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常州的古典园林今何在蔷薇看中国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4/29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提到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往往首先想到苏州园林。但苏州园林成为一种典范,是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后才开始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定式。太平天国以前,谈到园林一般均会把扬州、常州、南京等计算在内,尤其是在明代,常州园林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苏州园林。而且,在园林建设史上,清代又出现了一位地道常州艺匠——戈裕良,作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最后一位大家,其作品得到了“其堆法优胜于诸家”的盛誉。

常州园林曾有过的辉煌历史,现在的人并不太了解,这与常州以往对历史文化宣传的乏力和所经历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常州自建成延陵邑开始,作为行政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常州与苏州、杭州、北京在史学界并列称为历代出文人学者最多的四个城市,素有“千载读书地”、“文人甲天下”、“文献之邦”以及“诗国”的美誉。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6次南巡必游常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十多次回游常州,并终老于此。常州古城故居曾经旧馆遍布,人文古迹仰俯皆是;美景流韵,山水含情,处处流淌着江南的婉约。

常州自古就有百园之城的美誉。据史料统计,常州城区及阳湖县、武进县旧地,有文字记载的知名园林就有一百五十多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常州城历史上曾遭受过数次残酷的浩劫,其中尤以三次战火对园林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是造成园林数量骤减的直接原因。

第一次为宋末元兵屠城,是常州建城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常州城毁于一旦;第二次是太平天国之乱,城池损毁大半,民风刚烈的常州人口数量锐减一半,物质文明再次受到重创;第三次是日寇侵华掠城,烧杀抢掠过程中,常州城物质文明再次受到重创,正是这三次战火使得今日常州古典园林遗存屈指可数,实在令人惋惜。许多园林因此消失,很多相关文字记载及实物也消失,给考证带来很大困难,致使常州园林曾有的名望被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

除战火对常州古园林的破坏导致实际现存园林的数量极少以外,经典游记对常州古典园林的记述也显缺失,成为后来常州古典园林不为人所知的原因。著名建筑学家童嶲的经典著作《江南园林志》,收录了江南许多园林,但由于是旅行所经之处的记录,当时未到过常州与镇江,使这样一部连并不在江南之列的扬州都写入的著作,唯独遗漏了常州与镇江,给后人造成常州与镇江并没有园林的误会。

这里所说常州园林是指位于常州城区的主要园林,即历史上常州郡城内的园林,不包括以前常州郡城管辖的江阴县、宜兴县、无锡县、靖江县和今天的金坛、溧阳。我在常州列代所拥有的一百五十多座知名园林中,提取了一些更有代表性的园林统计如下:春秋时期的阖闾避暑宫、南北朝时期的太平寺林园,隋代的毗陵宫(离宫),唐宋时期的东山园、陈襄花园、孙觌山庄、郡圃、九柏山房,元代的梅林精舍,明清时期的近园、意园、约园、陶园、水竹居、归乐园、石园、洛原草堂、止园、青山庄、蒹葭庄、罗浮园、东第园、半园、竹叶园、亦园、客园、曹园、东园、陈园、菱溪草堂、更生斋西圃、韵园、寄园、贻园,杨园、桃园,来鹤庄、青门草堂,民国时期的未园、聊园、暂园、競园、求实园等。

常州的园林建造历史悠久,根据《咸淳毗陵志》记载,最早的一座私家园林是蒋氏“山亭”,可追溯至年前,此亭位于城西,其中“汉封蒋澄为侯,其后有家焉”的描述,可以认为这是典型的宅第园林。

常州最早的行宫别院是毗陵宫,始建于隋大业13年(公元),因隋炀帝东巡会稽(今绍兴)需路经毗陵,便疏拓运河(京杭运河)建成三闸,毗陵郡的奔牛闸便居其一。隋炀帝听说毗陵郡(即常州)北携长江,南临太湖,就连“宏览博物君子也”的江南贤达季札也被受封于此,于是决定来毗陵一游。于是隋炀帝下令常州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匠数万人建行宫,当时常州名毗陵,因此叫毗陵宫,亦称离宫。它位于今城南夏城桥、横夸村南边,茶山勤丰村境内,东至采菱港,南靠大通河,西接龙游河,三面环水,是方圆十二里江南豪华的行宫。

