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趣谈红楼人物林黛玉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6/27

科举制自隋文帝杨坚创立以来,一直延续到清末。在这多年的历史中,共产生举人秀才百万,进士十万。

这些人当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是某些人和他们留下的作品却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曹雪芹和他写的《红楼梦》。

历史用它的逻辑来进行选择,用时间来选拔真正的状元。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作为书中的女一号,林黛玉绝对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人物。

怎么来看黛玉的命运?怎么评价黛玉?历来读者众说纷纭,前几年网上有一篇文章,大意是年少喜黛玉,中年爱宝钗,颇得追捧。

文章写来确有见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偏爱黛玉,是怀念那个棱角未损、还活在天真世界里年少的自己;我们不爱宝钗,是因为不爱在她身上看到对世事妥协、面目模糊的自己。”

但是黛玉是不是就那么简单呢,你越深入了解这个角色,你就越不会轻易下断语。

鲁迅曾言,一部红楼,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党看见排满,流言家则看见宫闱秘事云云,那我们来看看林黛玉是如何的一幅云天画卷?

一:病弱

在《红楼梦》中作者详细描写林黛玉,是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她给人的印象是柔弱病态,而且“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等到接下来贾宝玉出场见到林黛玉时,又强化了林黛玉的弱不禁风之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的形象就定型了,那就是:弱不禁风,其病堪怜。

二:才华

在第五回判词说林黛玉“堪怜咏絮才”,这是用谢道韫的典故来赞美林黛玉。

谢道韫出身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来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谢道韫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们称许有文才女性的常用词语,这段事迹也被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以“咏絮之才”比喻林黛玉诗才过人比较好理解。

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父亲是五世列侯、前科探花,母亲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小姐。

父母对她珍爱如宝,聘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老师教她读书识字。家庭的影响再加上良好的教育让林黛玉有了不错的文学功底。

判词说她“堪怜咏絮才”,曲子说她是“世外仙姝”、“阆苑仙葩”。在诗社中她的表现更是才华横溢,海棠社中评价她的诗是逸才仙品,风流别致;菊花社中说她的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推为魁首。

葬花吟、柳絮词和《秋窗风雨夕》写得缠绵悲戚,不忍卒读,尤其是《葬花吟》凄楚感人,批书人甚至不能举笔下批。在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一节,黛玉也才思敏捷完全不输湘云和宝琴。

并且,林黛玉还是香菱学诗的指导老师,从文学理论上指出学诗要点,提出如果诗句立意好,可以“不以词害意”的观点,并推荐诗翁速成书目,划出重点。

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由一个不知诗是何物的“傻丫头”到写出“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出色诗句的灵慧女子。

三:清高

黛玉当初正是爱潇湘馆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觉得比别处更觉幽静才选择住在那里。

潇湘馆四周都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子,在诗社里她美号“潇湘妃子”,也是以竹命名。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政、薛宝钗、史湘云等人都劝贾宝玉要读书考功名,要追随为官做宰的人,要多谈仕途经济,而贾宝玉却批驳诮谤读书上进的人,叫他们“禄蠹”,并说那些劝他考取功名的话是“混账话”,而夸奖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并把黛玉视为知己。

批书人也说“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林黛玉听到宝玉夸赞自己,内心也非常认可,书中写到“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林黛玉的老师是贾雨村,而贾雨村却是个是奸佞谄媚、趋炎附势、不择手段、不念恩情的“禄蠹”,批书人说他是“莽操遗容”。

虽然师从贾雨村,但是林黛玉能够独善其身,不被其影响。

当贾宝玉把北静王送的鹡鸰串珠当宝贝似的转送给她的时候,她不屑一顾,并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这和专在穿戴上下功夫的薛宝钗比较高下立现。

纵观林黛玉的诗词有俊秀清丽的,也有气势夺人的。以菊花诗《咏菊》、《问菊》为例。

《咏菊》中“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和《问菊》中“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高度赞扬古今隐逸诗人陶渊明,也隐喻林黛玉对仕宦生活的态度。

一直以柔弱示人的林黛玉骨子里却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在第七十三回,迎春的乳母因赌博被贾母处罚,于是把迎春的“攒珠累金凤”偷去典当,而迎春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对此林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四:自尊

林黛玉的自尊心是十分强的。比如刚到荣国府的时候便谨记母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的遗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在这里的林黛玉,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少女,她之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其实和很多人是出于谨小慎微怕得罪人不同。

林黛玉本身就是官宦之女,是一个贵族女子,有她父亲的官职在,她自然不怕得罪别人,但是的自尊心不允许她不谨小慎微。

而后来,薛姨妈麻烦贾瑞家的给家中各个姐妹送宫花,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今儿来得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这里能够看出来,在送宫花上,薛姨妈心里是有个既定顺序的,三春是主家自然先送,林黛玉身份在贾母心中尊贵,自然也先,王熙凤虽是管家,但是毕竟是媳妇,自然要排在这四个少女后面。

