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妃子省亲这种事是真的贾元春凭什么可以省亲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0/31
元春省亲

元妃省亲有没有这个可能?

崔郊有一首《赠去婢》里面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说的是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外人不能轻易进入,女眷也不能外出,此日一别,再要相见,便是遥遥无期了。侯门尚且如此,更何况皇宫禁苑。

自古以来的嫔妃入宫,照例是不可再出宫的,那么元妃省亲是不是一种演绎、架空的情节呢?

我们仔细读一下元妃省亲之前的详细的准备工作,以及省亲过程中的繁文,既合情合理,又详细齐备,与已知的礼法严丝合缝,不是杜撰可以做成的。省亲之前,皇帝先发朱批准奏,再有内监核实省亲过程,接着是巡查太监四处关防,司礼太监指示进退礼仪,外部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逐撵闲人。

省亲当日贾府五鼓即备,各处各就各位,可是一直拖延到晚上上灯,太监们如何出场,所执仪仗如何,元妃如何现身,贾家之人如何迎接,都不是凭着个人想象能够出来的。怪的脂砚斋说:画出内家风范,《石头记》最难之处,别书中摸不着。这种是要自家经历过才写的出来,省亲这种事在其他朝代是没有的,王熙凤也说:“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来未有”,即便是清朝当朝,省亲之事也不常见,贾母是经历过大事的,可是省亲也没有经历,对于省亲过程不熟悉,贾府一大清早就准备好了,等得不耐烦时,太监才来传信,要等到戌时初刻才能起身,这才回屋休息,慢慢等待。

按照《红楼梦》的描述,省亲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内眷外出这种事很慎重,不能常有罢了。

慈禧太后年轻时省过亲

清朝是的确有妃子省亲的记录,其过程跟元妃省亲完全一致

清朝是的确有妃子省亲的记录的,而且基本程序和元妃省亲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清朝皇室运行都有一系列的定制和祖规,前后是不能相差很悬殊的。

《清稗类钞·宫闱类·孝钦后省亲》中就记载了慈禧太后省亲的基本过程:

穆宗(同治)诞生九月,时孝钦后尤为妃也,承文宗(咸丰帝)特恩,赐回家省亲一次。先有太监至其家,告以某时驾到。届时太监及侍卫群拥黄轿而至,其母率家人、亲戚排立院中入内堂,太监请妃降典,登堂升座,除母及长辈外,皆跪地磕头。排筵宴,母陪坐于下,盖以妃为皇子之母也。

当时的慈禧太后并非是以后那个垂帘听政、把握天下的那个皇太后,只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妃子,因此她不可能凭借手中的权力给自己开一个省亲的特例,而是咸丰皇帝依照祖宗旧制,批准她回家省亲而已。因此这个省亲的制度应该是存在的。

贾府女眷迎接

省亲的过程是先有太监到懿妃家去告知某时驾到。这个和元妃省亲时的情节是一样的,可见并非杜撰。

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帐幕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时间到了之后,“太监及侍卫群拥黄轿而至”,这个也和《红楼梦》的记录一样,而且《红楼梦》中记载的更加详细,可以做史料的补充:

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懿妃黄轿到了之后,慈禧太后的母亲率领家人迎接,这和贾家迎接元妃的阵仗是一样的,由贾母率领一干女眷要跪接,太监赶快来搀扶起来。

下面的程序是太监请懿妃降典,登堂升座,这里的记录比较简略。因为荣国府大观园比较大,元妃要到正堂距离太远,多了一个弃舆登舟的环节,到了行宫,复弃舟上舆,司礼太监跪请元妃升座受礼,女眷在月台上,男属在月台下排班,受礼结束后,元妃出了大观园,到了贾母正室,以家礼见了男女眷属,见男性亲属的时候,还挂了帘子。

礼毕后的环节就是排筵宴,懿妃的母亲陪坐于下,盖以妃为皇子之母也。而在《红楼梦》中,也是如此,家礼结束之后,尤氏和王熙凤前来禀报宴席已经齐备,元妃和诸人步行入大观园,一边欣赏园中美景,一边与家人说话。到了正殿,谕免礼,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清稗类钞》因不是专录,仅仅记其大概而已,但是具体过程与《红楼梦》不相违背,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因为贾家新盖了大观园,所以宴席之后还有命名、作诗、听戏的环节,结束之后,分发了赐物,元春就回宫了。

瑾妃省过亲

无独有偶,慈禧太后之后,还有一例太妃省亲被记载下来。民国十三年,端康皇贵太妃(瑾妃)的生母赵氏七十大寿时,她就回到中老胡同的娘家省亲。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瑾妃一切行止皆遵循祖宗旧制,省亲之事也仅此一次,在民国时期也是一段奇闻,因此得以详细记录下来。

定下省亲日期之后,瑾妃娘家就开始修治宅邸,装饰花园,家中的陈设也重新购买,并且准备了当时名贵又时髦的真皮沙发放在正堂,充当瑾妃受礼的宝座。全家人在宫中太监的指导下提前练习参拜的顺序和礼仪,这一点和元妃省亲之前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是民国时期,无法净街围帐,所以女眷不能出门迎接,而是由男性亲属穿朝服在门外恭候,女性眷属则在正房廊下等待。

