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筱青读诗经之葛覃原来她要回娘家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0/16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原文

葛之覃(tán)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jiē)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为絺(chī)为綌(xì),服之无斁(yì)。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wù)我私,薄浣(huàn)我衣。害(hé)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后面有一首的名字就叫《葛屦》夏天穿的,相当于凉鞋。

覃: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施:蔓延。中谷:山谷中。

维:发语助词,无义。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唐人崔浩《黄鹤楼》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

黄鸟:一说黄鹂。

于: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集:栖止。停。

喈喈:鸟鸣声。

莫莫:茂盛,同于上面的萋萋。

刈:斩,割。

濩: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絺:细的葛纤维织的布。

綌: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斁:厌。

言:语助词。

师氏:保姆。

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薄:语助词。

污:洗去污垢。与浣同义。

私:贴身内衣。

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害:通“曷”,盍,何,疑问词。

否:不。

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筱青解经: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准备回娘家探望爹娘的诗。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

实在是牵强附会!后妃怎么可能亲自割藤织麻做衣服呢?

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

诗经葛覃

此诗似乎比较平淡,不过是写一个女子在原野上采葛、织布做衣服,然后告诉保姆浣衣规整,欣喜归宁的故事。

真正让人对这首诗感兴趣,却是因为读《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春省亲前大观园已经建造完成,尚欠匾额未题词,贾政带领门下清客参观,因闻听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才情,便想借此机会试试儿子的学问。

贾政对儿子向来严厉,一路走一路对,一路苛责,行至稻香村时,宝玉作对联,“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上联,“新绿涨添浣葛处”:“新绿”指春水;“浣葛”即典出《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归宁父母。”

此处宝玉借“薄浣我衣”句意,写元春归宁之事实再恰当不过。

想想看,民间的女子想回娘家了,骑上小毛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胖娃娃就回了。

元春归省什么样呢?

《红楼梦》中载:归宁一事浩浩荡荡,元春乘着绣凤版舆,缓缓而来,大观园里,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一派富贵景象。

看过红楼梦的可能都记得一个画面,

“贾妃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老祖母见到皇妃也需要行跪拜之礼。

难怪贾妃忍悲强笑,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个画面看似喜庆,实则悲矣,普通人家回娘家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贵为皇妃多年只回这一次娘家,还有种种规矩礼仪,父母姊妹都不能亲亲热热地坐在一处说说话。

元春省亲

《葛覃》文中女主劳作一天,织布做衣,在镜前比来比去,怎么都好看,告诉保姆洗衣服,分门别类整理好,我要准备回娘家。女主满心满眼满身的欢喜都透露了出来。

诗经葛覃

回家看看,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或者和娘家妈妈说说婆家的长短,或者和闺中姐妹说说新夫的好坏,这些都是新奇的,都是憋在心里的话,迫切需要回娘家找人倾吐一番。

这里有一个疑问,“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是说我要告诉谁我要回娘家呢?

有人说是保姆,有人说管家,百度汉语竟然翻译成我的老师,一个初婚的女子回娘家告诉老师干啥呢?实在笑话。

“师氏”是古代大户人家管理小丫鬟,教导小姐们闺阁礼仪的保姆。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的容麼麽大概就属于这一类。

容嬷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