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儿孙福,其实下一句才是精华所在,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0/30
我国的俗语文化,在历史悠久的长河中发展至今,多年以来一直被老百姓熟记于心。在中国文学的历史地位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俗语,又称为老话,往往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俗语虽然表面看起来易懂,而且比较的粗糙,但是深入挖掘、细细品味之后,却能感悟出里面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读俗语文化,要心平气和,仔细参详。比如形容一个人性子比较固执,我们通常都会说这个人“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其实就是一句俗语;比如评价一个人老有少心,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老牛吃嫩草”,这也是一则俗语;再比如我们会根据自然天气的变化总结出很多俗语,像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说这句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这句俗语出自元·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那么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背后的道理又有哪些?其实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才是精华的所在,也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却鲜为人知,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作为家长更是为子女操碎了心。很多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我们自然在家庭教育的方面得心应手,但是有的子女却十分的顽皮,而且喜欢到处惹事,针对这样的“熊孩子”,我们不论是打骂还是说服教育,总是觉得力道不够。待到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还会出现逆反心理,而青春期逆反的孩子,更加的难易管教。其实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不说成为人中龙凤,但至少也要能够在长大之后衣食无忧,快乐的成长。于是有很多家长就开始杞人忧天,总是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虽然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未免太心急了。这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说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人生,最后还是需要他自己去走,大人过多的干涉,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正向发展。比如在兴趣爱好方面,有很多家长就过多地强调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兴趣的培养,比如孩子喜欢弹钢琴,家长却每天让他抱着数理化书本去啃读,很显然这是在阻碍孩子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梦想,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要先从小时候培养,这样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其实这句俗语的下半句更是精华所在,就是“莫为儿孙做远忧”。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其实是在劝诫家长的,这里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秀才姓罗,家里十分的贫穷,妻子儿女自然也没有什么享福的日子。等到孩子长到了7岁,秀才想考考孩子的学习情况,谁知道这个孩子大字都不识一个,这几年的书是白念了。那位秀才一时赌气,就离家出走了。十一年后秀才从外地归来,来到自家门前,发现自己的孩子过得衣食无忧,而且还娶了一名漂亮的妻子。一问缘由才知道,这个孩子虽然从小学习不好,但是后来得到名师指点,从此智力得到了开发,最后高中状元。罗秀才非常的感慨,于是提笔在墙上写了四句诗: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儿孙其实自有他们的福气,作为家长的,没有必要太过劳累和操心。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是头等的大事,至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子女们自然会争取,我们又何必搅合在中间瞎操心呢?今日话题:您觉得这句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说得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