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它们的书名也是点睛之笔,与内容相辅相成。
《三国演义》很好理解,一看书名就知道是讲三个国家的故事;《西游记》如果只看书名,还以为是一本游记,不过结合内容看就会觉得这书名要比唐僧和三个徒弟的故事或者师徒西天取经记什么的要更有文采;《红楼梦》就有点让人不明觉厉了,不过,如果你知道它的原名《石头记》也就很好理解了,全书讲的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具有灵性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一段经历,它可以理解为是主人公贾宝玉本身,也可以说是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通灵宝玉。如果细读红楼,反而会觉得《红楼梦》这个书名更贴切,清代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说:
前后两大梦,皆游太虚幻境。而一是真梦,虽阅册听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缘定数,了然记得。且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痼。又有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作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妒妇,凤姐梦人强夺锦匹,宝玉梦至阴司,袭人梦见宝玉,秦氏、元妃等托梦,及宝玉想梦无梦等事,穿插其中。与别部小说传奇说梦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议。
一众俊男美女在大观园里吟诗作对、风月无边,却不知在繁华背后是大厦将倾,实如做了一回红楼之梦。
再来说《水浒传》,“水浒”二字的字面含义,“浒”字的意思是水边,指的是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大家都知道《水浒传》讲的是宋江等一百单八个好汉逼上梁山当强盗,其后再被招安去打其他强盗的故事,全书除了一个书名,书中一百二十回里没有提到“水浒”,内容跟水边儿一点不搭界,这就让人很不好理解。国外翻译《水浒传》时闹了不少笑话,有直译《水边儿发生的故事》的,也有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有的翻译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等等,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了。
那么,“水浒”到底啥意思呢?
中国人写文章有一种惯用手法:“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水浒”就是用典,其最早出于《诗经·大雅·緜》: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短短十六个字,讲了一则典故。
在商朝时,“周”部族生存在黄土高原的西北边陲上,大概就是今甘肃陇南地区,那里不但土地贫瘠,而且附近还有很多彪悍的戎狄民族,所以周部族的人民生活很穷苦且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
周的始祖是后稷,姬姓,名弃,是轩辕黄帝的玄孙,被尊为稷王(也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他好种树,善于种谷物,尧舜时,为司农之神,是大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也就是说“周”是最善于农耕的部族。
到了商朝武丁盛世的时候,周这个部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后稷的第十二世孙周太王古公亶父。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周部族历经艰险,沿着漆水越过梁山来到了岐山下,迁徙到了岐山下的“水浒”生活,即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这里不但土地相对肥沃,而且基本摆脱了戎狄侵扰,周部族在周原开始发展壮大,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周文王时,经文王、武王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灭亡商朝,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周王朝。
因而,后来人们将“水浒”一词引申为“发祥地”、“安身之处”以及“出路”等意思。
知道了这个词的来历,是不是突然明白了《水浒传》这个书名背后的深意——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一众豪杰好汉们上梁山,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生存,人生的出路被生生截断,而被迫寻找的另一条“出路”。
路漫漫兮其修远
施耐庵由诗经这段话,他发现了周朝的起源,而水浒两字闪亮登场,昭示着一个传奇王朝的兴盛背景。由此,八百里水泊梁山成了落难英雄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才会重新强大起来绝地反击命运的折磨。这就是《水浒传》的书眼,精气神所在。
元末明初时,山河崩裂,官逼民反。各地反抗元朝官吏的呼声高涨,起义如野火燎原,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替天行道口号下也需要分辨真伪。据说施耐庵也曾经参与了农民大起义,是张士诚手下的一个幕僚,也就是参谋人员,古代就是军师这样的称呼,因而他才会在书中给梁山号称智多星的军师起了吴用这个名字,这是他对自己的自嘲。
施耐庵用水浒视角解密了世间百态,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从市井小民到盗贼好汉、三教九流,大家都在命运劫难中挣扎,沉浮着。施耐庵通过书中的描写,一众英雄好汉在正常社会没了出路,被迫聚义梁山,就像当年亶父带领周部族迁徙到“水浒”(周原)那样。那么,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这真是好汉们所寻求的人生出路吗?
书中的鲁智深很有代表性,他坐化时有诗为证: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也许就是施耐庵的人生感悟吧,借性格直爽的鲁智深向世界开示自己的人生境界,一枕黄梁之梦终要醒来。也就是说,施耐庵最终发现,没有出路!
