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问世以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眷恋上了这本旷世奇书,几百年来一直就没有离开过争议和研究,从以前的茶余饭后到目前的红学研究,将这本书推向了不可逾越的文学艺术塔尖,各门各派对此书刨根问底,衍射出了很多的红楼文化,书中一切仿佛就是星辰大海,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后四十回本的丢失本就是一大遗憾,正因为这样的不完美,让红楼梦有了延续性和创造性,不管是狗尾续貂还是红楼遗梦,都是一种传承和发扬,如今在世界各地都会看到红楼梦的书籍,也就能够品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底蕴,唤醒世人对艺术的感悟,对文明的畅想和当时时代文学作品的进步。
年高考甲卷作文题有些偏、有些深、有些难,偏就偏在小而精,大而广,深就深在红楼梦本就是万花筒和百科全书,要单独把握“沁芳”这两个字不太容易,很难以小见大,难就难在红楼梦不好读,高中生的水平很难吃透,写出来的内容自然不会深奥。
其实这个题目也可以完全避开红楼梦,抛砖引玉写创新,写做人做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新意和发展,到是不能忘本,在掌握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的同时创造新的文明,这本就是一种进步和一种新思想。
贾宝玉虽然叛逆,但在诗词中有一定的创意,就这个沁芳显然比父亲的泻字多了很多韵味,南唐后主虽不是个好皇帝,且是个写诗的天才,所以写这个作文要实事求是,如果把贾宝玉当成楷模,把那种不起上进,整天吃胭脂,不学无术的态度和精神当成仿效,那就会产生一种不正的思维,觉得贾政如此文化,还不如女人堆里面出来的贾宝玉有才华,谁还会去学习。
红楼梦人物都有多面性,有斗争性,可是在悲剧情节中并未说透,在当时的制度和礼教束缚下,有梦想有才华的人未必能够出类拔萃,大观园试才,其实是独角戏,贾政的门客大多都是随声附和的人,即便有比“沁芳”更好的,也不敢说出来,由贾宝玉释放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一种垄断和压迫,和目前社会的一种现状很相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担当,怕得罪人,趋炎附势拍马屁。
高中生大多的时光都在学习,即便是看了红楼梦这本书,也不可能是几十遍,就算有这个想法,时间不行,有些农村的孩子还买不起,除了学习还帮家里干家务,哪有时间看这些富家子弟骄奢,俗话说看不了5便红楼梦就没有发言权,敢问学生看了几遍?看了几个版本?试问出题的人看了几遍?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必须重视考试考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面对考题,考生如果无从下手,那就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不就是考生没有理解透,要不就是出题有问题,出题不可能有问题,多少人把关,是经过深入探讨后密封起来的,如果素材具有多样性和争议性,或者是太狭隘,那就很难切入点正题,无法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给后来阅卷老师也是出难题,这也是不让写诗的原因,不过今年的高考北京卷尝试让写短诗,这也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从写诗,围棋到红楼梦,都是一种文化和国粹,可能出题有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总体还是想唤醒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
要写好今年的红楼梦作文,就要入红楼,或者远离红楼,不熟悉红楼梦的可以直接避开这本书,只写创新和实事求是,追求创意和发展,如果读懂了红楼梦,就可以从艺术性、思想性去解读红楼中的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