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图片 >> 正文 >> 正文

宝玉访妙玉乞红梅引发灵魂拷问你选择相信童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31

严肃又有趣,才是红楼梦

写了李纹李绮和薛宝琴的三首咏红梅花,我们已经知道是主人公人物性格身份的又一次蜕变。

蜕变不只是发生在身上,事实上虽然成长速度很慢,但他也一直在慢慢成长。

是宝玉诗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首,它标志着的一次关键选择,所以也是红楼梦谜局的一个大玄关所在。

惯例先介绍下这首诗的背景:

冬至阳回节气时分,一场大雪降临,在这之前,一大批青春妙龄的少女刚好进入大观园,这场大雪激发了她们的诗意和玩兴,于是他们相约次日在河边的芦雪广赏雪联句。

第二天果然大雪将整个大观园装点得如同琉璃世界一般,这时候史湘云带头玩起了新鲜鹿肉BBQ,(不得不说原本是个很会玩的家伙!)连王熙凤也被吸引过来吃了鹿肉,还给大家联句开了个大俗大雅的头之后,才走开去忙自己的事。

芦雪广联句以湘云以一敌四并大获全胜结束,宝玉则被评落第,于是李纨罚宝玉去妙玉的栊翠庵去讨要一支红梅花回来,于是李纨又说接下来可以咏红梅花,这时黛玉提议由刚才联句没尽兴的人来作咏梅花诗,最终定下由岫烟李纹宝琴三人各作一首。

宝钗则提议等宝玉回来继续罚宝玉也作红梅花诗,湘云就给定下了的题目。也就是说,宝玉在出发去讨要梅花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回来还得作一首诗。

说实话,书里面宝玉回来得可真够快的,这里大家刚讨论完,宝玉就已经抱着讨得的红梅花回来了,于是大家告诉宝玉诗题,又答应了宝玉的要求,一边开始赏梅评诗,等三首诗评完,宝玉说心里原已经有了一首,可是觉得姐妹们作得好,又吓忘记了,于是在湘云的箸击催促下,临时的又吟出一篇,就是下面这首: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写完,还没来得及评,史太君来了,然后就带着大家去看惜春作的画去了,故事也就跟着转入红楼梦全书最为关键的情节以及

提示:红楼梦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有机整体,所以阅读每篇解读,请必须阅读所有相关推荐链接文章、甚至有的需要你先阅读本账号所有以往文章。

现在解读贾宝玉:

宝玉把向妙玉乞红梅是当作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来做的,这一句,带出了一种仪式感:意思是乞得红梅之后,才能正式开樽裁句。

这时候的时间背景是冬至,也就是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之时刻,预示着太阳黄经一轮新的轮回开始,梅花开放,民俗上的新年虽然还没到,但在天文上这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里的腊,原本是黄梅,这里就是梅花的意思。

蓬莱原指中国神话中的海外仙山世外仙境,在这里指妙玉的住处栊翠庵,这是宝玉心中对妙玉的看法。

大士,指的当然是观音,观音是拯救普度众生的神,在中国有很高的地位,是大慈大悲的象征,而瓶中露则是他的施法道具。宝玉这一句值得深思,他乞求的并不是观音大士的拯救普渡,这到底是在说他愿意放弃自己被普渡呢,还是他放弃借观音瓶中露去拯救普度他人?

上一句的答案在这里,宝玉放弃的是借观音瓶中露去拯救普度他人的能力,因为他只想成为那样的,解脱自己。这里的是一个故意用混的典故,我们知道是住在里的,陪伴她的是一棵桂花树,而不是梅花。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为了求得个人的而被流放被隔离的象征。

另外,是道教追求长生和个人不朽的代表人物;则是佛教普度众生的代表人物;而妙玉,在书中是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画作上的道姑。

这里的和都是指红梅花,和则是对气质和特征的描叙,同时也暗合了薛宝钗的。

前面讨要梅花的是李纨,后面送出梅花的是妙玉,而宝玉从栊翠庵真正带走的,却是薛(雪)宝钗(冷香),所以,当从栊翠庵出来,经由宝玉之手交到李纨手里,妙玉也正式和李纨叠影到了一起。

二字,也意味着妙玉走入了槛内,作者的思想在此由妙玉向李纨转变。

槎枒读[cháyā],望文生义就是人瘦骨嶙峋像树枝一样,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来了个非常突然的转折——梅花很好,你们都在赞美她,可是,谁来怜惜瘦弱的诗人呢?

最后这句意思是这个瘦弱的诗人,现在是刚刚从佛院出来,我们都知道是长在地上的,又低又矮平平的一层,连鞋底的厚度都难及,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沾到衣服上——那么这个诗人衣服上为什么有呢,当然是因为他在佛院时礼佛跪拜了的缘故。

《红楼梦》的作者对细节的安排是精微准确到可怕的,而诗词更是《红楼梦》文字当中紧要处,所以每一个字的含意都值得深究,如果出现歧义,那就把每种含意的只想都弄清楚,然后才能分辨那些是作者真正要传达的,那些是作者故意布下的歧途。比如在宝玉这首当中,看诗的第二联,出现的嫦娥和观音在本质上有区别,看似是宝玉舍弃了佛家皈依了道家;然后在诗的最后一句这里,我们看到,宝玉皈依的似乎又是佛家。

这要怎么理解呢?我这里说我的理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最近我连续收到好几个红友的私聊,都是要和我讨论红楼梦的佛性,一副要我接受她的教化的腔调,说实在的,我一直觉得把《红楼梦》这样一本小说,当作佛经来普世,真的是很可怕的,因为你把他作为一本小说的趣味性完全抹杀了。所以在这里加上这一段的原因也是我想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