到了省亲的时刻瑾妃不是坐轿,而是乘汽车而来,由太监搀扶下轿,男性亲属叩拜迎接。

瑾妃此时已经54岁了,父母尚在,进入正堂之后,除父母之外,平辈及以下皆行叩头大礼。这个环节比元妃省亲要简略一些,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开筵席

接下来也是开筵席。与元妃省亲不同之处是,瑾妃这次的筵席是她在宫中做好了,带过来的御膳。这可能是瑾妃素来喜爱美食,她所居住永和宫里小厨房的厨子烹饪技术相当高,她还常常以美馔赏赐王公大臣,娘家的饭食真未必有她带来的好吃。这次自己带饭食,一方面吃着顺口,另外一方面也让娘家人尝尝宫中美食。

瑾妃用饭的时候,也是母亲在旁陪同,这个细节和元妃与懿妃是一样的。吃饭完毕,瑾妃又在家人陪同下,参观了娘家的院落房间花园。这一点与元妃省亲的情节一致,懿妃省亲记录简略,没有这一情节,也是补充。

然后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顽。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

下午四点多,瑾妃传话启驾回宫,兄弟子侄跪送于府门外。这个情节与元妃离开的情节是类似的。下午四点是申时三刻,元妃离开时是丑时三刻,执事太监进来请驾回宫。

元春

元妃离开时,还说了这样的话:如今天恩浩瀚,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类似的制度在清朝也是有的,由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的《国朝宫史·宫规》就记载:“内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许入宫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这种待遇并非是后宫女子都有的,一定要是有一定地位和资历的才可。与《红楼梦》记录不同的是入宫的时间不是一个月一次,而是一年一次,或数月一次,可以进宫的人员不止是母亲,连父亲也可以入宫,但是除了本生父母,家里的其他妇女是不准入内的,例如嫡女不许姨娘入内,庶女不准嫡母及其他姨娘入内,继母不是亲生也不准入内。

另外《国朝宫史·宫规》还有记录:“内庭等位遇娠,每日食用照常额加半,有生母者,许进内照看。”这也是母女相会的好机会。

元春可能生育过

元妃为何可以有机会省亲?元春可能生过皇子!

《红楼梦》中说元妃省亲的理由是这样的:

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这段话里有三个信息点:

一、是圣上以孝道治天下,不肯剥夺后宫嫔妃对父母的孝意,准许其父母进宫探视。

二,担心嫔妃父母进宫,有宫规限制,不敢放开说话,故而准许省亲。

三、可以省亲的前提是,这家要有别院,可以驻跸关防之处,才可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

除了元妃之外,文中还提到了周贵人和吴贵妃两家也在忙活建别院的事。

但是我们从上面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省亲这种事并不常有,慈禧太后一生也只有一次省亲,还是在生育了文宗皇帝的唯一儿子之后九个月才特许省亲的,那个时候也是正月,她刚刚被晋封为懿贵妃。而端康皇贵太妃省亲时已经是54岁了,当时隆裕皇后已经去世了,她已经熬成了皇贵太妃了,才能在母亲生日的时候省亲一次。

所以元妃可以省亲绝对不是皇家普惠性质的。那么元妃回因何而得到省亲的待遇呢?

贾元春进宫时做的是女史,位份并不高,但是在第十六回上,六宫都太监夏太监传来消息说,元春晋封了凤藻宫尚书,加封了贤德妃。

嫔妃不可能乱封

我们以康熙时期后妃晋封的例子来看一下,后宫嫔妃晋封的情况,究竟什么情况下,后宫才能晋升。

康熙皇帝有四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一位原配,两位继后,一位追封,前三位娘家势力都是了不得的,没有这个背景当不了皇后。所以决定后宫位份的因素中,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出身高贵,入宫的起点就高,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康熙朝首席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她一开始就是王炸。

孝诚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前没有当过皇后,是死后追封的,康熙朝,她是德妃,连贵妃都不是。乌雅氏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是康熙十四年通过一年一次的宫女选秀进入宫中的。我们看一下她的履历:

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很明显,她的晋升原因就是一个:生子。生一个晋一级,但是她的出身是包衣世家,就限制了她的最高位份,到了妃一级就升不上去了,后面生的三女一男都是白饶的。

孝恭仁皇后

康熙皇帝还有三位皇贵妃: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皇贵妃佟佳氏。这三位都是后来追封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镶黄旗包衣人,虽然也生育了,但是出身低贱,又早早去世。生前都没有位份,因为是十三阿哥的母亲,在雍正朝追封的皇贵妃。她晋封的理由是:儿子出息。

