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50回雪天联诗,是大观园诗社发展到最高峰时的盛景,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承载这次盛会的地方,是个非常特殊的建筑。
特殊在哪里呢?红楼梦成书两百年了,至今人们还搞不清楚它的名字。
是滴,就是这么有趣。看文章的你,如果能念对它的名字,算我输!
我上文中写的是,有读者就来留言纠正说:应该是。
很多人看的书,上面写的的确是。87版电视剧里演绎这一段时,是,加了个草字头。10版演绎的,又回归了。
但我要告诉大家:才是对的!
此广非彼广,不是你以为的广。
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可不仅仅是名字之争,它背后的文化含量相当丰富,对于理解这一回大有帮助。
01广字有三个读音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广字的历史沿革。
广,是个现代简体字。这个字形有三种读音,分别读作guǎng、yǎn和ān。
读作guǎng时,有个繁体字“廣”。
但是读作yǎn和ān时,和繁体的廣,是两个不同的字。
廣(guǎng)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有顶无壁的大殿,后引申为大、宽阔。古代文献中还用作动词,指扩大。
广(yǎn)(ān)始见于小篆,实际产生时代可能更早。
以其象形,(yǎn)意为因岩石架成屋,或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总之就是依靠地形而建,几面封闭一面敞开的那种建筑。(ān)意为屋脊。
也就是说,读yǎn或ān时,不是简化字,在古代也这样写。它有自己独立的含义。
韩愈曾有一句诗:“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这里读做yǎn。他那首诗全诗都是an韵。
有意思吧,可以编个脑筋急转弯了:古文中的广(yǎn),不是简化后的广(guǎng)。俩字虽然长的一样,却差了几千年的岁数。
02不同版本里的雪芦雪屋之名,在不同的手抄版本里,有不同的名字。具体情况如下:
芦雪广:庚辰本
芦雪庵:戚序本、蒙府本、戚宁本
芦雪庭:梦稿本、甲辰本、程甲本
芦雪庐:列藏本
可见,不仅仅是广庵之争哦,说法多了去了。
为什么这么乱呢?因为广(yǎn)(ān)字,在古代也是生僻字。康熙字典将它作为偏旁部首来解释,很多与房屋相关的字,由它而造出(如庑、库、店、庙、府、庭等)。还有些字典把它列为异形字。
知其本意者寥寥,抄写时必然出问题。
有知道读音的,为了避免生僻字,一目了然通俗化,就直接把它写成“庵”。
还有些人完全不知其理,觉得作者写错字了,根据自己的揣测,把这个偏旁部首补充完整,于是就有了庭、庐。
这样的话,造成后来的出版物五花八门。比如年人文社通行本写作”芦雪庭”;《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版写作“芦雪庵”。
03芦雪广的建筑特色那么,为什么一定是芦雪广呢?
我们来看原著怎样介绍它:
宝玉来至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49回)
傍山临水,河滩之上,芦苇掩覆,推窗便可垂钓,强调的都是自然环境,这是个充分依靠地形、借助自然元素来营造的建筑。
这里的山坡与水域接壤,建房时取地势之便,不加人为,很可能就建在山之余脉上。茅檐土壁,又跟四周的芦苇荡融为一体。
发源于小篆的广字,核心内涵是指借助自然环境。要表达此屋浑然天成的特点,字最合适。
反观庵、庭、庐,却都有不妥。
庭,繁体字是庭。本义指房屋的正室,也就是厅堂。也可以指堂前地,就是院子。这跟雪屋的特色丝毫不挂钩。
庐,繁体字是廬。本义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立意不对。更关键的是,它跟芦字同音,如此起名字也太low了点。
庵,繁体字是庵。本义是关门,就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因此成为女性修行所的特称。从这个立意上,后来又延伸出圆形草屋,因为很多修行者,会建个简陋的草屋来修行。
如果借用庵字的草屋意,似乎也说的过去,但既然起名为,就必有修行之意。可是书上写过,大观园的修行之所都藏在山上林间,与世隔绝。
此屋建于水上,以风雅见长,不重修行。它离藕香榭不远,那是大观园的音乐厅,这还怎么修行呢?如此设计肯定是败笔。仅从这一点来说,就不能叫作。
还有一点,栊翠庵需要大放异彩,按照曹公的创作技巧,绝不会再出个什么来抢镜。每个风雅之地都是独特的、独有的。
这个广(yǎn)字,正因为是古代的生僻字,才最符合此地的风雅属性。
要知道,芦雪广要上演一场最浪漫的冬日聚会,最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啊。既然如此,难道不该在名字上卖弄下文化吗?
