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情试宝玉后,薛姨妈母女前后来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随后,黛玉还认了薛姨妈做干妈。她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变得温馨而和谐。只是,对于薛姨妈一家对林妹妹的好,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相信凡是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能明白,薛姨妈一家同林黛玉,因为贾宝玉的存在,是永远也不会真正和谐的。
薛姨妈一家为何入住贾府?答案显而易见,是来攀附贾府,而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式:就是撮合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
但是,对薛姨妈一家而言,林黛玉却是她们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大障碍。因为宝黛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作为荣国府的老太君贾母,更是有心撮合他们二人。
再者,林妹妹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林如海,更是前科探花出身,被圣上钦点为淮扬巡盐御史。而薛家是什么?户部挂名的皇商,到如今,薛姨妈的丈夫去世了,薛蟠又是撑不起家业的主,还因为抢英莲这个女子,犯下了人命官司。
虽然,在贾雨村的帮助下,人命官司的事告了一个段落。但是,我们从原文中可以看出,薛蟠从此以后,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存在了,而是一个黑户。
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自然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
而薛家,又仅薛蟠一个男子,因此,薛家皇商的身份,或许都不存在了。自然,就出身而论,薛宝钗同林黛玉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但似乎,薛姨妈一家对此,并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们入住贾府,便开始四处宣传“金玉良缘”了。比如向《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独自前往梨香院看望生病的薛宝钗,她们主仆二人,便一唱一和的,让宝玉知道了宝钗金项圈上的字同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儿。
即便是薛姨妈,同王夫人闲聊时,也曾说过:从前有个赖头和尚说了,宝丫头的金,要选有玉的来配。
在封建社会,婚姻大事一向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显然,对于这一点,薛姨妈一家是完全不在乎的。
尤其是,薛蟠同薛姨妈母女争吵时,所说的那一番话,更值得我们细品。
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回她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有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儿,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回看薛姨妈同王夫人所说,宝钗的金要拣有玉的配,这句话是赖头和尚说的;但到薛蟠这里,却成了薛姨妈所说的了。由此可见,既便是他们一家人,对此事的说法都是不同的。
当然,以上这些,扯得有点远了,我们接着回到正题来说:薛姨妈一家对林妹妹的好,该如何理解呢?
1、薛宝钗对林黛玉的态度。
对于这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回顾《红楼梦》前八十回会发现,薛宝钗,在“行酒令”事件、“燕窝事件”之前,是多次离间宝黛二人的关系,导致他们发生口角。
在此,我们简单地说两点吧。
(1)《红楼梦》第二十回,史湘云来到贾府,贾宝玉同薛宝钗一起来到贾母的房间,林妹妹见了,便问他去哪里了。宝玉回答说,才从宝姐姐哪里过来。
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
林妹妹对贾宝玉所使的小性子,我们是深有体会的,而贾宝玉哄林妹妹,也是很有一套的。
所以,林妹妹说完了这话,便生气的离开了,宝玉也紧接着跟着出去了。只是就在宝玉哄着林妹妹的时候,宝钗却突然出现了,拉着宝玉就走了。
对于宝钗的行为,是否带有其目的性?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她的突然出现,拉走宝玉,让林妹妹更加不快,却是不争的事实。
(2)在《红楼梦》第二十七、二十八回中,薛宝钗接连两次对林妹妹进行了算计。
第一次是“滴翠亭”偷听事件,明明是她好奇特意偷听小红给我坠儿的聊天,但在面对自身被暴露的时候,她却想出了金蝉脱壳的计谋,成心算计了林妹妹。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她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她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为了让小红、坠儿相信,她还特意问她们可见了颦儿没有,真正让人不耻。而关键还在于,小红身份不一般,她的父母林之孝夫妇,是贾府的大管家,试想,让林妹妹无形之中树立这么一个敌人,其用心何其歹毒。
第二次,就是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当黛玉、三春、宝钗等人,都在王夫人的房间玩耍。正直吃饭的时候。贾母派丫鬟来叫宝黛二人。在此,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
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
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先跑到炕子上坐了。
王夫人向宝钗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宝玉道:“理她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当然,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还体会不出她的用意,但接下来,当她再一次用言语挑拨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