惇怡皇贵妃

瓜尔佳氏是八旗秀女,入宫就封和嫔了,后来也生过一个女儿,但是夭折了,因此很长时间都在嫔位上没有挪窝,但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时,皇帝发福利,给一波老宫人集体晋升了一级,她就成了和妃了。后又因抚养过弘历,在乾隆朝加封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她晋封的理由是:积年有功,抚养皇帝。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孝懿仁皇后之同父异母妹妹,起点高,一进宫就是妃位,没多久就晋为贵妃,上面没有皇后,皇贵妃,温僖贵妃也薨了,很长时间内她是代行皇后职责的。后也因抚养过弘历,乾隆朝被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她晋封的理由是:出身,抚养皇帝。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晋封的理由也是因为出身高贵,她是孝昭仁皇后的同父同母妹妹,进宫起点就是妃位,康熙二十年,因为孝昭仁皇后的去世,而晋封她为贵妃。她晋升的理由是:有个皇后姐姐。

十一位妃位。顺懿密妃王氏因为是汉军旗,晋升的很慢,生了皇十五子、十六子、十八子三个儿子,康熙五十七年才沾了发福利的光,升为密嫔,后来因为活的久,到了乾隆朝晋升为皇祖顺懿太妃。她晋升的理由是:积年有功,活的够久。

纯裕勤妃陈氏同上面的情况一样,生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发福利晋嫔位,乾隆年晋皇祖纯裕勤太妃。

惠妃叶赫那拉氏则是高开低走,出身满洲正黄旗人,生皇长子胤禔,一早就成为惠宜德荣四妃之首,可惜即是胤禔生母,又是八阿哥胤禩养母,不受雍正皇帝待见,一直没有晋封。

荣妃马佳氏同惠妃差不多,高开低走,生了五子一女,早早晋封妃位,可惜有一个是胤祉,一辈子就没有再晋升。

平妃赫舍里氏是孝诚仁皇后的妹妹,跟温僖贵妃的情况相仿,可惜早薨,就在妃位上没动。

宜妃郭络罗氏与惠妃、荣妃的情况相仿,她是胤禟的生母,雍正朝连个太妃都没混上。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康熙帝的表妹,入宫就是嫔位,后又晋为妃位,没有生育。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早亡,但是出身高贵,追封妃位。

成妃戴佳氏生皇七子淳亲王胤祐,康熙五十七年发福利封妃。

定妃万琉哈氏生皇十二子胤祹,康熙五十七年发福利封嫔,后来因为活了九十七岁,乾隆朝晋封为皇祖定太妃。

良妃卫氏生皇八子胤禩,升为嫔,康熙三十九年晋为妃位。

其余还有嫔位十人,贵人十四人,答应、常在、格格若干就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了。

雍正朝皇帝继位的时间较晚,后宫妃嫔有限,位份高后宫多是潜邸旧人,再就是有所生育的。

我们总结这些后宫晋升的原因无非是三个:出身、生子、积年有功。追封的理由有:抚养皇帝、活的够久。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晋封理由了。

此时元春顶多二十三四

元妃比宝玉大十几岁,现在的年纪也顶多是二十多岁,三十不到,追封的理由肯定不适合她,积年有功也轮不上她。她一进宫也就是个女史,相当于答应常在这样的位置,位份并不高。那些一进宫就是皇后、妃子的,娘家都得有兵权,贾政祖上如何都不好使,凭借贾政工部侍郎的位置,元春是当不了贤德妃的,唯一的可以让贾元春封妃的理由就是生下了皇子!其他的都不好使。

舒妃叶赫那拉氏

元妃省亲可能借用了舒妃叶赫那拉氏的经历

我们之前在《冷眼看红楼:江南甄家是谁家?他家远比贾家尊贵的多》一文中曾经推演过,元妃的原型不可能是曹寅之女、平郡王讷尔苏福晋曹佳氏,因为她的身份在礼法上档次不太够,最有可能的是纳兰明珠的重孙女舒妃叶赫那拉氏。而舒妃的父亲纳兰永寿正好有一个从弟弟纳兰永福处过继的嗣子宁琇,宁琇的名字正好宝玉名字的偏旁是一样的。而纳兰永寿的长女又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第四子固山贝子福秀,这个福秀就是之子,这样就和曹家成了亲戚关系。

舒妃的父亲纳兰永寿是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理本旗都统印务,兼署镶红旗都统印务,兼署镶蓝旗汉军都统印务,这是有实权的。舒妃的母亲是苏完瓜尔佳氏正黄旗汉军副都统阿汉泰之女。舒妃有三个同胞妹妹,一嫁阿巴泰裔孙护军参领希布禅,一嫁多罗愉郡王弘庆,一嫁代善裔孙和硕礼亲王永。

舒妃是在乾隆六年十三岁时经过选秀入宫为贵人,因是叶赫那拉世家之女和侍奉寿康宫皇太后得体,很快晋为妃位。后在乾隆十六年,舒妃(24岁)生皇十子,还没有取大名,就在乾隆十八年夭折了。或许因为舒妃同懿妃一样是生下皇子,所以才得以有获得一次省亲的机会。因曹家与叶赫那拉家有亲,宁琇又与曹雪芹相识,得以了解妃子省亲的过程,写入了《红楼梦》中,才有了元妃省亲的情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