难道不该给点难度吗?难道不该搬出房屋的鼻祖吗(偏旁造字)?
谁知道,抄书的人看到这个字都懵了,开启了乱抄模式。曹公当初肯定没想到这一点。
04芦雪广的风雅那么,芦雪广到底有何风雅?一个茅草屋而已,何以吸引大家劳师动众,全体跑到这里聚会呢?
这个建筑茅檐土壁,槿篱竹牖,首先是个洗尽铅华,野趣十足的地方。
其次,它背山临水,推窗即可垂钓,是典型的水上建筑。
水上茅屋本身就格外有趣,充满浪漫。现代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它的海上茅屋酒店非常吸引人。可以想象下,传统园林里的水上茅屋,比它又美出多少倍。
面水而望,四周的芦苇连接山峦,遮住视线,大观园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都看不到。
当雪落之时,眼前只有苍茫的芦苇、湖面和雪花,一种清冷绝尘,遗世独立的意境,油然而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为什么能独步诗坛千年呢?因为他并不只为表达幽冷,而是在标识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精神高洁。
《江雪》与中国古琴、古画渊源甚深。可以说,如此简单的四句诗,是很多艺术门类求而不得的意境。
芦雪广这个建筑,正是为了营造江雪的意境而建。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诗画结合的产物。在建设前,就以某首诗为蓝本,一切建筑元素、自然元素,都将围绕诗歌的意境去设计。
芦雪广这名字,昭示了它有两大美景。除了雪景以外,还有一景是芦花。
这里芦苇丛生,每到秋季,芦花如雪。探春邀宝玉入诗社的请柬上,希望他能“棹雪而来”,当时是秋季,没有雪,她说的雪就是湖上芦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乃诗歌的鼻祖,《蒹葭》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
在水一方,可望而难即,似有而若无。空灵多韵,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基本都可以从这首诗里找到源头。
《蒹葭》和《江雪》,一首令人联想到爱情,另一首令人联想到政治,主题相去甚远,却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空灵。
这种意境,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爱的。
这就是芦雪广的特色,大观园其他地方都不能与之比拟。如此清冷空灵,跟冬天太匹配了,必然成为冬日联诗的上佳之选。
05外冷内热芦雪广的意境虽冷,但联诗这天却非常热闹。不仅有物质供应、人员数量上的热闹,更有心灵层面的温暖。
芦雪广的这场聚会,竟然是全书最和谐、最美妙、最幸福的时刻。请参看上文,文后链接1
多么奇怪啊,曹公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
这里藏着一些深刻的哲理,同时也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性格:外冷内热。
所谓外冷,是力求人格独立,是君子不党,是不与浊世同流合污。
说到根本处,冷是无奈。是在权力不受制约的社会里,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而内热,才是他们的本心和本质。那是满腔的理想主义,对真善美的挚爱,对社会永远不会消退的责任感,对文明之光的永恒追求。
06小结最后我想指出:曹公创作的这个茅屋,很难在现实中还原,更难以在影视剧里出现。
北京大观园里的芦雪广是这样的:
侧面看是这样的:
虽然是个水上建筑,但这里没有与水域接壤的山坡,没有河滩,没有足够多的芦苇,没有辽阔的水域.........失去自然环境,就没有江湖飘零之感。
况且,原著里的又在哪里呢?
难道建设者都不看原著?当然看过,但要还原原著的诗意,是多难的事啊!
影视里就更别提了,连个水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有飞檐翘角的华屋。
由此可见,经典的古典作品就像无尽的宝藏,人们目前所看到、所领略到的,连皮毛都算不上,
让我们重新来记一遍:芦雪广(yǎn),是大观园里最为浑然天成的建筑。
它以最朴素的面孔示人,以最鼻祖的文字命名,却自带最诗意的意境,承载了最风雅的聚会。
最后,也留给世人最多的遐想和文化笑料。
如何永葆灵魂青春?来跟贾母踏雪寻梅,感受东方文化的极致浪漫天上人间诸景备,影视剧的大观园比原著到底差多少?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