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在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这里呀。宝钗的话,究竟是说给谁听的,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而我们从后文来看,因为她的刺激导致宝玉所说的:理她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也被林妹妹听见了。
宝钗简单的两次刺激,不仅挑拨了宝黛二人的关系,还让王夫人,加深了对林黛玉的厌恶,不得不说,她的手段够高,就是不够光明。
从这,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在《红楼梦》前期,薛宝钗曾一度想要拆散宝黛二人,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而她对黛玉态度的转变,其实是从清虚观打醮后开始的。
贾元春,是王夫人与贾政的女儿,因为她的晋封,王夫人在荣国府的地位,似乎也上升了不少。尤其是在端午节赐礼中,元春将宝玉、宝钗二人的礼物给成一样,更预示了,元春对宝玉婚姻的态度:支持“金玉良缘”。
为此,一向不喜欢花儿粉儿的薛宝钗,还特意戴着元春所赐的红麝香珠,四处找宝玉,让宝玉做了一回呆雁。
只是,在清虚观打醮中,贾母对张道士的提亲,进行了委婉的拒绝。似乎正是贾母,在变相的拒绝“金玉良缘”一样。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这之前,贾母刚为薛宝钗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而薛家的地位,也正对应着贾母所说的:不管她根基富贵。
只是,纵观贾府主子的婚姻,那一个没有考虑对方的根基富贵呢?可想而知,贾母也是故意这么一说的。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的方式:是用宝玉命中注定不宜早娶。
这在贾府之中,在王夫人、贾政心中,可都是有阴影的(因为早婚而早逝的贾珠)。
经过清虚观打醮一事,元春端午节赐礼给薛姨妈一家所带来的欢喜一扫而空,从这一刻开始,薛宝钗对林妹妹的态度,也由敌视变成了亲近。
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行酒令时,林妹妹只想着不输,丝毫没有注意言词,而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禁书之中的艳词。
说完饮毕。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
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
刘姥姥离开贾府后,薛宝钗便特意拉着林黛玉去了蘅芜苑,对她进行了一番教育,说的林妹妹感动的稀里哗啦、叹服不已。
这一节由于篇幅太长,在此就不引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文。
从原文中,我们会发现,这个教育林妹妹的薛宝钗,其实同样看过这些艳书,并且比林妹妹更早,而本身看过这样书的人,却能一本正经的教育另一个看过这些书的人,这也是没谁了。
再如林妹妹生病期间,薛宝钗特意来看望她,安慰她,还无偿为她提供了上等的燕窝、冰糖。
正是经过这两件事,林妹妹才正式化解了她对宝钗的戒心,而成为了她的朋友。
只是,林妹妹将宝姐姐当姐妹,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妹妹的呢?似乎答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们再来看一看薛姨妈对林妹妹的态度。
2、薛姨妈对林黛玉的态度。
在紫鹃情试宝玉之前,薛姨妈其实从未关心过林妹妹。
那为何?经过紫鹃情试宝玉一事,薛姨妈开始关心林妹妹了呢?
这是因为,经过紫鹃情试宝玉一事,贾府上下都明白了一点:宝玉离不开林妹妹。
这对“金玉良缘”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小白看来,薛姨妈对黛玉的亲近,不外乎这两个原因。
(1)瓦解林妹妹的心里防线。
正如当她们谈起邢岫烟与薛蝌的婚姻,薛姨妈所说的那翻有关婚姻的大道理一般。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只是她似乎忘了,“金玉良缘”似乎同她这套理论是自相矛盾的。
(2)向贾母示好。
薛姨妈对黛玉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向贾母示好。毕竟,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她对林妹妹的友好,或许也能改变贾母对薛家的态度。
当然,除了这两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的儿子薛蟠。
3、薛蟠对林黛玉的态度。
在贾宝玉被马道婆做法那一回中,薛蟠在混乱的人群中无意中看见了林妹妹,便被她的风流婉转迷倒了。从此,开始了一段感人的单相思。
比如薛蟠因为柳湘莲的羞辱,离开贾府大半年,回来时,特意从林妹妹的家乡虎丘,带来了许多当地的特产、玩物。
薛宝钗在看到这些物品后,也瞬间体会出了哥哥的用意,所以在分配这些礼物时,她给林妹妹的比其他人多了一倍。
除这一点外,在薛姨妈母女看望林妹妹这一回中,薛宝钗也在半打趣中,显示了她哥哥对林妹妹的心意。
当林妹妹要认薛姨妈做干妈时,薛宝钗当下便阻止了。还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
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
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
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
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
显然,薛宝钗所说的她哥哥定下的对象,正是林妹妹了。但让薛蟠娶林妹妹,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薛姨妈才顺带说出了,要撮合宝黛二人的话来。
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只是让她不曾想到的是,她这一句话说出,无论是紫鹃,还是潇湘馆里的婆子,都赶着让她张罗此事。
但薛姨妈真的会撮合宝黛二人而向贾母说媒吗?
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要薛姨妈一家没有放弃“金玉良缘”,那么,她们对林妹妹的好,就不可能是发自真心的。当然,薛蟠除外,他对林妹妹的情意,应该是单纯而美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