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成都不是水乡,却有一座以桅杆命名的大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4/12/18

“陈家桅杆”是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陈家大院的俗称。得名于大门前耸立的两个类似桅杆的神秘建筑。

川西古建筑颇具地方特色,可惜能保存下来的确然不多。“陈家桅杆”作为享有“川西第一名祠”、“硕果仅存的川西第一名园”、“川西民居大观园”等美誉的川西民居院落,历年来成了不少电视剧取景之地。

蜀中多名士,特别是有关川军等题材的电视,更是将“陈家桅杆”作为“钦定”取景地。一时间置身其中,给人时空穿越感。

“陈家桅杆”的建筑由来

“陈家桅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扩建在清同治三年,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民间大宅。整个院落里砖雕石刻、泥塑木艺、水榭亭阁、假山鱼池等无不精致典雅,足见建造者的财力和审美情趣。

“陈家桅杆”的建造者也就是院落的主人,名为陈宗典,清朝咸丰年间的翰林大学士。由于后来其子中武举人,被称为“父子举人”。传说父子二人因救驾有功,深受皇帝恩宠,但陈氏父子却选择了辞官归乡。但令人不解的是,陈氏父子原籍是重庆璧山,但他们却选择了当时较为荒芜的温江寿安定居,似乎有意躲避什么。

但陈氏父子既然刻意躲避,却又大兴木土,历时八年建造了偌大的园子,又仿佛是急于向世人传递什么。

这是“陈家桅杆”第一个未解之谜。

“陈家桅杆”的建筑布局

“陈家桅杆”的建筑布局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住宅部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

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即“翠柏山房”,也就是整个家族的书房所在。在书房之后又后有“忠孝祠”,是家族祠堂。

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是整个院落的“后花园”,建有戏台,回廊等,整个布局错落有致。

何为桅杆?

“陈家桅杆”最著名的未解之谜,就是院门外被称为“桅杆”的建筑了。一百多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这对建筑的寓意。有的人认为这不是桅杆,而是“华表”,表示陈氏父子不忘皇恩,筑双华表于大门前,朝夕相对,以示效忠。

略加思索,这种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华表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悬挂检举官员的信件,后来演变为皇家监察机构的标志,进而成为皇家的徽标之一。作为翰林的陈宗典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辞官隐居之人,没必要如此犯忌。

还有说双斗桅杆是同治皇帝感念陈氏父子的功绩而御赐的,以旌表其功德。这和前一个论点同样道理,经不起推敲。

“陈家桅杆”如今已是国有资产,最后一代陈氏主人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退一步说就算“陈家桅杆”仍是家族传承,陈宗典数代之后的后人也未必能说出“桅杆”的作用,这恐怕是陈宗典父子当年秘而未宣的一个隐秘,答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又或者,这只是类似桅杆的一种建筑,是陈氏父子自创的一种是装饰风格?这个推测同样也留待给岁月。

岁月总有这样那样的谜,时过境迁之后,知晓了谜底却发现换了谜题——这也正是岁月之河奔流不息,将今人古人联系在一起的魅力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