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品位,品位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体现,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再现,它和一个人的阅历见识有关,是来自于心灵的流露,是由内而外的韵味。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一群姑娘小姐们成立诗社,整日吟诗作对,让我们感觉这群姑娘很有品位。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人,她才是真正的有品位,那就是贾母。
不要以为贾母只是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太,整天就是喝茶赏花听戏。先看这些姑娘,元春被选入宫中,当上了皇妃。
林黛玉吟诗作赋,迎春、探春、惜春分别擅长棋、书、画。这几个孩子可都是整天围绕在贾母膝下,深受贾母影响和熏陶的。
一个人的品位的组成是由几方面来影响的,家庭出身、审美礼仪、社会活动、人格魅力等方方面面,而贾母恰好是全方位的。
吃饭时的礼仪
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中,老太太传晚饭那套礼仪,非常有规矩。什么时候安设桌椅,谁端饭谁放碗筷,谁进汤都有专门的安排,谁能坐,坐哪个位置,谁不能坐也有讲究。
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吃饭完后用茶漱了口之后再喝茶,普通的一顿晚饭时的礼仪,表明了她的品味与气派非同一般
给林黛玉的轻罗烟显出她独特的审美
40回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领着刘姥姥到处见识,到了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发现窗纱颜色旧了,于是贾母吩咐找出那个叫软烟罗的纱,给黛玉换上。
这个软烟罗,王熙凤都没有见过,那可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找来金陵王”家的王熙凤。
显然贾母更见过世面,她明确指出软烟罗有四个颜色,雨过天晴的天空蓝,一种是秋香绿,从黄到绿之间的颜色,一种是暗绿色,一种是银红。
这种纱如果糊了窗户,远远就像烟雾,所以叫软烟罗,这种缥缈欲先的特质和林黛玉的个性很相符。
在选择软烟罗的颜色时,贾母特意指出用银红色。
这里强调的是色彩的搭配,潇湘馆里多的是翠绿色的竹子,没有桃杏树做点缀,单纯的绿色有点单调。
如果配上银红色的纱,这种晚霞似的红色,掩映在翠绿的竹子从中,无论感觉还是意境都很美。
给薛宝钗的水墨字画白陵帐显出她的高雅
薛宝钗的蘅芜苑,风格又是一番光景,大片的白墙,一案一床有限的家具,即便是花也只有菊花独自吐芬芳,处处体现出淡泊冷静。
贾母的审美让她看后连连摇头,认为年轻的姑娘这样素净成雪洞一样不好。
而且马上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宝钗的案头放上石头盆景、纱桌屏、墨烟冻石鼎三样东西。
石头盆景比较素净,应和了蘅芜苑的山石。
纱桌屏不是摆在地上做遮挡的屏风,而是摆在桌上的小屏风。是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纱上还绘有图案,摆在桌子上非常大气,和宝钗的气质也很相应。
原来宝钗才床边只是用的青纱帐,没有绣花绣草,贾母做主给她环城了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
虽然还是很素净的风格,但是比原来单纯的素净要高雅很多,而且还大方气派。
她心怀慈悲,怜惜弱小
无论是她的吃饭礼仪还是居室的摆设布局方面的品位,都比不上心怀慈悲,让人感到温暖。
在二十九回,在清虚观打平安醮,这是为人祈福消灾的仪式。但是这个仪式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贾母本来要下轿的时候,不曾想有一个小道士,莽撞地一头撞在前来搀扶的王熙凤的怀里。
王熙凤当即照脸扬手就是一掌,把那个孩子打了一个筋斗,小道士在一片“拿、打”声中无处可逃。
贾母闻听后说
快带了那个孩子过来,小门小户的,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如果吓着他了,怪可怜的,他娘老子岂不疼的慌”
大家都认为是小道士做错了,应该受到处罚,只有贾母慈悲为怀,“幼己幼以及人之幼”。
不仅没有惩罚他,还给他一写钱,让他买果子吃,并且吩咐千万不可难为他,保证他的平安。
贾母考虑周全,对一个毫不相识,微不足道犯错误的小道士也心存悲悯,心存不忍。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关系到别人的幸福与否很谨慎这不能不说是贾母的品位。
其实这是贾母一贯的品质,当刘姥姥进贾府时,贾母也没有嫌弃她的贫穷与粗俗。
做为一个老人,贾母亲自带刘姥姥到大观园里到处转,让她大开眼界,见识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丰富了她的人生,改变了刘姥姥一家今后的命运。
我们看贾母饮食讲礼仪,审美眼光独特,居室装饰有文化。
但是无论是给林黛玉配的软烟罗,还是帮薛宝钗布置的字画白绫帐,都比不上她怜惜弱小,乐善好施的慈悲心怀凸显她的品位。
一个人修养与品位的体现,不在于社会地位的高低,也不在于贫富与长相。
它存在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尤其是在面对弱小,面对弱势群体时,理解他们的难处,懂得他们的不易,尽可能的给与帮助。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高贵,是深入骨髓的高品位,而贾母恰好拥有这些,所以说她有福、惜福更积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