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丽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人的本性似乎是这样,容易看到自己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容易看到别人生活的花团锦簇。难不成,真的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样,“生活在别处”吗?让我们就从《红楼梦》里的芸芸众生中,去寻找答案吧。
一、惜春和智能的“生活在别处”
惜春是宁国府的嫡亲小姐,在荣国府老祖宗贾母的照拂下,金尊玉贵地长大。但是,对于自己的人生路,这位姑娘却有着出人意料的选择:她放弃了侯门绣户,选择了青灯古佛。
这样的选择,如果让她儿时的小伙伴智能知道,会百思不得其解,在智能的眼中,水月庵就是个“火坑”,惜春为什么要放弃锦绣的生活,来到这个“火坑”呢?
智能看不到的,是惜春的伤痕累累的童年。
惜春在荣国府,看似尊贵,其实却是一名寄人篱下的“孤女”。她是有父亲、兄长,可是,父亲求仙问道,压根不管家事,唯一的嫡亲哥哥贾珍荒淫无道,几乎把整个宁国府“翻了过来”,无人在意她,小小的惜春,成了事实上的“孤女”,是老祖宗贾母疼惜女孩,把她带到荣国府抚养。
贾母和王夫人虽然待惜春不薄,可毕竟隔了一层。亲情的缺失是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的,父兄的疏离,也造成了惜春“面冷心冷”的性格。王夫人吃斋念佛,家庙的小尼姑智能又时不时进府,与惜春玩耍,耳濡目染的佛家经典就在这个时候弥补了惜春内心亲情的缺失。
在惜春眼里,佛教所讲的“因果”解答了她的疑问,佛法中的“彼岸”也成了她内心中的救赎,于是,像智能一样出家,就成了惜春最终的人生选择。
在惜春眼中,智能所在的佛门是救赎,但惜春所看不到的,是智能真实的处境。
佛法是庄严慈悲的,社会却是复杂的。智能的师傅净虚在贾府里口口声声“我佛慈悲”,回到水月庵,却没少干谋财害命的事情,她为了几千两银子,可以攀附权贵,拆散已经订好婚的守备公子和张金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净虚这个出家人操作起这些事情来,竟然比王熙凤这个红尘中人还要熟练老道,可见平时没少干类似的事情。
像净虚这样的主持也不会以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对待自己的徒子徒孙,在他们眼中,是“巴不得多拐几个年轻的女孩来好使唤”,智能这样年轻的女孩子,在庙里,和丫鬟无异。
这些还只是轻的了,更有甚者,佛门已经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在过年分年货时,身为族长的贾珍就训斥过贾芹:“……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情,打量我不知道呢。……你手里又有了钱,离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国公府的家庙尚且如此,其他寺庙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惜春和智能,都看到了彼此生活的别处,却又都没有明白,别处即此处。
二、宝玉和探春的“生活在别处”
宝玉的心中,时常羡慕自己的探春、黛玉诸姊妹,可以过着挑簪赏花、吟风弄月的闲适的闺中生活。可闺中生活就真的无忧无虑吗?
要宝玉同父异母的亲妹妹探春回答,肯定会得到否定的答案。在面对自己的亲娘赵姨娘的胡搅蛮缠时,探春气愤而无奈地说道:“但凡我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宝玉没有看到的,是探春被女性身份束缚住的无奈。因为是女孩,探春一出生就被打上“庶出”的烙印,嫁娶时会因为“庶出”多受歧视;因为是女孩,探春不能抛头露面,无法像男子一样去建功立业,以功绩去稍稍改变自己的命运……
探春感叹着男子可以拥有广阔的天地,却没有注意到,哥哥宝玉同样被男权社会下、社会对于男性的规训所压迫。
宝玉性格闲适,无意于功名利禄,只想做个富贵闲人。但是社会和家族并没有给他选择的权力。封建社会把女性牢牢锁在了家庭,也把经济的责任不加分别地强加到每一个男性身上。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的文章,但封建社会“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并没有比仕途更好的出路,于是,他不得不在家族的期望下每日学习应试的文章;贾宝玉也不喜欢与贾雨村这样的“禄蠹”为伍,但封建官场恰恰是贾雨村这样的人最混得开,所以,贾宝玉也不得不在父亲的高压下与贾雨村这样的人周旋。
生活是在别处吗?聪明如宝玉、探春似乎也没有得到答案……
三、贾母和刘姥姥:此心安处是吾乡
贾母和刘姥姥,两人一个是国公府的“老祖宗”,一个是乡村的老妪,看似有云泥之别,最终,却成为莫逆之交,这是因为,两位老人都有阅尽人事后的淡然。
当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为家里“冬事未办”,整日里唉声叹气,拿着妻子孩子撒气时,刘姥姥并没有哀叹命苦,跟着哭天抢地,而是冷静地帮女婿分析家道中落的原因:“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成成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人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对于女婿的缺点,刘姥姥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只可惜,狗儿没有领悟到刘姥姥的一片苦心:“你老只会在炕头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见识这样短浅,难怪曹公没有写出狗儿的大名,只以小名“狗儿”呼之。)
刘姥姥也没有光批评狗儿,她接着循循善诱,给狗儿指出了一条路:“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拿去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接着,刘姥姥替狗儿回忆起来,狗儿祖上有个联过宗的亲戚——金陵王家,王家的二小姐就是如今京城荣国府的主母王夫人。
从劝说狗儿这一段,就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个“经年”的老人家。任凭女婿如何暴躁,刘姥姥都是在就事论事,作为母亲,刘姥姥肯定心疼被女婿撒气的女儿,但她不是忙着着伤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为女儿女婿一家想到出路后,刘姥姥又不计辛苦,拖着衰老的身躯,步行数百里,来到荣国府,成功地帮女儿女婿一家拿到了二十两银子的资助,渡过了寒冬。
刘姥姥知足感恩,在渡过寒冬,地里的粮食丰收之后,刘姥姥带着新摘下来的瓜果蔬菜来到荣国府,感谢贾家人的资助。“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上天可能真的眷顾了这位乐观豁达的老人,第二次进入荣国府,刘姥姥得到了与贾母见面的机会。
刘姥姥见了贾母,是一声不卑不亢的“请老寿星安。”而贾母,也蔼热情地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
聊天时,贾母并没有像凤姐头次见刘姥姥那样,拿腔作势,彰显自己的地位,而是不失幽默地打趣自己是个“眼也花了,耳也聋了”的“老废物”,刘姥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贫穷而局促不安,大大方方地说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贾母没有否认自己的富贵,刘姥姥也没有遮掩自己的贫穷,两位经历过人世间大半生浮沉的老太太,有着难得的通透,也有着同样珍贵的慈悲心怀。贾母知道府里的人“一双富贵眼”,在带着刘姥姥游玩大观园时,不忘提醒凤姐,不要取笑刘姥姥,“他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得住打趣”;而刘姥姥,也体谅到贾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在明知道自己被凤姐当做“女篾片”时,也没有生气,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配合凤姐。
游览完大观园,刘姥姥终归要回到农村,继续过着辛苦稼穑的生活;而贾母,也还是要回到看似儿孙绕膝,实则不胜寂寞的生活。但是,两位老人并没有“恨彼有,恨己无”,而是坦然地接受生活原本的样子。
生活真的在别处吗?或许,苏东坡的《定风波》可以给我们答案:“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要光看到别人的窗前有明月,焉不知,你自己也装饰了别人的梦境呢?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