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许多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她们出身于下层,在那个社会,靠着自己的方式生存着,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刻画,给大家揭露了什么才是现实,同时也彰显了她们与生俱来的智慧。丫鬟小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起袭人,晴雯这类的丫鬟,她的级别是很低的。
就连宝玉的房间,她也不能随意出入,因此即便是丫鬟也分等级,而小红是个很有心机的人,她懂得借势的道理,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宝玉,后来由于袭人,晴雯牙尖嘴利,不好下手,小红只好放弃这个宝玉,但她依然在等待时机。最后就瞄准了贾芸,而且一击即中。
还有一点也能看出她的城府,比如在回答王熙凤话时,刻意突现自己的灵巧,深得王熙凤的欢心,最后被凤姐要去做了陪侍丫头,要知道凤姐在贾府的权势,就相当于如今的马云啊,跟着凤姐,即便是做下人,也自然高人一等。当然小红身上的邪气,大家不必多学。小编这次给大家讲一个靠着正面形象逆袭的例子,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乡下贫民,但却深谙世故,基本上读红楼梦的人都喜欢她。她身上有许多正面,积极的能量,值得大家学习。刘姥姥本是一个老寡妇,只有一女,嫁与了与王夫人娘家连过宗的王狗儿。后来王狗儿将刘姥姥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尽心竭力为王狗儿操持着生计。
某年入冬,一家人吃穿用度都成了问题,王狗儿因此在对媳妇发火,但刘姥姥见状并不生气,她知道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给女婿出谋划策,于是就想到了狗儿的连宗王夫人,但狗儿碍于情面,不愿过去。这时刘姥姥说了一句话,足以突显她的大智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就这样刘姥姥厚着脸皮出发了。由此我们可以学到刘姥姥身上第一个道理:做事要果断,有大局观,做人也厚着脸皮,只要能把事情做成,就不怕丢了面子。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做起事来,畏手畏脚,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过分重要,因此很难有所作为,在这方面,年轻人还真不如一个老妪。
刘姥姥初次进贾府,是走了周瑞家的后门,见到周瑞家的,上来就是一个劲儿地夸,给她戴高帽,而且很守规矩,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虽然没见着王夫人,却见到王熙凤,王熙凤是有名的辣凤子,刘姥姥在与凤姐交谈时,也是仅着好话夸赞了不少,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刘姥姥第一步公关算是成功了,之后在凤姐面前打了一张感情牌,刘姥姥贫弱的样子,竟让凤姐生了怜悯之心,这第一次秋风算是打成了,走时王熙凤给了她20两银子,封建社会20两都快够穷苦人家过一年的了。而刘姥姥走时还不忘给周瑞家留下一些散银子。
刘姥姥大讲堂第二课,敢于抛头露面,善于公关,是成大事的关键。而核心内容,就是把自己姿态放低,好话说尽,但也不可过分夸张,要发自肺腑赞扬别人,否则有摇尾乞怜之嫌,反而让人心生厌恶。说话时要有分寸,多笑一笑,比崩着一张脸要强得多。
之后田里大丰收,刘姥姥也不忘带点土特产孝敬贾府。贾府家大业大,自然是不稀罕她那点小东西,但是刘姥姥此举正是向贾府表明自己是懂得知恩图报的,而刘姥姥本身就是这样的人,这就使得王熙凤对她更加喜爱了,做一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在王熙凤的挽留下,刘姥姥与贾府的羁绊更深了。
刘姥姥大讲堂第三课,做人不可忘本,要懂得知恩图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方为立人之本。现在社会就缺这样的人,如今物质丰富了,精神却空虚了,只见得同富贵的多,并不见得共患难。刘姥姥是懂得基本做人道理的,这也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由此刘姥姥在大观园逗留了些时候,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见到贾母就叫了声“老寿星”,贾母自然欢喜,刘姥姥虽是贫农出身,跟贾府姐妹们聊天,从不卖惨,反而想办法逗她们开心,把众人引得哈哈大笑。刘姥姥很清楚自己价值所在,正是因为纯朴,贾府才会待她不薄,而她要做的是把自身优势扩大。
刘姥姥大讲堂第四课,正视自我,认清自我价值,将优势持续扩大。很多人对自己都不怎么了解,自己真正优点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又怎么去做事呢,大家对自己一定要有个客观的评估。最后贾府衰败,刘姥姥并没有远离贾府,而是拼尽一切财力,救了凤姐的女儿。
如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刘姥姥是真正的女强人,她值得大家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