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六老师曾拍过一部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所饰演的就是吴承恩。六老师曾言:出演吴承恩是其父亲、自己乃至整个家族之愿望,因为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养活了章家,所以出演吴承恩以示尊敬。
然而六老师很可能是拜错了码头。
《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概率很小,反而是太平宰相李春芳的可能性很大。
01
事实上,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在民国之前都是空白的,现存的最早版本——金陵世德堂刻印本,也并未署名,但卷首注明了“华阳洞天主人校”。
在清朝前期一度认为作者是长春真人丘处机,后来纪晓岚找到Bug:即《西游记》当中有关于锦衣卫以及司礼监之描写,这是明朝才有的机构,丘处机为元朝人,这不是时空穿越了吗?
一直到了民国时期,胡适与鲁迅才首次考证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而依据是明代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其中《人物志》列有吴承恩传:“吴承恩……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著有《射阳集》、《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但是关于《西游记》的内容、版本、体裁,甚至长短,都是空白的。
而就连这个孤证本身也有诸多疑点,比如在清初著名目录学家黄虞稷所著的《千顷堂书目》中,是把吴承恩的《西游记》列于“舆地类”,即属于地理游记。吴承恩是淮安人,曾到荆州王府担任纪善,一路正是自东往西走。
02
吴承恩的生平阅历等也支撑不起来这部鸿篇巨著:
《西游记》一书所描写的唐僧取经任务,其本质就是佛教、道教和天庭等各大势力之间的利益斗争与妥协,所映射的是明代朝堂高层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与妥协,其中大量的政治隐喻都是涉及到朝堂最高层。如果不了解乃至亲身经历过详情内幕,一般人不可能知晓。
即使是在讯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般人对某些事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尤其是关于皇城的描写,更是准确到位,如果没有多次出入紫禁城的经历,是写不出来的。
而吴承恩仅担任过长兴县丞、荆王府纪善之类的最低级官职,对于朝堂之上的政治角逐以及党派斗争,可谓隔着十万八千里。
比如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如果不是曹雪芹出身于显赫的江南曹氏,在少年时过的就是贾宝玉的生活,是根本想象不到其中的奢华与淫逸的。
就和古代老农以为皇帝每天用金锄头铲地一样。
再比如施耐庵《水浒传》笔下的江湖豪强、梁山好汉,如果不是他曾在元末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帐下担任过幕僚,接触过江湖好汉,是绝对无法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又比如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其实就是罗贯中在至正二十三年(年)离开张士诚,前往杭州时路过鄱阳湖,亲眼目睹了鄱阳湖水战,朱元璋以火船将陈友谅用铁索连在一起的几百艘战船引燃。
03
此外,《西游记》当中雄健的笔力、奇巧的才思,也不是连一个举人都考不上的吴承恩所能支撑起来的。
尤其是《西游记》当中阳明心学痕迹十分明显,贯穿全书。标题中有“心”字的回目多达29个,所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心”字。而阳明心学在吴承恩所生活的嘉靖年间,并未在民间流传,而是仅限于高层,当时有多个朝堂大佬是心学门人,比如徐阶、赵贞吉、唐顺之,等等。
这远不是吴承恩所能接触到的。突兀程度,可类比一家乡镇小企业买到了一台最先进的光刻机,生产出了3纳米芯片。
而且《西游记》当中对于官场当中的描写也十分精准,尤其是机构设置方面,其中出现过“五城兵马司”的部门。这是明代京城所特有的衙门,隶属兵部。一般人很难了解与接触到,尤其是没去过京城的人,更是无从得知。
就比如现在讯息发达的社会,某部下设的第13局——监所管理局,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过。
所以,以吴承恩的经历、见识、文笔、才情等,写不出来《西游记》,至少无法独立完成。
04
那么,为什么说《西游记》作者疑似李春芳呢?
那是因为最早的金陵世德堂刻印本,卷首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李春芳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所以曾自号“华阳洞主人”。
此外,《西游记》第95回有这样一首诗: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
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
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
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其中隐藏有“春芳长者留迹”这几个字,而李春芳晚年确曾自号过“春芳老人”。
而且李春芳本身作为儒家人,不但在茅山当了一段时间道士,甚至还在崇明寺研究过佛法,所以对于道教、佛教都有深厚的研究,不然也没法因擅长写青词而获得嘉靖皇帝的看重。
此外,李春芳还曾请益于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阳明心学门人。
李春芳在内阁前后任职将近六年,而内阁就在紫禁城当中,每天出入自然是对紫禁城无比熟悉。
与李春芳相比,说句不同好听的,吴承恩连紫禁城以及文渊阁的大门朝哪面开都不知道,那时候紫禁城可不卖票……
李春芳一路从翰林院修撰走来,直到担任内阁首辅,对于嘉靖年间朝堂政治格局与派系斗争,自然是了然在心,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是左右朝堂格局的大佬。
在雄健文笔方面,能考中状元、青词水平极高的李春芳,自然是没有问题。
至于为何不直接署名,那是因为明时写小说属于“不务正业”,李春芳作为前内阁首辅,没法署名。就比如殿堂级歌唱家不会当众去“喊麦”一样,即使他很喜欢,但也只能在自家偷着来。
而且《西游记》当中有太多政治隐喻以及朝堂映射,李春芳不想得罪人,毕竟他的子孙还要科举入仕的,其孙李思诚就在万历年间高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05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不要被六老师知道,否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