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从第二回出场,到小说结尾第七十八回结束,她一直作为荣国府灵魂式的人物而存在。
她性格豁达、幽默风趣、处事圆转、见多识广,拿尤氏的话说就是十个年轻人捆在一起也比不上老太太一个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她也有很多不如意、伤心事,也会心酸落泪。
那贾母的眼泪是为谁、因何而流?
第一次:为逝去的女儿
黛玉进贾府,贾母见了黛玉立马把黛玉搂入怀中心肝儿肉的叫,老泪纵横。
这是跪拜之礼还没完成,贾母就把黛玉搂着大哭。估计是等待的过程中,情绪、情思太复杂,酝酿得太丰满。一方面是思念女儿的女儿,要见到了外孙女儿了,欢喜。另一方面又哭她自己最爱的孩子,贾敏。欢喜和悲伤逆流成河,一起涌现在史太君的心里,所以她哭泣、流泪。
第二次流泪:元春归省。
贾元春省亲,贾府专门修建了大观园。元春出嫁后从没回过娘家,现在回到小时成长的地方,见到亲人。却是:
贾妃、贾母、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在这场合,贾母又情不自禁多次流泪,哭什么?哭孙女儿受苦,孙女儿进入皇宫,不得自由,种种限制;与亲人分离的苦;女孩子变成女人以后要面对的种种无奈,寂寞;孙女儿从小养在身边,长大了送进宫,做不了自己命运的主人;想着大孙女儿可能没有回娘家的可能性了,没想到却回来了,又是意外之喜;种种复杂的感情,见了孙女儿反无话可说,只有流泪。这是欢喜和悲伤的眼泪。
第三次流泪:宝玉被魇魔,命将不保。
宝玉和凤姐同时被魇魔,都是贾母喜欢的孩子,年纪轻轻,百般医治无效,期间贾母哭了数次,听宝玉说
“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
贾母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在贾母的生命中,丈夫英年早逝;女儿贾敏离她而去,和贾敏一辈的姑娘四个,这四个姑娘是贾母直接或间接抚养长大,已全部死了,贾敏是最后一个离世;孙子贾珠优秀懂事,也早早去世;这些和她生命有关系的生命,她付出感情、付出爱的人,她看着他们成长、欢笑、追求、奋斗、烦恼。然这些人都纷纷离她而去,死去的孩子太多。
如今宝玉又面临生命危险,她为保宝玉能安全长大,专门放女孩子堆里来养,受着儿子儿媳的不满和抱怨,结果现在又要面对生命的危险。王熙凤是娶进门的比较得意的孙媳妇,也将生命垂危,这时贾母情绪上受不了,凄沧大哭,就再自然不过。
这是一种女性最原始、最强烈的感情,因为她们是生命的制造者和守护者。
第四次流泪是忆昔抚今。
去清虚观打谯见到张道士,张道士曾是贾代善的替身,就是代替贾代善出家修行,祈祷。他和荣国公贾代善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提起荣国公时哭了。
忆昔抚今两个老人都哭了。
贾母哭的是她死去的丈夫,哭她失去的爱人,也哭逝去了的快乐幸福的时光,是真情的流露。
第五次流泪是哭宝玉黛玉。
清虚观打谯之后,宝玉和黛玉为张道士提亲的事大吵架,一个砸玉,一个剪拴玉的穗子,闹得不可开交;贾母也哭了,她晚年身边养育的一对玉儿,他们言和意顺,性情相对,贾母就高兴;他们吵架,让她伤心,贾母想让他们成就姻缘,却困难重重,面临金玉姻缘的阻挠;贾母是为宝玉和黛玉哭,也是为不如意,自己渐渐老去、无力而哭。
第六次流泪是为宝玉挨打。
贾宝玉挨打,王夫人首先哭的肝肠寸断,哭诉中又带出贾珠;李纨也情不自禁的哭得伤心;贾政也忍不住落泪,为了家族,为了光宗耀祖,一气之下打了儿子。却惹得老婆、儿媳妇、老母亲都伤心。
贾母一边责备儿子一边忍不住流泪。一家子哭成一片。
每个人哭的理由都不同。
贾母比儿媳妇王夫人,孙媳妇李纨,儿子贾政又更清楚事情的真相,她看得更深更透。
她也哭家族的无奈,被外力中伤;哭儿子头脑不清醒,轻信人;也哭她的孙子,宝玉被父亲打,生命遭受磨难、被折磨,打的那么重,任性使气,万一被宝玉被打死了,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第七次流泪是为宝黛。
从第六次到第七次之间这个间隔就比较长。宝玉挨打是家族内外矛盾集中爆发的一次,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能够跑贾府来叫嚣,并且气焰嚣张,背后一定有势力!果然,第三十三回来叫嚣以后,贾政三十七回就被贬官,被贬到外地去当学差。请注意学差这个词啊,用学差就说,连学政都够不上。贾政显然是被贬了!
