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细读林黛玉父亲的死期,隐藏了什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2/25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

引子

先请朋友们谅解,写《跟着布丁读红楼》这一系列文章时,我提前声明过:既不“索隐”,也不“考据”,免得“走火入魔”,我们的原则就是《红楼梦》书上有什么,我们就读出来什么,但本文却略有不同。这一篇有轻微“索隐”与轻微“考据”,所以需要大家的谅解,因为不这样做,今天的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我们读的的《红楼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庚辰本”《红楼》,它的样子如图:

(《红楼梦》书影)

读到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我们会忽然觉得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林如海的死。

(林如海)

奇怪的有两点:

1、用的文字过少。林如海是个重要人物,他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父亲,十四回回目里也占了一半的份量,可是,对于林如海的死,作者却惜墨如金,只用了很短的一段就交待完了,其他大段的文字用以记述秦可卿的死后盛况。

按说这个好理解,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对于贾琏如何戏熙凤,作者同样惜墨如金,大量的文字用以写送宫花,对于“戏熙凤”一事只说了“叫丰儿舀水进去”,其余再不多说,给读者留出大量的想象空间。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对于林如海的死,也要留足够的空间给读者去想。那么,这第一个奇怪之处就算我们稀里糊涂对付过去了。

(戴敦邦画“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2、林如海死的日期和时辰。对于这个日期时辰,书中是这样记述的:

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

原书在这里打了一个章回注的标签,注中称:

这个日期有讹误。林如海病重、黛玉回南,时在冬底。这也是秦可卿病的“这年冬底”。秦氏死于次年春。第十三至第十五回写秦氏丧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贾琏携黛玉回京,以及凤姐为贾琏接风,恰值秦氏丧期刚过,时间当然也是这年的春天或暮春。这里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时间显然不合。……因无别本可据,现仍从原本。

显然,红学专家们对于这个日期也颇为费解,只能照原样还放在这里。那么“九月初三日巳时”有没有必要仔细思考一下呢?有!

(贾母与黛玉)

九月初三日

说实话,九月初三日,这个日子很有名,因为在中学课本里收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写这首诗时,白居易的心情相对复杂,因为这时的他,正被迫去杭州支上任刺史,在哪个时候,离开长安就放弃的向上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侯,大唐的朝局,正在“牛李党争”之中风云变幻,白居易夹在其间,左右不是,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白居易像)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亦或是他人)对这首诗及其写作背景应当完全熟悉。他绝不会平白无顾地用到九月初三这个典故。

九月初三是什么时候呢,晚秋,时令气候完全转向肃杀。如果林黛玉之有在贾府过日子倘若不妥或不适,她是有退身之处的,就是回到父亲身边,林如海一死,这个唯一的退路没有了,那么,林黛玉余下的日子就只剩下冷秋和寒冬了。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还不够,显然,作者对白居易这首诗九月初三的典故挖之甚深的,甚至诗中的每一句话,都与贾府的情形一一对应,我们看: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者,将落山太阳的光,就是晚霞。贾府当然是将落的太阳,更具体的对应人物是贾母。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当然是太阳,但毕竟老迈年高,所以是将落山的太阳,她散发出来的光和热,当然是残阳。

(潇湘馆)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道残阳铺在水中,水面呈现的颜色一半是瑟瑟,一半是红。瑟瑟,原指碧色珍宝,在诗中指碧绿色,大观园中碧绿色的去处,最明显的是“凤尾森森”的潇湘馆,竹子,经年碧绿,所以这个瑟瑟,对应的就是黛玉;红呢?更好理解,怡红院,怡红公子,爱穿红衣、被系了红腰带的贾宝玉。

(爱穿红衣的贾宝玉)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和谐,是需要一道残阳的支撑的。实际上,也正是这样,两人在贾府之内几乎无人看好,只贾母幼时把他们安排住在一处,再长大后,也经常单独提起“两个玉儿”,把他们俩个与其他人区别开。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也一口回绝。在贾母心中,她是一心想着这“两个玉儿”最终能修成正果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给“木石前盟(黛玉、宝玉)”与“金玉良缘(宝钗、宝玉)”的支持者划分一下阵营的话,贾母必然是木石前盟的核心力量,但也只是“残阳”。相对于“金玉良缘”的支持者王夫人、薛姨妈,恐怕还要加上宫中的元春娘娘来说,贾母这道”残阳“,实在力弱了些。

