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保护与老旧社区改造同步推进——
喜看南京东路“微更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则瑾
上海南京东路街道积极探索历史风貌保护和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同步推进,硬件改善从“微更新”向“微治理”拓展,通过建立有效协商机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更新和建设,使社区治理“软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
江阴路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小路,建于19世纪末,路旁始建于上世纪初、已走过百年历史的老旧社区出现“综合性陈旧”,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实际生活、历史风貌保护和街区文化传承的需要,由此带来了许多社区治理问题。
江阴路所在南京东路街道积极探索历史风貌保护和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同步推进,硬件改善不忘“微更新”向“微治理”拓展,通过建立有效协商机制,激发居民家园意识,吸引各方共同参与,使社区治理“软环境”得到质的改变。
百年小路也能很美
江阴路很短,只有多米,上海最知名的花鸟市场曾建在这里,大量名人故居和企业旧址保存至今。东侧比邻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历史博物馆,街区内有大量画廊画室,文化艺术氛围浓郁。
但一条被过度使用的百年小路,其破旧颓败可以想见。针对前期摸排和现场勘查发现的问题,南京东路街道集中力量开展联勤联动,拆除各类违法搭建、违法广告牌、占道摊亭棚,整治“三合一”场所、无证照经营、群租、跨门营业等违法行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清理公共部位堆物,为下一步更新打好扎实基础。
这是一场硬仗,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调动各级各类区域内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更新。
“参与式设计、改变和呈现”吸引了区域内各类主体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