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贾府地位最高的女子,贵为皇妃。但是她和薄命司里的任何一个女子一样,命运悲惨,她的曲子里也存在这方面的暗示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在这段曲子后面,脂砚斋批了4个字“悲险之至”,其实我们普通人也能从“无常”两个字中看出端倪。
尤其是她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在两股强势力的斗争中,她成了牺牲品。
贾元春,虽然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她的判词和曲子,加上脂砚斋的批注,都表明她不会是寿终正寝。
她是非常有才的一个女子,因为“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最开始担任女史,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后又加封为贤德妃。
生活在皇宫,她是贾府的靠山,她的得宠与否和贾府的兴衰也是休戚相关。她在皇宫的生活是怎样的书中没有描述,但是从涉及到她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出,她进入皇宫后,做了3件错事。
第1件错事,省亲时出言不慎,眼泪涟涟
进宫之后的女人,再要回娘家,得经过恩准,这可以说是皇恩浩荡,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不管时间的长短,总算是一种殊荣。
元春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但是在贾府短短的七个小时中,她从开始的满眼垂泪到最后的泪如雨下,竟然哭了七次。
宫廷内的生活家人朋友不得相见,从近些年的宫斗剧里也可以看出,明争暗斗的日子固然不容易,但是贾元春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强颜欢笑,更是出言不慎
先是对王夫人说
“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后又对贾政说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话是什么意思,宫中的荣华富贵对于贾元春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终究是没什么意思,她希望得到的是普通百姓的天伦之乐。
贾政听完吓得赶紧跪下说了一大通对皇帝感恩戴德的话,还特意嘱咐她道
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犁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
当着众多人,贾政根本没法回答,只能是委婉的提醒她“孩子,这样的话可不能说,我们很好,不要惦记,你也不要抱怨,保重好你自己”。
试想,如果元春所说的话皇帝知道了,皇帝会是什么想法,就算皇帝没有其他想法,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大做文章,会是什么后果?
其实别说皇帝了,就是普通人家的媳妇回娘家后一直哭哭啼啼,说那个地方不得见人,夫家的人如果知道,心中也难免会有想法,显得好像是受虐待呢。
第2件错事,目光短浅,让贾宝玉和众多姐妹搬进了大观园
因为大观园建得非常的豪华,元春出于好意,怕园子荒置,提议让宝玉和姐妹一起住进大观园。
但是宝玉是什么样的性格,整日喜欢在女儿堆里厮混,抓周时抓的是钗环脂粉,这个元春应该知道,她让贾宝玉和姐妹们一起住进大观园,给了他和这些女孩子天天耳鬓厮磨的机会。
在贾府的众多子弟中,贾宝玉是担起这个家族复兴的兴旺。这在书中第五回中,给出了明确的说明。
宁国公和荣国公拜托警幻仙姑,把贾宝玉带到太虚幻境,并嘱咐说道
”子孙虽多,但只有宝玉一人,略可望成,幸遇仙姑,冀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能够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已经归西的宁荣二公,尚且为贾氏家族的前途未来考虑,贾元春此举实在是目光短浅所致。
贾政做为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元春是娘娘,他还必须要遵循娘娘的吩咐,只是他对宝玉不放心,在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特意训诫宝玉要用功读书。
处于皇宫的妃子,娘家的势力和在后宫能否得宠也是休戚相关的,贾元春没有考虑到未来,只是从疼爱宝玉这件事本身出发。
第3件错事插手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事
在端午节之时,贾元春给贾府的众人赏赐礼物,唯独宝玉和宝钗赏赐了相同的东西,在众人心中,这就是婚的暗示。
她自己在皇宫大院尚且羡慕普通百姓的天伦之乐,但是面对宝玉的婚事时,她却不顾及宝玉的个人感受。
虽然说,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不是由她决定的,但是作为娘娘,她有机会替宝玉说一句话,作为最亲爱的姐姐,她也应该参考一下弟弟的想法。
如果,和贾宝玉结婚的是林黛玉,贾宝玉还会出家吗?林黛玉死,宝玉出家是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是贾府家族的悲剧。
薛宝钗有个“呆霸王”般的哥哥,属于混不吝,在小说开始就因为一个丫头,有人命在身,只不过是因为贾雨村徇私枉法,薛蟠才得以活命,案件卷宗记录在册的是薛蟠已经暴病身亡。
以薛蟠那样的脾气,他还可能会继续作恶,如果他犯的人命案一旦被揭发,那么贾府也会被受到连累。
贾元春在省亲时,一再提醒家族子弟,不可以太过奢华浪费,“天伦啊,抽身要趁早”,她本身孝母爱弟,崇尚俭朴,温柔敦厚,如果在普通的人家,会是个持家有方的女子。
但是在皇宫,就非比寻常,这三件错事暴露出了她自身的弱点,最终也逃不过红颜薄命的结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