(贾母)

或许,或许“木石前盟”还是有机会促成的,如果林如海在的话,也不错,林如海在,林黛玉就多了做主之人(林如海其实也是地方大员,正经的探花出身,鹾政啊,管盐务的,而且升了兰台寺太夫),偏偏——

可怜九月初三夜:偏偏九月初三日这一天,林如海死掉了。“木石前盟”阵营的力量本就薄弱,这一下无异于釜底抽薪。林黛玉从此成了无根之木,她不但断了亲缘上的支撑,甚至也断了经济方面的来源(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林家的财产归了谁,是个疑案)。从此之后,林黛玉真正成了“寄人篱下”的人,吃穿用度,日常开销全靠贾府了。

露似珍珠月似弓:林如海一死,黛玉的日子完全改变,余下的日子里,她也就只剩下带着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在大观园了里长声吟哦“冷‘月’葬花魂”了。黛玉实际上就是这晚秋的凉凉寒露一滴,初三的凄凄残月一弯,她的好日子到头了,“木石前盟”也行将走向崩溃。

(葬花的黛玉)

为什么特别跟这首诗相关呢,因为白居易被迫离京,不就是“牛李党争”么?对应的正是“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的角力!但“木石前盟”最终被摧毁了……

而促使黛玉悲剧命运,摧毁“木石前盟”的是谁呢?是“巳”!

“巳”时

一天有十二时辰,林如海可以死在任何一个时辰,都很正常,偏偏作者安排他死在了“巳”时,大有深意!

巳时,是什么时侯呢?古人划分的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的时间段划分和名称相传来源于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淮南子·天文训》有记载:“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所以巳时又称“隅中”,相当于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这个时候,蛇隐蔽在草丛中,温度升高,蛇就出来觅食,当然,也会咬人。所以这个时间点就叫巳时,巳对应的是蛇!

(巳蛇)

“衡阳”当然不是指湖南那个衡阳,而是指日照的位置,但“衡”很有意思,如果我们拿“衡”字出来联想《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家一定第一个就想到“蘅芜君”:薛宝钗。薛宝钗是伺机咬人的蛇?

这有点牵强吧,宝钗好冤,别急,线索还有很多。

大家一定还记得《红楼梦》里薛宝钗最可爱的“扑蝶”片断吧,就是在滴翠亭外扑蝶之时,听到了小红跟坠儿私房话,于是急中生智,“金蝉脱壳”: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二十七回)

(扑蝶的宝钗)

注意,这时小红和坠儿已经推开了窗,待到坠儿发问,宝钗找了理由应付过去,接着就是: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到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注意,这里有个“蛇”,跟宝钗相关的“蛇”。

关于这一段,拥护宝钗的认为:宝钗可爱又无心,急中生智拿黛玉当了幌子,抹去了小红对自己的怀疑,对大家完全无害,只是跟黛玉相熟,所以拿黛玉说事儿;拥护黛玉的认为:宝钗心机重重,她就是故意的,干嘛不说别的姑娘,偏偏是黛玉,黛玉这样有洁癖的姑娘,又怎么会去钻什么山洞子!最旗帜鲜明的是清代的张新之,他读到此处,直接批注:“卿卿即蛇,终必被咬”,你薛宝钗就是蛇,林黛玉最终也必将被薛宝钗咬到。要知道,她这里拿黛玉过关时,黛玉正可怜地在远处一边葬花,一边写《葬花吟》,一边垂泪不止呢!

(戴敦邦:宝钗扑蝶)

关于蛇的情节还有,但极不显眼,是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珍在“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贾母什么戏没看过,为什么偏偏不知道《白蛇记》是什么戏,她老人家显然跟蛇不对付!

偏偏这样的戏文,回目之初,薛宝钗却是“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但她又被贾母硬拉着去看了这场戏……,不管是不是生拉硬拽,总之是说:薛宝钗跟蛇有脱不了的干系。

还没完!