行宫内建有凉殿4座,四周环以清泉流水,种植名贵花木。宫苑中凿有夏池,建16座后宫,每座宫宇之间,均建有回廊复阁、丹碧绚丽,极尽豪华。行宫设计仿造洛阳西苑,但华丽远胜西苑。隋炀帝本想作为下江南驻陛之地,但之后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被拆除,顿成废墟。公元年三月,隋炀帝还没来得及来离宫享乐,就被手下杀死于江都。当年宫城遗址称城巷。如今唯一遗迹仅有大通河上的夏城桥名和离宫路名还继续存在。

进入唐朝,常州的手工业和织造业己经相当发达,佛教兴盛,常州兴建寺院之风日盛,寺观园林得以发展,其中有常州最古老寺院之一的——太平寺(初名建元寺),建于南齐建元年间,由齐高祖萧道成所建。于唐乾元年间(~)经法偁和尚改建后,寺院规模为常州之冠,颇负盛名,苏轼曾在此作《太平寺观牡丹》《题常州太平寺檐匐亭》等诗。

另一著名寺院是天宁寺,其开山祖师为法融禅师,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年),于北宋政和元年()更名“天宁寺”,享有“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的美誉,作为该寺院一部分的“天宁林园”,便是今日红梅公园的前身。

舣舟亭公园(东郊公园),也称东坡公园,相传北宋大文豪家苏东坡先生曾十多次来常州,并终老于此。曾乘船至此停泊。东郊公园,便是苏东坡当年弃舟登岸入城之地。后南宋有人为纪念在常州终老的苏东坡,建舣舟亭以示怀念。舣舟亭位于园内南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4次赐诗,亲笔题“玉局风流”匾额。园内至今留存有乾隆下榻的行宫遗址。公园内绕过曲廊,豁然开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风格。大运河绕园东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宋末至元年间,由于南宋末年元兵的南侵,常州人便奋起抵御,元《大德毗陵志》称常州人民为“不达时宜者,不能望风迎降,所以衣冠文物,扫荡无余”。常州城在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屠城后,不仅人烟稀少,经济萧条,致使元代之前的建筑遗存所剩无几,园林建设多受影响,直到明初,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古常州造园活动真正又兴起。

经过明清两代的休养生息,常州又积累起丰厚的物质财富。尤其是在明代,常州园林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苏州园林。

如止园,是明代常州园林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园林史、中国绘画史上地位显赫。

年,国内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将已经消失的历史名园止园在复原研究的基础上再现。当时该馆打造并展出了两件馆藏精品,一件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件就是明代常州止园,为古代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止园位于常州城北,建造于万历三十八年(),占地50多亩。园主人吴亮万历二十九年(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据吴亮《止园记》称:“兹园在青山门外,与嘉树园相望。”由《不朽的林泉》一书据此推定,止园位于今常州市区关河中路以北、晋陵中路以东的区域,在城北的青山门外。吴亮辞官后,构筑了面积约为平方米的止园,并由晚明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家张宏为止园写照传神,绘制了一套20开的《止园图》。

《止园图》不幸遗失国外,明清易代后,止园毁于战乱,《止园图》也流离漂泊,在欧美藏家手中几经辗转。直到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出现,才让止园再次得到重视,而止园旧址现也已不复存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对明朝末年已经消失的南方私家园林进行复原研究,以吴亮所著《止园集》、明代画家张宏绘制《止园图》册和常州地方志等文史资料为复原依据,由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阚三喜制作止园模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止园的历史风貌,也展示出中国古代南方私家园林造园的精髓。止园复原立雕模型全长5.4米、宽4.4米,共包括山石11处、花木近千株、桥梁10座,以及60多幢各式建筑。

青山门外的第一庄青山庄,清代诗人袁枚来常时看到的青山庄毁后,非常伤感,有诗云:竺歌声断水云寒,草草亡家暝目难。我与主人曾有旧,青山不忍上楼看。描绘了青山庄毁后的景象。

青山庄位于青山门外五里的凤嘴桥畔(今红菱村、高田村范围内),由明代万历年常州文人吴襄所建。清初,青山庄转让徐氏,康熙年间又被镇江人张轼所购得,面积扩充至余亩。进入园内,“层岚叠翠水木明瑟,凉房燠馆曲折回环”。自门首“三山在望”第一重起,松荫堂、水镜轩、新月廊、留春亭、卧雪楼、智光塔错落其间,亭台楼阁犹如江南“大观园”。而归云岫、涵碧池、小山坳、渡云梁完全让人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登临层楼高阁,可观园内四十二景,又望园外江阴、海门诸山。至“烟雨横塘”佳景,更让人寄情放怀,可惜的是青山庄荒废于清代乾隆时期。由于园主遭难入狱而园弃,最后湮没为一片农田。不过,在本世纪初,园内残迹依稀可寻,一度此地建有青山庄宾馆,现也不存在。

