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中如果没有刘姥姥,情节会如何发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4/7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非常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也是故事的一条副线。

通过刘姥姥的多次进入大观园,展现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转变过程,也体现了曹公写法之精妙,更表达了他对朴实憨厚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01三进贾府的经历

刘姥姥是个七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膝下有个女儿嫁给了王狗儿,这王狗儿正是故事的引子。女婿家贫,又好面子,有事不愿求人。但是为了不饿死,刘姥姥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去搬救兵。

这救兵可不一般,正是贾府的王夫人。其中关系大家都知道,是女婿的远房亲戚。有了方向就可以不顾千难万险,总会达到目标。

一进荣国府没有见到王夫人,倒是见识了贾府的气势,不仅家大业大,而且连下人都穿着华丽,还能有闲钱在外置办田地。总算没白来,凤姐大方地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感天谢地地回去了。

第二次刘姥姥跳了一大担新鲜的蔬菜来贾府感恩,这一回可是不得了,不仅见到了真神王夫人,还大开了眼界,贾母及众姐妹都对她大有好感。好像是被长期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突然来了个新鲜玩意,大家都开心的不得了。

刘姥姥讲故事、跳舞,甚至作诗,把众姐妹逗得前仰后合,把贾母高兴地乐不可支。这是刘姥姥外交事业的极大成功,也是让她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远行。

第三次来到贾府,早已是物是人非,贾府被抄了家,贾母也不在人世,凤姐更是病入膏肓。刘姥姥满眼看到的都是一片凄凉。悲哀啊!从刘姥姥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全都是悲哀。

02与凤姐的缘分

一进贾府刘姥姥就得到凤姐的赏银,为了报恩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信任,他们也从刘姥姥身上得到了暂时的快乐和超脱。

这种快乐和超脱是从对比中得到,也是她们忘乎所以短暂的失忆,悲痛的结局正一步步地向她们走来。

三进贾府时刘姥姥受凤姐的托付,让她照顾自己的女儿巧儿。这种托子之信任却是莫大的信任,反映了凤姐慧眼识人,看穿一切的本领。

凤姐知道衰败的贾府,所有人都是各奔前程,早已自顾不暇,更是各个心怀叵测,不可相信,只有真诚和善良的刘姥姥才是最佳人选。

凤姐终于认识到所有的荣耀和繁华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永远的幸福,只有善良的心才有最可靠的。

巧姐儿是不幸的,出生在这个时代和家庭;巧姐儿又是幸运的,她失去了亲生母亲,却得到了刘姥姥的关心,最终得以脱离苦海。

03如果没有刘姥姥这个人物

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是个副线,但是通过对她的描写,不仅丰富了情节,还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让她的粗俗、本真与贾府众人的华丽外表的鲜明对照,反衬了贾府的盛衰荣辱;让她朴实无华的乡村语言,展现在贾府公子小姐的精细诗篇之间,更增添了故事的趣味和深刻程度。

其实刘姥姥也并非就是性格单一的人物,是人就有善恶,是人就有贪婪和恐怖。刘姥姥虽然年纪不轻,却颇有些心计,在游大观园一节中,她哗众取宠,满足富人对于穷人贫贱,滑头,见识短浅的一切想象!像是戏台上的丑角一样,获得了老太太的怜惜!

然而瑕不掩瑜,刘姥姥这个人物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暂时的欢乐,也不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人深思的是人物背后的道理,如果换一个语言不幽默,动作不滑稽,思想不单纯的老太婆进入故事角色,效果是否相同。

也许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故事,对刘姥姥的评价也一定是褒贬不一,但是有评价,有褒贬,就说明人物性格塑造成功,作者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