被贬以后,贾母很伤心吗?
贾母的表现并不伤心,从第六次到第七次之间,贾母流泪间隔的时间是最长的一次。从第三十三回,要到第五十七回,中间隔了二十五回这么久。贾母都没有伤心流过泪。
按理说,贾政被贬,贾府不再那么荣耀,变成一个普通人家,贾母该伤心才是,可是贾母并没有多难过!
你看她带着大家去过普通人家的小日子:欢迎刘姥姥,接待刘姥姥;学人家小家子凑分子给王煕凤过生日;毫不介意地去参加奴才赖嬷嬷家的孙子晋升了州县官儿,奴才家的后代在上升,摆酒请客,她的儿子却被贬官。
贾母不伤心难过可能是她觉得:儿子虽然被贬,但家族跟荣华富贵、权利斗争没有多少关系了,家族反而更安全。
所以你看她带着家族两宴大观园很高兴。
贾赦算计贾母的首席大丫鬟鸳鸯,其实就是变相算计贾母的财产,想娶鸳鸯是假,想通过鸳鸯来掌握贾母的财产才是真。她气得浑身乱颤,都没有哭,只是故意借着王夫人发威;探春站出来替嫡母说话,贾母立马顺着台阶就下来了。接下来她什么事也没有了,说话是笑到……又笑道……,显然她并不伤心,也没有哭。她认为这些孩子们,家里头有时候出现一点矛盾,算计她的财产,男子偷女人,女人吃醋,她觉得都是人生的常态,不值得哭。
所以都没哭,一直要到五十七回紫鹃试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去,就说要分离了,宝玉得了失心疯,闹出事情。贾母才哭了,这次因何而哭呢?
哭她的两个孩子:命运不可掌握,感情深厚,不能分开,爱情却难以实现,尽管她还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和金玉派斗争,想护这两个孩子姻缘成,但,其实黛玉都明白,木石姻缘实现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第八次哭堂侄贾敬
宫中一老太妃薨,她去参加葬礼还没回来,堂侄贾敬死了。贾母难忍心酸悲痛。
这时的贾母已是暮年之人,贾敬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经历过多少磨难才中进士。孩子不努力吗?够努力的,结果呢,中途出家,还死了。这个家族牺牲的、折损的孩子太多了!这个眼看着长大的侄子也没了,年龄也不太大!白发人送黑发人,贾母怎能不伤心落泪!
第九次笛声呜咽中落泪
第七十六回团圆中秋节,团圆之后听笛声,那悲凉之音,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正符合贾母的心境。
这个中秋节,家人离心离德,外面的世界,甄家已治罪,已是风雨欲来风满楼!他们这几家老牌势力,怕是难保!
愚蠢的王夫人还在替甄家藏匿财产!
以贾母一生的阅历,百千家族的命运都见过,这一次,贾府的灾难和结局她已料到。她明白世上以后再无荣国府!
她提前看到自己一生付出所有努力、毕生的智慧、付出全部的爱的家将不保!她尽量处理圆转,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希望让一家人团结安宁、祥和快乐、幸福自由。生存和存在下去,但是很遗憾,表面上团聚的家人,在这最后的一个中秋夜,心已四分五裂,子孙将要流散的结局已很明显,贾母留下了凄凉、无奈的眼泪。
俗语说人不伤心泪不流,贾母哭了这么多次。她的眼泪因何而流?整部小说,她哭了九次,都不是因为权利、钱,而是因为生命在遭受磨难,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人生的不如意,思念去世的老公,宝黛吵架,宝黛姻缘难以实现,家族遭遇磨难等等。
从贾母的眼泪也可看出贾母内心深处最在意、最看重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