但是贾瑞家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贾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贾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很多人在这一章里直说黛玉刻薄,但是这里只是她自尊心的一个体现而已,贾瑞家的为了讨好王熙凤失礼在先,林黛玉觉得自己被轻视,自尊心受损,因而发火,这是有依据的,而并不能说她刻薄。

薛姨妈已经想到的事情,贾瑞家的服侍主子那么多年怎么可能想不到?林黛玉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是林黛玉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五:平易

黛玉内心很重视他人的感受,并不习惯高低贵贱之别,比如说她对于香菱学诗这一点十分的赞赏,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对比一下,宝钗在对待香菱学诗的态度,她觉得香菱这是:“得陇望蜀”,还对湘云如此说到:“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在薛宝钗看来,女孩子就应当做一些女红针织,本本分分的,学诗就是不守本分,会被笑话。

薛宝钗是古代社会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她认为女子就应当专注于相夫教子,如果做了除此之外的事情,那就是不本分。

但是黛玉不同,她乐于教香菱学诗,还说了:“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的话,她并没有因为香菱的身份是个丫鬟而轻视她,而是把她放在了和自己一同的地位上来看。

并且她也不是糊弄香菱,而是真正认真地教香菱。如果说黛玉对待紫鹃好是因为紫鹃和她关系亲厚,那么对香菱好是真的因为她尊重他人。

六:敏感

林黛玉的性格十分的敏感矛盾,甚至于有些多疑,就想上文所说的送宫花一节,如果说是一般人,可能看到精致的宫花也不会想那么多,但是黛玉想到了。

有一次黛玉来找宝玉,但是却被晴雯给拦在了门外没有开门,黛玉便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个外人,是寄人篱下的,那一天的她,直接想着这些事到了“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林黛玉本身就是个敏感的人,“心比比干多一窍”,自然会多想,但是贾府的大环境更是促进了她敏感情绪的迸发。贾府表面上对她十分的好,但是这可是一个“与其他家不同”的地方,这里会吃人。

林黛玉作为一个官家贵族女子,却被王熙凤拿戏子来作比逗别人笑,在古代戏子的地位极其低下,拿林黛玉和戏子作比,正是不尊重林黛玉的做法。

而在后来,大观园抄检,单单“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到了林黛玉的屋子里却是“一一开箱倒笼”,这样的区别对待,和贾母所所表现出来的心肝宝贝儿是有差别的。

七:实诚

她也是个很实诚的人,只要你对她好,她自然也会对你好。

薛宝钗问林黛玉来那些《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话是从哪里看来的,并且教导她要注意,林黛玉知道薛宝钗这是在爱护她,只是“心下暗服”。

后来薛宝钗告诉她每天吃燕窝补气,并且跟她说在这里一天与她消遣一天后,黛玉更是感激,直接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直接将自己的内心全部都剖析了出来,一点也没私藏。

八:尖刻

林黛玉是一个比较尖酸的人。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直接拿“母蝗虫”来说刘姥姥,就连薛宝钗都直接评价林黛玉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面对宝玉,她也不放过刻薄的机会,在薛宝钗生日上,薛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然后跟宝玉讲解,宝玉为着有些痴狂,林黛玉则说他是“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了。”

九:宽厚

薛宝琴进入贾府后,林黛玉并没有嫉妒,而是赶着宝琴喊妹妹,晴雯去世后,宝玉为她写祭文,黛玉也没有争风吃醋,而是称颂,这也能够看出来,黛玉绝对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王熙凤拿戏子取乐,史湘云嘴快,直接说像林黛玉,林黛玉当场其实是有点不开心的,但是也就只是当场而已,过后依旧和湘云十分交好,如果不是因为她心胸宽厚,不喜欢斤斤计较的话,她和湘云二人的关系不会缓和的这么的快速。

这样的一个人,性格似乎复杂而矛盾,这株仙草在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中艰难生长,最终如她所吟唱的葬花词,早早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从小尝尽人间百味,从至尊贵到极卑微,她才华过人却无力守护幸福,和宝玉有缘而无份,终成零落人,上天用另外一种方式弥补她,让她在最好的年华离开这浑浊的尘世,让她在大观园抄家前去世,终究不至于跌落尘埃之中,为人轻贱。

读红楼,总不免黯然叹息,掩卷泪然。

林语堂说:“欲知一个中国人的脾气,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其实黛玉和宝钗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年少时,听凭心性,容不下那些乱七八糟,我们正义凛然,每每真情溢然。

然而生活是不动声色的,被现实敲打百遍,学会了权衡利弊而自制克己,从此七窍玲珑,滴水不漏。

如果时间允许,假如岁月够长,每一位黛玉或许最终都会变成宝钗。

(本文由半月谈书社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