(宝钗)

我们再回头说说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蘅芜是菊科下属的一些植物(不是某一种),多为草本。蘅芜类的特点是耐寒,忌高温,在我国北方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宿根却可露地越冬,翌年春季萌发新芽,这是一种能潜伏,生命力旺盛的草。所以薛宝钗的屋子,如”雪洞一般“,她也活得自由自在。她自己也姓薛(雪),完全不怕冷。要知道,蛇也是冷血动物,所以她要服“冷香丸”,镇着她心内的“热毒”!

更重要的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大家走到蘅芜苑,题对联时,一个人写了副对联:“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大家认为“斜阳”二字不妥,否掉了,杜若不对;另外一个人提了一句“蘼芜满手泣斜晖”(出自鱼玄机的《闺怨》,预示宝钗将来守活活寡的命运),众人觉得“颓丧”,也否掉了,蘼芜也不对。据此,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蘅芜类这个物象,他要实指的植物是类似蘼芜、杜若的草,既不是蘼芜,又不是杜若,那么,这种草是什么呢?只能是——

(蛇床)

蛇床!

蛇床的长相跟蘼芜绝像。作者貌写蘅芜,实写蛇床。原来蘅芜,就是蛇床啊!那么苑呢?《说文解字》说:“苑,所以养禽兽也。”(《说文解字·艸部》)还用连在一起说吗,蘅芜苑,还有诗情画意吗?不过是个“蛇窝”罢了。

仍不算完,宝钗的哥哥,叫薛蟠,字文龙。蟠,指屈曲、盘屈、环绕,盘着的龙,可不就是蛇!宝钗的妹妹叫薛宝琴,《山海经·大荒北经》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这个“琴虫”,实际上也是蛇,个头太小,所以也叫“虫”。

还有,宝钗的亲姨妈王夫人,她的住处,作者在写的时候也特别出现了“蛇”。看第三回写王夫人的居处: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王夫人的审美到底是有多差,对这个相同的图案痴迷如此!作者难道找不出更好的纹样来了吗?不是,作者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条“蟒蛇”!实际上,她也确实如此,够狠!金钏、晴雯死在她手上,芳官让她逐走出了家,四儿(就是蕙香)被她逐出了大观园……这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蟒蛇!

薛宝钗相关的亲人,无一不跟蛇相关,就连薛蝌的蝌,实际上也是带尾巴的蛙类蟾类,微型的小蛇。

这还不够,什么用来治蛇呢?雄黄,雄黄太明显了,那是俗人用的典故,如《白蛇传》,《红楼梦》的作者用榧子!第二十六回宝玉和黛玉玩笑,黛玉说错了话不承认,宝玉就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这里的榧子,表面上指拇指和中指紧捏,猛然相捻发出声响,就是“响指儿”,但实际上指中药材“榧子”。

(贾母与黛玉)

榧子的药性如何呢,《本经》说:“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它简直就是蛇的克星,更妙的是《本经逢原》里解释榧子说:“与使君子同功”。使君子也是驱虫药,又叫“史君子”,史君子,史太君,不就是贾母吗!你看,《红楼》有多细致,作者没有一个字是浪费的。在大观园里,只有两个人是真心替黛玉防蛇的,一个是宝玉,一个是贾母。

(榧子)

“木石前盟”一派,力量薄弱,“金玉良缘”一派,实力雄厚。

结论

九月初三日巳时,林如海死掉了。“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实力大减,林黛玉命运在此大转折!从这个日子起,她几近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一道残阳”。

九月初三日,暗指“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即贾母、宝玉;巳时,暗指“金玉良缘”的支持者即薛氏家族、王氏家族。

(曹雪芹写《红楼》像)

所以,作者突兀而不合理的安排出来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其作用,就是让我们一起注意,林如海的死,“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两股势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林黛玉命运发生了关键性、关键性改变。唯其不合理,这个日子和时辰才让人警醒!唯其不合理,才对得上全书的种种细心安排!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实在是一本精雕细刻的书,是作者呕心沥血才有的文化精品!

(之28,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