出,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任何影射关系。
探春坐的是朱轮华盖车,这是大清公主的车驾,不可逾制。探春既然是庶出,表明她不是皇后所亲生,是清朝的和硕公主。曹寅之孙不过是清廷包衣的孙子。两者天壤之别,曹寅之孙哪有胆量拿和硕公主的庶出身份,来借喻自己的庶出?
元春省亲和曹寅接轿也没有任何关系,不存在任何影射关系。
元春又叫“元妃”。在清朝,只有皇帝的嫡妻才可以叫“元妃”,所以元春是大清帝后!另外,贾元春被选为凤藻宫尚书,册封为贤德妃,也同样表明元春是大清帝后!因为凤藻宫是指后宫,尚书是指第一把手,所以元春是后宫的第一把手——大清帝后,毫无任何争议!
元春省亲,是指帝后出游大观园(圆明园)的大场面。曹寅接轿跟元春省亲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贾府里就算丫头也要比外面民间的小姐还要高贵,曹寅家族哪有这些才华出众的女子?
在元春省亲这一章节,脂砚斋用“难得他写的出,是经过之人也”指出曹雪芹当时就在现场,又用“画出内家风范。《石头记》最难之处,别书中摸不着”告诉我们:帝后出巡这种大场面,外面的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所以这种事是别的书写不出来的。
恰恰表明曹雪芹是皇家子孙,他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姓曹,所谓的“曹雪芹”不过是化名罢了!罪臣之孙又有何资格被皇家邀请到这种大场面?这是曹学的硬伤!
所以《曹雪芹与红楼梦》片中几处用了“很有可能”四个字,暴露了其牵强附会的本质。
另外,贾府抄家和曹寅抄家也没有任何可对比性,不存在任何影射关系:一个是争夺帝位,皇族内部自杀自天灭起来;一个是犯了贪污罪被抄家。
曹寅家有何资格称自己“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你曹寅不过清廷的一个小小奴才而已,清廷灭你分分秒秒,你根本就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
在《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三集中,曹学否认了大观园是曹寅的随园,等于又自扇了一耳光。这种事,以后会习惯性发生,大家不必惊讶。原因就在于曹学是彻头彻尾的伪学,从来就没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
再来看吕启祥,她认为金陵这些女子归入薄命司的原因,是因为生于末世。
其实,金陵这些女子之所以归入薄命司,是因为这些女子红颜命薄,没有一个是好结果的。比如金钏是跳井自杀的;尤二姐是吞金自杀的;尤三姐是自刎而死的;探春则成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等等。
在《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三集的收尾处,这次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算是有自知之明,他说:“我曾经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曹雪芹的《红楼梦》,最终喊出的是‘救救这些女子’。”
其实,作者在《红楼梦》开篇的序言早就说得很明白了:“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亦可使闺阁昭传……”
《红楼梦》的作者是要为金陵(后金)这些顶级的、足以载入史册的女子刻碑立传,以告天下人(即正本清源)。
而堂堂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却说作者最终喊出的是:“救救这些女子。”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一派胡言乱语,有辱中国红学会的水准!
更多尖端的红学研究,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其实,贾探春是康熙最疼爱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身穿龙袍下葬!
乾隆是不是汉人?雍正是不是被刺杀了?其实红楼梦早就披露了!
贾探春为什么不认亲舅舅赵国基?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其实,薛宝钗乃清朝副后,系跳井自杀!大清历史要重新改写!
红楼梦江宁曹家4次接驾?神秘批书人用5个字,却透露和曹寅无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