书的前半部分很容易处理,无论是晁盖他们打劫了贪官蔡京的“生辰纲”被官府追拿,还是高衙内看上林教头的娘子,通过高俅陷害非要陷林冲于死地,以至杨志、鲁智深、武松等等好汉们逼不得已无法在社会立足,最后或先或后的走向了自己的“水浒”——上了梁山落草为寇,寻得了一个安全所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在好汉们个个快活的当口,只有一个人时常不快活,他就是坐梁山头把交椅的宋江。施耐庵知道八百里水泊梁山只是一个临时安身所在,他要通过宋江带领兄弟们寻找新的出路......
以农耕为主的周部族取代了以商业为主的商部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是从周代商开始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
然而梁山呢,可不可以取代大宋,开辟出新天地?或者说,在“聚义厅”和“忠义堂”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一个更好的调和办法?
当一百单八位好汉成功聚首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宋江就在施耐庵的安排下带着众兄弟走上了上下求索之路,拒官军、打高俅、招安、征辽、讨田虎、平王庆,拖了三十九个回合,梁山好汉们无一伤亡,却也无法调和“理想中的忠义与势利的社会现实”这一矛盾,也就是说“梁山找不到好的出路”。最后终于不得不无奈的承认“梁山没有出路”,在征方腊时,让梁山好汉死去十之七八,剩下的,要么远走要么隐迹江湖,当官的则以宋江、李逵服毒酒,吴用、花荣上吊为代表,以大悲剧结束梁山的命运,结束了好汉们的“水浒”之路。
那么,梁山真的没有“水浒”吗?
水浒一:划地为国,自成一统,打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梁山早先的大头领晁盖曾言:“我们兄弟在一起图的个逍遥快乐,打下了祝家庄,吃个三五年便没问题了。” 然而,宋公明会问:那三五十年后呢?
八百里水泊梁山看着是很大,住上十几二十位头领很宽敞,可是,现在是一百单八位好汉,还有众多的家眷、兵丁,以及以后还会陆陆续续投奔“水浒”而来的英雄好汉。如此多人,且性情各异,如若终日无所事事,日久谁能保证不产生摩擦,不发生内部流血事件?就算他们这一代能以义为先,谦和忍让,能够和睦共处,谁又能保证其儿孙之辈,不会争夺第一把交椅而自相残杀?
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陶渊明的理想中,而不能存在于现实中,因而施耐庵在打曾头市时早早就把晁盖写死,宣告这条路走不通。
水浒二:反了他娘的。
就像李逵说的:
“杀将城去,夺了鸟位,让公明哥哥做皇帝,吴用哥哥做宰相,我们都做大将军。”
宋江肯定是考虑过这一条道路的,他上梁山前,在浔阳楼吃了张顺送来的新鲜的野生江鱼,喝了几口黄酒后题下了“他日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句,黄巢是谁,那可是满城尽戴黄金甲的著名反贼。你一个小小的宋押司喝醉了后就敢笑话天字第一号的反贼,这就是想造反的铁证。
宋江太顾念梁山那个”义“字,要造反必定起刀兵,天下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可是宋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之人,或者说施耐庵自己就是儒家子弟,惇信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他要把宋江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忠孝仁义全活的人,而不是像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那样的寻常的王朝掘墓人。
施耐庵也知道,即使梁山造反成功,大半兄弟死伤后宋江坐上了皇位,但也仅仅不过是普通的王朝更替,而不能达到像周取代商那样打造出全新的社会结构模式。
可以说施耐庵的理想主义决定了梁山不能走造反这条路。
造反不成,自成一统也不行,但是总不能一直写下去不结尾,那样的话别说一百单八将,就是一千零八十好汉都写不完。因而,就只有走”招安“这条路了。
水浒三:招安,替皇上去打别的强盗去
施耐庵的想法是通过“新旧势力的媾和”,能否碰撞出什么新火花。
读过《水浒转》的人,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说,招安也可以,但宋江太急了。比如,先稳坐梁山,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宰一双。这样,既让众家兄弟有事可做,也可以扬梁山的威名,等把蔡京、高俅一干掌权的奸臣杀光,再风风光光招安,掌握大权。
只是,你不觉得这太过幻想了吗?世界上的奸臣又不只是蔡京、高俅、童贯们,其同类数不尽数,没谁能够杀得干净,蔡京、高俅都死了一百年了,还能够出现秦桧这样的狗贼。
施耐庵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而他没有把高俅们写死,他需要他们去和宋江媾和。
经过了痛苦的上下求索,到了最后,施耐庵心中已经了然——在举起了忠义大旗后,梁山已经无路可走,一百单八好汉们的水浒,注定是一出悲剧。
书的结尾,梁山好汉们魂聚蓼儿洼,也许那儿才是他们的水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