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情节,叫作元春省亲。
元春省亲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贾元春在晚上七点十五分到家,而凌晨两点四十五分离开贾府?为什么这么仓促?这三更半夜的回家省亲,是否有点诡异?
其实,作者这么安排情节,是有深层次用意的。
礼教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大户人家,但凡有点身份的百姓,都有遵守礼法的传统。
所谓的礼法,其实包含在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走亲访友,恪守一些规矩,给长辈磕头拜年,说一些吉祥祖福的话等。
而皇家的礼法和寻常百姓家的礼法,原本差距并不大。
中国民间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如果朝廷丢了礼法的话,可以从民间去寻找——当然这个民间,指的是高门大户。
1、一入皇宫深似海
在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叫“侯门深似海”;其实和侯门相比,皇宫更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贾元春作为皇帝的贵妃,这就意味着她必须无条件地遵守皇家的规矩,而在古代,皇家的规矩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哪怕是皇帝也没这个权力。
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改”,就是这个道理。
按照皇家的规矩,嫔妃想要离开皇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类似省亲这样的事情,除了需要经过皇帝专门的批准,还需要礼部和钦天监这些部门经过一番审核,而后再知会其他的有关部门共同商讨研究,方可准允。
而贾元春此次探亲也不例外。
2、贾元春出门的时间点
贾元春出门的当天属于农历正月十五,按照古时候的传统,正月十五正是闹花灯之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而清朝的时候,元宵节的花灯灯会的热闹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因此曹雪芹在设计这个细节的时候,很有可能是皇帝想借贾元春回娘家探亲之际,顺便介绍一下大观园夜间的美景,并通过这个细节,告诉读者:贾府是何等骄奢淫逸,为贾府后来的败亡,做个参照系。
这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皇帝选择让贾元春在晚上七点十五分抵达贾府,但是,按照古代的礼法,嫔妃不能够在外过夜,因此依照路程计算,贾元春必须在两点四十五分之前离开贾府,才能够保证在次日天亮之前回到皇宫,这样也就恪守了皇家的规矩。
如果贾元春胆敢坏了皇家的规矩的话,那么哪怕是皇帝对她再宠爱,也难保她安然无恙。
暗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结合《红楼梦》整体的故事来看,贾元春回娘家以后不久,贾府就陷入了全方位的衰落。
可以说贾元春回娘家,算是贾府的一个转折点,既是贾府富贵的巅峰,同时也是贾府衰落的起点,而这些都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1、贾府的衰败
关于警幻仙子那边对贾元春的判词,有这样的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暗示:十二地支配时辰,一点到三点为丑时,而三点到五点钟为寅时;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丑为牛,寅为虎。
贾元春两点四十五离开贾府,天亮前回宫,也就是丑时离开贾府,寅时回到了皇宫,有牛入虎口之意。牛入虎口的结局,可想而知,这又暗示着贾府即将大祸临头,寓意贾府的富贵都将成了梦幻泡影。
也就是说贾家的衰败已经成了一种必然。
并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贾元春回到贾府,是在锦衣夜行的状态下。在中国的文学中,锦衣夜行,往往代表着相对负面的含义,与衣锦还乡含义恰恰相反。
贾元春的锦衣夜行,也暗示着贾府的富贵也陷入岌岌可危,无法长久的局面,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贾府的奢侈,其实已经是阴霾密布的状态下。
贾元春到家的时候,按照传统的说法,叫做黄昏时节,贾元春这个贵人到了贾家,给人有一种日暮途穷、英雄末路的感觉,这一切其实也都是曹雪芹的一种暗示。
当然,如果曹雪芹在后来的剧情中没有提到贾府的衰败的话,那么这样的解读可能就是错误的,但是自从贾元春省亲之后,贾府真的就陷入了不可避免的衰败状态,最终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乃至陷入了衰败。
那么,从这个分析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贾元春探亲的细节上是花费了不少苦心的。
2、衰败的必然
其实,作为破落户子弟的曹雪芹,在安排贾府的衰败细节的时候,其实自身夜色非常有体验的,因为曹雪芹的家族也曾鼎盛过,最后不也破落了么?
山水轮流,花不常开,景不常在。
毕竟,随着朝廷君王的更换,上一个朝代的富贵人家,到了下一个朝代以后就会逐渐的衰落,甚至遭到清洗。这一切,在历朝历代都不例外。
尤其是像贾家这样依靠军功起家,并且还和和皇帝攀了亲的贵族。
贾府看似十分荣耀尊贵,但往往也是最引起皇帝猜忌。所以对于贾府的衰败,其实从贾元春被提拔成了贵妃以后,就已经注定了。
毕竟,中华哲学讲究物极必反,更讲究盛极而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