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联诗活动体现人物关系和各自性格史湘云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原诗从略)这首联句诗属于多人共同创作,凑成的一首诗。开始还是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这句,再起一句;按照顺序下一个人再对,对完再起一句……这样一次做下去。可是,女孩们争强斗胜,到后来不顾规矩,一句一句地抢起来。最后只剩下湘云、黛玉和宝琴三人在抢着对
众人看他们三人对抢,……也只是笑。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力穷之时……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服你。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李纹……联系了一句道: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一句:凭诗祝舜尧。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力求压倒对方,极事铺张,堆砌词藻,虽然偶有佳句,但整体难成好诗。自古以来联句诗很多,却没有能够久经传诵的。这首联句诗当然是作者所作,他要照顾到活动的特点,就不能写得很精彩。不过倒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联句从凤姐这个不会写诗的人开始,接下来是个性最平顺的李纨,越往后越精彩。这首联句诗绝少颓丧的情调。这里有丰收的景象如年稔府粮饶;这里有祈盼瑞雪兆丰年,瑞释九重焦;赐裘、祝舜尧之类,简直是在说感谢皇上的颂词。这是作者为避伤时骂世之嫌,作的歌功颂圣的表面文章;当然也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如有意荣枯草、阳回斗转星移;这里有许多山水,如寒山失翠、冻浦无潮。让我们看到这群孩子对大自然极其细致地观察,这是一种生命情境的学习;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这有意与无心,包含着哲学,表明这些孩子们在学写诗、学对仗,也许更重要的是,学习到生命里的一种互动关系;这里有富贵享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如麝煤融宝鼎,绮柚笼金貂;更有湘云之僵卧谁相问。这样的悲天悯人,天寒地冷的时候路有冻死骨。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反差越大,越能震撼人心。
有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这样的通俗,更有黛玉接的香粘壁上椒这样的雅趣;节奏越来越快,刚才是两句一抢,现在是一句一抢了。接近结尾的时候,出现一个大高潮。这场联诗游戏到最后,只剩下湘云、黛玉和宝琴三个人,宝钗偶尔插上一句。到最后大家都互不相让,异常精彩。
这一段联句抢答,精彩纷呈,整个过程中,人人都情不自禁,不仅完美重现湘云、黛玉、宝钗、宝琴等人的诗词功力。而且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李纨虽不善作诗,却善评诗。宝玉在父亲、清客面前灵气十足,在大观园的众姐妹面前却屡屡落后。湘云爱表现,且别人也不如她敏捷。本该轮到李纨了,李纨借口看热酒去,打破规矩退出,也表明她没那么有才华。宝钗就让宝琴来接。宝琴还没来得及说,湘云就已经站起来念了出来。我们看到湘云那种箭在弦上、收不回来的急躁、爱表现的个性。
这时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到耽搁了我。
这段小插曲,重点突出湘云才思敏捷、好胜心强,对联句游戏非常投入,不像宝玉,只是在一旁看热闹,享受置身于无边热闹之中的乐趣。
湘云动不动就站起来抢上一句。直到最后,黛玉接道无风仍脉脉。宝琴联道不雨亦潇潇。这其实就满像结尾了。大家推湘云你再接,湘云已笑软了接不下去,笑个不停。自己也说不上是在作诗,竟是抢命。湘云的个性是喜怒哀乐都很清楚,十分可爱。
宝钗就显得老成持重,你看她说鳌愁坤轴限。鳌头就是传说中的大海龟。在很多民族的古老神话里,认为大地是被鳖或者龟驮在背上的,因而代表着大地的稳定力量。坤轴就是大地。雪太大了,连鳌都承受不了。薛宝钗的性格中就具有这种厚重感。
宝玉只被黛玉推出来讲一下,就没有再做什么。宝玉光顾着欣赏别人。他是《红楼梦》中最有福气的人,他懂得欣赏美。他觉得这是个不得了的女性世界。发现身边的人都那么精彩,他很快乐。他常常忘掉自己,更忘掉表现。
宝琴刚来,还有一点害羞,觉得不好意思,保持一点矜持,现在也不管了,反正都是好朋友,也就没必要容情了。
探春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份了,便说还没有结尾呢。当然结尾也是一个大学问。结尾语出惊人其实也不好,那样会觉得还没完。作诗、写文章要讲起承转合。起得平才接得下去。结果也要平才收得住。最后探春提议收尾,李纹、李绮作结。要记住今天的快乐,就用我们的诗来歌颂舜尧一般的君主吧。
整个过程中有两个人不大自由。薛宝琴和贾宝玉。薛宝琴被姐姐薛宝钗管着。姐姐出联,让妹妹续联,宝钗命令宝琴续联,是她觉得宝琴有把握续联,薛家姐妹,互相唱和,也算是一等称心事。
黛玉也下命令。黛玉让宝玉续联。宝钗和宝琴是姊妹,黛玉和宝玉是表兄妹,长幼有序,姐姐命令妹妹,足见宝钗对宝琴的姐妹情谊,然而岂可妹妹命令哥哥。
而且现在,她们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只是习惯而已。这习惯就太说明问题了。就这样,表面上是宝钗宝琴黛玉对战湘云热闹非凡,然而这整个波澜壮阔的热闹的背后,是宝钗宝琴的姐妹情深,和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