被誉为三千梅花绽北门的罗浮园,位于青山门外的罗浮坝。明代嘉靖年间,常州吴氏三兄弟相继造园,老大吴襄在北郊建了“青山庄”,老二吴宗兖在南门筑起“蒹葭庄”,老三便在此营造“罗浮园”,广植梅花三千株,成为常州的赏梅胜地。而今,地处城东的红梅阁植梅千株,地广20余亩,而此处植梅三千株,可见当年罗浮园之规模。主人取名“罗浮”是因仰慕苏轼而已。广东惠州有罗浮山,这里疏影横斜、梅花似雪。当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先游罗浮后赴任,并作下咏梅名篇:“梅花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凝月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以后罗浮成为梅花的指代。园主根据罗浮意境,筑园植梅,楼阁隐于花间,亭榭染于枝上,罗浮之园一时成为常郡名胜。可惜,罗浮园后来毁于兵灾。

白荡河边的蒹葭山庄,蒹葭庄又称茶山草堂,位于城南三桥头的白荡河边,由明代翰林院学士吴中行小儿子吴宗兖所建。

清初邑人董以宁有诗云:茶山曲径远闻香,柳弄新晴半欲黄。有约翻嫌前度早,重来却忆少年狂。寒花久待游人屐,芳榭遥邻牧马场。指点园林无限思,几回萧瑟对斜阳。说明清初时此园规模甚大,庄内风光无限。蒹葭庄造园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得白荡之半入园,自然成趣。沿湖筑有明月廊、云外堂、学稿楼、绿蓑庵、众度庵、芙蓉城,台榭临湖而筑,楼阁点缀其间,山明水秀,一派江南风光。园内另有披裘公祠,已念春秋时期季札与路不拾遗的披裘公。清代邑人胡芋庄有诗云:黄金改铸披裘像,白荡重乘泛月航。终觉茶山风物好,深尊何处许料量?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蒹葭庄,来鹤庄,更有芦墅菱堪尝。归来楼上开扉望,正见光从海门上。江波濯月月更凉,千户万户堆新霜……”晚清,由于种种原因庄园被毁,到解放前夕,仅存部分残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旧地附近建起常州第一座外事旅游宾馆白荡(江南春)宾馆,这座曾经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和无数国内外宾客的赫赫有名的江南春宾馆,也已于几年前被开发商夷为平地,国宾馆三十几年的繁华盛景,已然似美丽的蒹葭山庄一般烟消云散,成为江南一梦。

城西荆川读书处陶园,清乾隆年间,曾任广州知府的常州著名学者赵翼有诗记述了这座城西名园:前贤速墅绿杨湾,水木清华远市圆。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东山。陶园地处小南门外怀南乡白衣庵,今荆川公园荆川先生读书处内,为明代抗倭名将、翰林院编修、兵部侍郎、凤阳巡抚唐顺之辞官还乡时所筑。

园内约五亩,园内崇台遂馆,珍石奇卉,旁倚阁,自成清华。五言楼、懒云阁、春池馆、石牌坊等点缀其间,小桥、碧水、茅庐,园墙绕以周边。陶园原为唐荆川读书处,当年先生在此闭门谢客,潜心攻读,著述立说。为此,唐顺之外孙孙慎行曾撰书碑碣以记之。明代以后,此园数次易主,最终归艾圃一位叫陶自悦的先生所有,遂称陶园。不久再次易主,直到清道光年间,陶园才由陶氏族孙得之,为此更名“复园”,取“复得之园”之意。可惜,咸丰年太平天国战争中复园又遭兵灾,楼焚阁毁,余年历史的郡西名园毁于一旦。民国时期,陶园又归由唐氏后裔管理。至今,在唐荆川墓区重建五言楼、懒云阁等建筑,辟荆川公园,而书有“唐荆川读书处”的牌坊仍然屹立在当年陶园旧址上,过其地者,莫不感慨。经过保护和修复过的园子,早已焕然一新,每天也是游人如织。

