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中的地名文化红楼梦中地名的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1/1

由于作者的呕心沥血、千锤百炼,使得整个《红楼梦》中大小地名无不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例如他把那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舍,前厅后舍俱全”的“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命名“梨香院”,意即女子演唱院。顾名便知这荣公乃是一位贪声好色、奢侈腐化的剥削者。

有其祖又有其孙,进而可知,曹雪芹不是对贾家之衰亡表示同情,而是要揭示他们祖孙几代腐化堕落,自趋灭亡的阶级本质。

“怡红院”本是因里面有芭蕉、海棠,色兼红绿,几经修改得名。但弦外有声,又有他义。“怡”者悦也。“红”又常与“颜”“玉”等配合,明清文艺作品中多指妙龄女子。顾名可知,“恰红院”里住的必定是位不拘封建礼教的有女儿心肠的富家公子,这正是贾宝玉个性的写照,非其人不配其所。

“大观园”原为贾妃省亲而建,而“潇湘馆”为第一行幸之所,必须颂圣。因而初题匾额:“淇水遗风”“睢园遗迹”,尤其是“有凤来仪”均从景观及藏典上颂扬后妃之德,切合了贾府人物身份。元妃赐名“潇湘馆”则又排除了后妃象征之意,使地名更贴合周围地物之景观,也切合了她的身份。但一名双关,发人深思。

由“潇湘”二字,我们可想到舜帝死后,湘君、湘夫人泪洒斑竹的传说。而“馆”者又常是客人的临时住处。故知住其内者非其本家,乃是寄人篱下、身处异境的不幸者。“潇湘馆”仿佛为林黛玉所建,同时也预示了悲剧的结局。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蘅芜苑”乃薛宝钗的住处。以“蘅芜”喻人,与她那高贵而不华丽的性格,相得益彰。特别作者以“悼红轩”自名其室,可见他对书中才女的同情。

“大观园”给人以富丽堂皇、奢侈豪华、乐极生悲的感觉;而“宁”“荣”二府名则叫人望而生畏。但作者都叫它倾家荡产、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彻底完蛋。这就更加衬托出了作者笔锋所向淋漓尽致的批判精神。总之,或正面描写,或反面衬托,或冷嘲,或热讽,或同情,或歌颂,《红楼梦》中每个地名的含义都是与本书整个反封建思想一脉相承的。因而,挖其地名的含义,对于理解全书主题无疑是有帮助的。

智通寺是贾雨村被革职后游览郊外春光时偶然遇到的一座荒凉古寺,这寺庙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除了一个齿落舌钝的昏聩老僧,并没什么人。这煮粥老僧所答非所问,又是个聋子,这样的行景跟“智通寺”这个庙名完全不搭边,可那庙门两边的对联却又有深意,这对联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按这对联的深意来理解,叫“智通寺”的确不为过。

何为智?何为通?脂砚斋批语说,是智者方能通。但谁又是智者呢?满眼火气的贾雨村?显然不是。正被声色货利所迷的王熙凤、贾宝玉一干人?显然也不是。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智通寺,却是作者先为宁荣诸人乃至世人下一棒喝,只是这机关漏泄的太早了,彼时的众人,都还身处富贵场,心在红尘中,要么一心仕途功名,要么流连脂粉丛中,要么为情所困,要么贪财爱权,都还不谈不上智,更妄谈通了。

这处在第二回就出现的荒凉小境,其实完全可以挪到八十回后贾府败落时再出现,当众人历经一番炎凉世态后,也许才能真的做到智通。但曹公偏偏先写荒凉,先说智通,这笔力常人再想不到。

再回到开篇第一回提到的十里街、仁清巷,这地名单看上去也比较文雅有趣。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十里街似乎是指这条街的总长度,或者是某地至此的距离。而仁清巷,大约是指此地仁和清明,民风淳朴,但脂砚斋批语却告诉我们,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十里街谐音势利,仁清巷谐音人情,合起来说的就是当下的势利人情,用一句俗语概括就是“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从写作意图上来看,这也算是曹公破了题,因为红楼梦本就是人情小说。

《红楼梦》中的地名文化:贾府在北京?南京?还是西安?《红楼梦》中的地名文化:《红楼梦》中地名的命名艺术神秘的龙脉究竟是啥?八卦居然也有“先天”、“后天”之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