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大智慧的乡下老妇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1/15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每一本中都蕴藏着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真实写照的内容,章回体长篇的形式,也使得每一本书中都有不少的出场人物。这些出场人物,各有千秋,不乏有魅力的角色,当然,也有很多人物,因为叙事过程中不同的描写,拥有两种十分极端相反的评价。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乡下老妇,虽然行为受生长环境的限制不如贾母等高门大户的老妇优雅,但也是个讨喜的老妇。但还有很多人认为,刘姥姥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角色,是个跳梁小丑般的存在。

刘姥姥为寻救济一进荣国府初现人物深谙世故等特点

虽然刘姥姥未必有前一部分人认为的大智慧,或者说未必有那么高的眼界和格局,但她绝对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角色。如果一定要给刘姥姥找一个定位的话,她更像是一个为家庭劳心劳力的大家长,同时也是一个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贯彻落实的善良女人。

《红楼梦》中,刘姥姥初次登场,面对的就是一个家里揭不开锅的局面,而且刘姥姥的身份还十分尴尬。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刘姥姥是个跟着女儿女婿过日子的寡妇,女婿狗儿又是个脾气不大好的。

眼看着要过年节,家里的春货还没有着落,狗儿心情不好,刘姥姥上前劝几句,就被回怼了不少。要不是刘姥姥后来提到自家和凤姐祖上有些关系,恐怕狗儿和刘姥姥之间的谈话氛围也就不会像看起来那么轻松了。

整个谈话过程,刘姥姥都展现出了十足的谈话技巧,懂得适时进退,同时也会照顾到狗儿的情绪。谈话的最后,刘姥姥同意由自己出面去贾府瞧瞧能不能求些救济,原文中是这样描写刘姥姥的心态转变的:

“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

从这里不难看出,刘姥姥并非从一出场就是个哗众取宠的角色定位,她原本也是个“要脸面”的老人,但碍于家中实在等米下锅,这才不得不去贾府碰碰运气。

入了贾府后,刘姥姥将姿态放得很低,没有仗着和王家的亲戚关系作威作福。这一方面是因为刘姥姥和王家的亲戚关系并不深厚,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刘姥姥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非那种什么都不懂、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妇人。

见识到了贾府外的下人们敷衍的态度后,刘姥姥也没有“听话”地只在门外等候,而是寻机问了问一些在那里玩耍的孩子。这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能成功的关键,也反应出了刘姥姥的知变通。当然,其中年长些的那个下人的善意提醒,也为她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以贾府下人当时傲慢且敷衍的态度,不难想象,如果刘姥姥没有积极找寻其他门路的话,那她最后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一直呆在原地等待,最后被一句“主人家没空”打发了。

入了贾府后,刘姥姥既没有仗着浅薄的亲戚关系和王熙凤过分套近乎,也没有故作清高,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家揭不开锅的现状和想要求帮助的想法。这种直接了当地求助方式,远比隐晦地表达更有用,从这里不难看出刘姥姥在人情世故方面的通透。

刘姥姥为报恩二进荣国府入大观园大展风趣幽默本色

贾府是个大户人家,王熙凤又是个管事的媳妇,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刘姥姥本就是来求帮助的,如果遮遮掩掩,一句话掰成好几句说,很可能会引起王熙凤的反感,甚至可能连话都没听完,就把人打发出去了。像刘姥姥这样直白地说,反而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进荣国府后,刘姥姥家中得了救济,日子慢慢好了起来,知恩图报的她丰收后就想着给贾府送些自家的丰收成果。从礼物的选择上,不难看出刘姥姥的聪明之处。

贾府这么富贵的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银钱,所以刘姥姥如果单单拿着银钱回来“报恩”,贾府根本就不会在乎,王熙凤对刘姥姥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对于贾府而言,像刘姥姥最后带来的庄稼地里产出的东西反而是一种“稀罕物”,正合贾府的口味。

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有一场重头戏:刘姥姥进大观园。作者借用刘姥姥的视角,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大观园全貌,同时也展示出了贾府鼎盛时期的繁华和富贵。