雪洞古巷园半开的半园,清代邑人对这一古园作过这样的描绘。半园尚觉名依旧,此日园应半开。乍可投闲时已去,不堪记忆客重来。半园,顾名思义只是全园的一半。园位于雪洞巷内,因园内石池绕曲,冬天可见石洞积雪,故有“雪洞”之名。

此园原为唐氏八宅之一“贞和堂”的后花园,由唐荆川祖父唐贵建于明代。半园几番易主。先由唐荆川玄孙唐宇昭得其半,自称“半园外史”。到了清乾隆年间,贞和堂一分为二,南半为庄氏所有,后半(含半园)归钱姓所得。这个钱姓就是乾隆年间状元钱维城之弟钱维乔。也许这个“一半算园”的地方,是画师书家宜居之地。当年唐氏父子在这里留下传世墨宝,后来,这对钱氏兄弟又在常州画坛赢得美誉。钱维城所画“东坡舣舟图”,乾隆曾亲自题跋辅诗,如今此画价值已越过千万。

半园最后的园主为钱以振。此时的半园,虽说是半园之半,但规模仍具。园内辟有曲池,架有小桥,沿长廊穿过亭台可达石舫和轩榭。池岸立太湖巨石,涧道曲折可通,园北建有四面都,是玻璃窗的厅堂,四周种植海棠、紫薇、桂花等名贵树种。可以说,半园内是怪石嶙峋,花木茂盛。

建国初期,半园部分改作第二初级中学操场,余下部分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移作它用,一代名园不复存在。如今这座早已消失的古典园林,青果巷贞和堂的后花园——“半园”,据了解随着老城厢的复兴,也将逐渐得以恢复。

聊园位于北直街祥源观巷(大树头),建于民国八年(),为苔岑吟社觞咏之所。岭社由钱振鎳、余瑞、汪赞纶、金武祥、钱以振等人“为保存国粹、启迪后进”而创办,钱振鎳等人任名誉会长,余瑞任会长吟社成员余瑞、吴剑门等与海内同仁利用拱真道院(祥源观)旧址捐款建成聊园。

院落于年建成,正房三楹。四周杂植梅、柳、桃、杏及芭蕉等。周围兰蕙蘅芷,缘阶参差;牡丹芍药、紫藤蔷薇,生机盎然。聊园占地不大,却十分精巧,入园有小山,盘旋而登,四野可瞻。中间有半野草堂,后有纫秋轩,西北有舫,名“潇湘秋雨舸”。步入诗社,但见满庭花木,四壁图书,社员纵论古今中外之大事,宴畅楚王台榭之风情,为此,社址取名“聊园”。聊园的最大特点是,专由同仁畅咏诗词而建造,数百年间为江南首倡。很有意思的是,江南园林一般多为私家所有,惟独聊园成曲觞歌咏之园,当时的武进县县长姚绍枝还特发布告:“知会居民人等,毋得藉端滋扰”,由此可见,有“诗国”之称的常邑,到了民国初仍见如此风雅情景。汪赞纶(字作黼),清光绪年进士,官至二品。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典业公会会长,由于其力助公益与孝道,被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誉为“模范缙绅”。吟社与聊园的建立,汪赞纶功不可没,以后也常来园活动。民国十九年(),辅华初级中学(今市三中)从青果巷的唐氏宗祠迁至聊园,这座邑人吟唱之所改作了他用,聊园也就不复存在。

以上只是例举了常州古典园林中一小部分园子,古代常州园林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的确令人回味无穷。著名方志学家李兆洛有记述:“吾乡明中叶以后,颇有园榭之盛,如吴氏之来鹤庄、蒹葭庄、青山庄。”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均促进了常州私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文人园林,代表的有近园、陶园、半园、亦园、韵园、杨园、客园、桃园、寄园等,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散布于城郊内外的园林多达40余座。

在经历过清军破城,太平天国战火的摧残之后,常州古典园林大部分已经颓废,即使是明清时期建造的数十座私家园林,至改革开放前后,亦仅存四家清代至民国初期古典园林(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园(又称恽家花园)和未园保存最完整。约园残存下的一部分医院的后花园,古风不再。意园经过七八十年代随白云溪一起拆毁,已留存不多,所幸目前已在紧锣密鼓的修复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残存于常州老城街巷和老宅内的一些私家园林,如今也随老城厢的消失而消逝了,这是常州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非常期昐在恢复老城厢建设的过程中,也再能复制和重现它们昔日的风采,这是我作为一名常州人的殷切期昐,让我们一起呼咉古常州这些经典的园林早日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