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老先生一开头就抛出疑问,在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只可惜年少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中年时。谁都知道《红楼梦》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联姻,由大观园中的荣宁两府为主线的贵族家庭从百年的兴盛到日益衰落的过程。其中穿插了宝黛钗三人爱恨交织曲折的情感历程,一对青梅竹马最终抵不过封建礼教的约束,导致黛玉香消玉殒,宝玉出家为僧,宝钗遥遥无期的独守空房。“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叹油然而生。除此之外大观园的四大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演绎着各自的悲喜人生。元春虽不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但她同贾母一样,是肩负整个家族使命的大树。她的逝去,犹如唇亡齿寒。“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注定孤独”元春是雍容华贵的,却守着孤独了此一生。迎春因懦弱被夫家害死。惜春孤僻,最终削发为尼。唯探春一庶出女子精明才干不亚于凤姐,是大观园中结局最好的一个。曹老先生借四大千金的名字“原应叹惜”来隐喻家族的没落。王熙凤乃文中的灵魂人物。她因泼辣霸气,伶牙俐齿俗称“凤辣子”。在贾府可谓一手遮天,八面玲珑,也最讨贾母的欢心。其人生性多疑善妒,阴险毒辣,因贾瑞对自己不怀好意的爱慕,设套下局将其害死。为了独霸丈夫贾琏的专爱,笑里藏刀软硬兼施,迫使尤二姐吞金自杀。因贪权好财,让人逼婚害得张金哥和王公子一对恩爱鸳鸯纷纷命归黄泉。其卑劣手段不亚于男子,所以凤姐也被调侃为“胭脂虎”。王熙凤坏事做尽,唯独对刘姥姥却心怀慈悲,刘姥姥两次入大观园:第一次凤姐不屑一顾打发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还叫苦不迭是让刘姥姥断了打秋风的念想;第二次刘姥姥是送新鲜蔬菜以此谢恩于贾府,让凤姐看到了一种贾府从未有过的单纯的温暖。才有了后来刘姥姥在府上过了两天快乐似神仙的好日子。正因一时的善举,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福报的种子。凤姐的女儿巧姐被卖入青楼,是刘姥姥卖房攒钱才将巧姐赎出后来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也算是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正应了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刘姥姥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贫穷农妇,不算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的两次入大观园,是贾府从兴盛到衰落的见证者。她的出现,犹如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上了一道青菜小萝卜干,顿解油闷之腻。刘姥姥虽贫但她懂感恩,也明世故,为了生存讨得贾母欢心,她可以自嘲,故意用装扮丑化自己。她比贾母长两岁,一个富贵安乐,身体衰退;一个一贫如洗,健步如飞。一个是从“得”中感受幸福,一个是从“舍”中求得快乐。幸福有可比性吗?答案仁智各分。大观园中有十二丫鬟,但最点睛的人物要属:宝玉身边的袭人,晴雯;贾母身边的鸳鸯;凤姐身边的平儿。她们聪慧,善解人意。总能想主子所想,急主子所急。万事先知先觉,把主子的生活打理得仅仅有条。可谓“贴心肝儿”。因做事细心谨慎,周到服帖,平儿和袭人最终也落得圆满为结局。鸳鸯殉主而亡,此女子忠烈果敢,令人佩服!晴雯因性格孤傲直爽,不懂收敛,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随后郁郁而终。四大丫鬟不正像现代社会为工作打拼的职场女性吗?对工作的态度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在封建社会,男权永远占主导地位。但在《红楼梦》中,曹老先生却不惜花重笔大肆宣扬女权主义。上至贾母下到丫鬟,感觉每个女性在大观园中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他笔下的男性相比女性就略微逊色。贾宝玉含玉而生,受尽万千宠爱。虽生得珠圆玉润却性格偏僻乖张,不爱学习不求上进,喜欢和女孩子捕蜂捉蝶,典型的叛逆期孩子。贾链就一好色,私生活混乱的纨绔子弟。薛蟠更不用说是被母亲惯坏的无恶不作的混账东西。从贾珍到贾蓉父子俩,把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贾政是大观园中难得的作风正派的男性,但为人正直却过于迂腐。整个篇幅的男性都是给女性作陪衬,以至于后来贾母的离世有种“树倒猢狲散”的荒凉感。大观园就如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或许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角色。孩子的教育,社会的道德底线,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官场的勾心斗角……人间百态在大观园中展露无遗。曹老先生没有直截了当去描写大观园的兴衰史,而是将每一个人物形象细致地刻画,从服饰的搭配,园林的设计,食物的制作和选材的讲究,再到皇妃省亲的过程……无不彰显着中国贵族的奢华与气派。用“贵”来反衬家族最后的没落破败,让人的心底不由生出一丝悲凉来。“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或许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其中之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