不过对于刘姥姥这个人物本身而言,进大观园这件事更多的意义在于长见识。

第二次进贾府的刘姥姥,因为上一次得到了王熙凤的救济,所以很快就见到了王熙凤,甚至借着王熙凤的关系见到了贾母。刘姥姥在贾母面前,不像是一个亲戚,反而更像是一个“陪聊的”。

像贾母这样的身份地位,结合原文,不难发现,她日常很少有机会和同龄的贵妇人们凑在一起闲聊打发时光。一是贾府这样的人家,老祖宗级别的人物一定是供在内宅里的,不需要她们出去跑交际;二是贾母这个岁数的人,身体已经不大好了,不适合在外面奔波。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同龄人,贾母本人是很高兴的,而刘姥姥也很快察觉出了自己被带到贾母面前的真正作用:不过是哄老人家高兴罢了。后来在大观园内,刘姥姥的一番言论也足以证明了她内心其实是清楚自己的地位的,并没有因为贾母的重视就飘飘然。

“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怎么说也是个年岁长的老人家,被一群孙辈的人调笑戏弄,怎么可能真的半点儿脾气没有?不过是忍下来罢了。

在大观园内刻意装疯卖傻,逗得贾母和一干人等捧腹大笑,这样的效果可不是豁得出去就能做到的,刘姥姥的喜剧功底也很重要。从她在大观园的表现中,不难看出她本人其实是十分幽默风趣的。

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探凤姐、救巧姐体现了极高的智慧

很多没有全篇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以为刘姥姥只进过三次荣国府,实则不然。刘姥姥一共进了四次荣国府,但是不少人在分析时,都会将其中两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第三次和第四次,这种融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刘姥姥最后进荣国府的这两次,主要的人物作用就是为巧姐的结局铺路。作为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原本的人生道路应当是光明的,可惜贾府衰落,王熙凤自身也渐渐没了生机,巧姐自然也就没了安安稳稳做自己大小姐的命。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刚刚被抄家不久,王熙凤本人也已经在榻上缠绵,不久于人世。彼时刘姥姥也知道贾府出了事,不少曾经巴结在贾府边上的人都开始躲着贾府走,而刘姥姥念着以往贾府的恩情,特地到贾府探望生病的王熙凤。

即便知道贾府已经处在大厦将倾之际,刘姥姥对待王熙凤等人的态度却并没有什么不同,足见这个乡下老妇的憨厚。在探望王熙凤期间,刘姥姥始终设身处地地为王熙凤考虑和提建议,这个老妇人的善良成为了王熙凤最后的一丝温暖。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一直想将自己的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或许是她也明白,没了自己的庇护,巧姐很可能被那些黑心的亲戚们坑了去。然而刘姥姥却始终没敢答应下来,这个乡下妇人心里还是认为贾府这样的人家,不至于真的把女儿扔给自己的。

这次探望之后,刘姥姥没能再见到王熙凤,她刚离开不久,王熙凤就离开了人世。而刘姥姥第四次进荣国府,则恰好拯救了巧姐。当时巧姐的奶奶和舅舅联合起来,想把她“卖”给一个王爷做小妾,碰巧刘姥姥进了荣国府,王熙凤的陪嫁婢女平儿就求到了她面前。

机敏的刘姥姥当即为平儿和巧姐出了个主意:先跑了再说,只要他们拿不住人,巧姐没被带进那位王爷的王府,这个事儿就还有的转圜。等巧姐的父亲贾琏回来以后,有了贾琏撑腰,巧姐的事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在刘姥姥的庇护下,平儿和巧姐在乡下的庄子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从刘姥姥第四次进荣国府当日就敢带着平儿和巧姐离开,一方面可以看出刘姥姥行事的果断,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刘姥姥的胆子之大。

巧姐毕竟是荣国府中的正经小姐,一旦被发现,刘姥姥很可能会被当作拐卖巧姐的人,但她为了救下这个孤女,还是如此做了,足见刘姥姥的报恩不是说说而已。

整个《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出场次数不多,但几乎每一次都有重要作用,甚至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她的人物形象,自然也很值得思考和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