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穿大褂的老济南,在老商埠是这样度过一天的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1/24
北京治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3664.html

陶玉山

年,济南正式开埠。初步划出了商埠界址。商埠的建立,改变了济南的城市形态。东部的老城与西部的新区牵手而立,从一个封闭的城圈变为开放的长条商业带,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纷纷在商埠区扎堆,传统的劝业场等商业区借此蓬勃的发展。济南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老商埠也成了老济南人有空闲逛必去的地方。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跟随者我们的前人开始游逛商埠的一天旅行,想想都是很神往,惬意的。

说起老商埠不能不说万紫巷。这是咱老济南最早的早市。初始,万紫巷只是五里沟村的一片义地。大约在光绪末年,四乡农民和城镇商贩为了摆脱官吏们的骚扰,就自发地在这里自行成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定期的早市。后来德国人在这里建起了经营蔬菜、副食、水产等的综合商场,每天天不亮,老济南人就到这里来买蔬菜什么的。顺便到南边的便宜坊买一盘锅贴作为早餐。便宜坊的锅贴有名不仅是他们的食材都是上等的好货,更在于锅贴的馅儿和口感是一流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使得便宜坊在老商埠众多小吃中脱颖而出,成为来商埠,或来济南不能不品尝的地方名吃。吃罢锅贴早餐,沿着纬三路一路东去,行走大约二百多米的路南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就很有名的济南最早的电影院——位于经三路小纬二路的“小广寒”影院。小广寒影院放映的多是外国无声影片,使用的是手摇电影机,放完一集,就得换片。

这时候大家就可以喝茶休息或闲聊拉呱。与其说是来看电影,不如说是休闲放松更为确切恰当。小广寒往东不远,穿过经二路的路北边就是闻名遐迩的铭新池。看完电影来到铭新池泡个澡,懒洋洋地躺在澡堂的小床上弄壶茉莉花茶解解乏,再找澡堂的师傅推拿按摩一番,浑身那个舒服啊,简直给个皇帝都不换。走出铭新池东去大约百十米就是南岗子的南门。挨着南门,店面冲着东西魏家庄的是一家门头不显山露水的饭店,那儿的大素包子特别有名,皮薄馅多是其主要特点。

那馅儿一般是白菜粉条的,里面还有炸豆腐和炒鸡蛋,可能调拌馅儿时添加了小磨香油,吃一口,满嘴冒香味,别提多好吃了。在小广寒看完电影,铭新池洗完澡,已是中午了,买几个大素包子权当午饭那是很舒服大快朵颐的美事。南岗子是一处四合院落式的市场,济南商埠的繁华热闹处,除了大观园、纬四路,就是南岗子了。

老早时南岗子是一个劝业场,随着济南正式开商埠,南岗子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仅有百货商店、杂货铺、饭店、戏园子什么的,还经常有人在这摆擂台摔跤、练把式,在北方闻名遐迩。早年的老人讲,在江湖摔跤业内有种说法:没有在南岗子摆擂台锤炼摔打过的,不能称为真正的摔跤手。走南闯北,自己的底气就心虚不足。由此不难看出南岗子的名气地位。南岗子虽然地方不大,可是,如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综合商场具有的什么这里一应俱全,几乎什么都有。

东南边和魏家庄紧挨的地方是天庆剧场,那里经常有戏班子演出。这个红顶灰砖青石的剧场面积不大,外观看上去很紧凑的。门前几棵粗壮的法国梧桐遮挡住一片浓郁的树荫,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气氛。这个剧场分为上下两层,木地板,踩在上面“吱吱”老是响,好像随时可能塌陷下去,挺吓人的。剧场舞台前的两根圆木支柱,红彤彤的,闪着刺眼的光芒,高大气魄雄伟。下午在这里看场京剧或吕剧是很享受的事情

戏剧不是经常演出的。在南岗子转一圈一个小时是转不完的。在北门走出来,沿着经二路的梧桐树遮蔽的石板路东去就是普利街和估衣市街。那是内城外开辟很早的商埠区域。不宽的道路两旁,店铺鳞次栉比,一个挨着一个。有中药店,西药店,杂货铺,土产杂品店,茶水铺,更有远近闻名的草包子铺。走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交织在一起,土特产和西洋货堆在一起兜售,让人产生很复杂微妙的感觉。夕阳西下,路边摆满了经营各种日常用品和小吃的摊位,给这宁静忙碌的街巷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悠闲地走在这里,想想这一天过得不仅是滋润熨帖啊。回味起来都是很惬意,很享受的。

让时间回到二十世纪的年的夏天。我们的脑子里回旋着前人在老商埠度过的一天,沿着前人走过的路线重温一下那些老商埠,我们会为时代之巨变感慨万千。感叹沧海桑田。万紫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红火,变得冷清萧条。甚至难以想象这是上世纪初期咱济南最为繁华之处。便宜坊的店面还在,这里的锅贴作为地方小吃仍然吸引着不少美食家前来品尝。而小广寒的风采随着时代远去了,只有那座装饰得豪华的建筑依稀可以看出早年的辉煌。随着城市现代化改造,南岗子早已经夷为平地,一座座高大挺拔的楼房林立,成为了省城著名的万达广场……对老济南,老商埠的印象或记忆,我们多是在尘封已久的泛黄的书页中,在老人们的回忆录中寻找感受了。其个中滋味是文字语言难以形容说清的……(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陶玉山,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济南人。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一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作品收入到文学作品集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