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历经三十载,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大浪淘沙,愈来愈成为一座高峰,成为后人不可企及的经典,不管是之后的89影版《红楼梦》,还是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非但没有影响到87版的地位,反而更是把它推到一个巅峰位置。
87版《红楼梦》播出,可谓万人空巷,三十多年来牢牢占据着广大观众的记忆空间,至今没有哪部剧可以超越。作为87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同时还是94版《三国演义》的总导演,可谓中国电视导演第一人,四大名著中,他就导演了两部。
被问及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为何能经久不衰?王扶林导演说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同时也点破了新版《红楼梦》为何失败的原因。这四个字就是“敬畏之心”。
王扶林说:“对待文学名著,必须要有敬畏之心,改编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忠实原著,不能损害原著精神。”
原著的改编,也就是电视剧的剧本,对电视剧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么才能拍出好的作品?要有好的作品,首先要有好的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尤其是电视剧。剧本好,导演稍微弱一点,只要不犯基本错误,电视剧一般就会成功,剧本如果不好,再好的导演,也难拍出好的片子来。
纵观国内外拍摄古典名著的影视作品,凡能成功的,能成为经典流传的,无不是坚持忠于原著。如国外著名电影《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简·爱》、《乱世佳人》等等,都因忠于原著,都成为经典。反之,凡是对原著任意改编,自以为能超过前辈大师的,都是短命的、很快为历史抛弃。
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证明了这一点。在拍新版《红楼梦》之前,李少红执导的作品《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作品质量有口皆碑,获得一众好评,可是,新版《红楼梦》却把她拉下神坛,成为李少红不堪回首的作品,究其原因,剧本的失败,首当其冲。
王扶林对《红楼梦》心存敬畏,先是请求央视领导让自己拿出一年的时间,从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研读原著,然后就谁来改编原著,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请红学家们到场,发表各自的意见。座谈会上,“谁来改”“怎么改”成为首要问题。
经过红学专家们的研究讨论,权衡再三,王扶林导演提出剧本要遵循原著,不可新编。王扶林说:谁能写得过曹雪芹?能拍得忠于原著,就已经很难得了。建议央视领导找懂原著的人来改编,毕竟,熟悉原著,又懂影视的人,很少,不熟悉影视,可以找人协助,但如果不懂原著,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
原本剧组想找写过《红楼梦论稿》等红学专著和小说《风萧萧》、《黄梅雨》的红学家蒋和森,来改编原著,可是学者的严谨,却让蒋先生的剧本千呼万唤出不回来,于是,胡文斌就另请了三位编剧,那就是周雷,刘耕路和周岭。
最终剧组决定,由周雷、刘耕路负责前80回剧本,周岭负责后40回剧本。剧本于年3月6日起稿,年底完成初稿,年3月完成二稿,到年1月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二个月。在此期间,周汝昌、吴世昌、朱家溍、杨乃济、阮若琳、王立平、戴临风、导演王扶林等人都对剧本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全剧本最终由周岭统一修改并定稿。
王扶林说:“改编名著的目的,就是普及名著,让观众从原著中提升文化涵养,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每个细节都要尽可能地符合名著精神。”
拍摄过程中,王扶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怠慢一个镜头。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秦可卿出殡,府门前一个牌楼上写着“荣宁街”,红学专家看了后,说,宁是兄长,荣是弟弟,所以应该是宁荣街。比如焦大喝醉了酒,说“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有人提出质疑,红学专家说,那是因为焦大喝醉了,才这样颠三倒四。曹公这样写,是有他深刻用意的,不能随便改变。
反观新版《红楼梦》,由八位年轻才子改编,这八位年轻人,通读过原著的都很少,连原著都没看过,居然敢对其进行改编,真是无知者无畏。编剧无畏,剧组更无畏,大胆喊出一个口号“不还原《红楼梦》”,从服装设计开始,到各个方面,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王扶林说:“挑选演员,前提是符合原著精神,林黛玉进府时只有十一二岁,找年龄稍微大的演员来讲,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选演员方面,王扶林更是殚精竭虑。他大胆启用新人,采用全国海选的方式,从全国各地选出最符合贾府形象的演员,容貌气质要特别符合才行,年纪不能大,要在20岁以下,要有古典美,最大限度地还原原著。
在王扶林的要求下,剧组选出来的演员,都在20岁左右,陈晓旭,张莉,张静林,胡泽红等都是20岁以下,邓婕稍微大一点,张蕾原本是林黛玉的最佳人选,因为年龄偏大,无奈错失主角,饰演了秦可卿。
选好演员后,王扶林又举办了两期培训班,让演员们学习红楼文化,研究分析红楼人物,练身段,学琴棋书画,选角色,做小品,表演人物。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的走进红楼,成为大观园的一员。王扶林导演根据演员的表演,最终的定角。这样,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演员,每一个都特别符合原著的人物。
反观新版《红楼梦》,同样也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红楼梦中人》的选角活动,但整个活动不再纯粹,充满了黑料,铜臭和内幕,最终剧组选出来的演员,也并非选秀的顶尖。
新版《红楼梦》的演员,刷新了大家对原著的认知,原来,黛玉可以胖,宝钗可以瘦,元春可以丑,王夫人居然那么老。演员的“铜线头”不但集体拉低了演员的颜值,还让演员有了年龄感,比实际年龄看大。
87版《红楼梦》的经典地位已经奠定,可当初拍摄完毕送审的时候,王扶林缺乏自信,也没有勇气听大家的意见,结果一逃了之。他不敢回头看自己拍的东西,总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镜头语言比较粗糙,那些演员契合度不够。
即便在今天,87版《红楼梦》成为经典,王扶林导演仍然有很多的遗憾,比如当时因为拍摄条件有限,没有将“太虚幻境”“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这些情节进行拍摄,就是因为当时读书的时候,没能理解曹公的精神和精髓。
心存敬畏,行动才有所依循。王扶林就是一名工匠,仔细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怠慢一个镜头,精雕细琢,成就了一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绝妙篇章——87版《红楼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