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图片 >> 正文 >> 正文

让贾宝玉为大观园题词,是对贾政最大的讽刺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0/24

文/姑射俗人

贾宝玉的人生,是让普通读者所羡慕不已的人生。在贾府中,上有贾母王夫人的庇护,下有宝钗黛玉以及其他一干子姐妹丫环的陪伴,看起来确实是好不快活。但是,贾宝玉心中却不这样想。因为,在他的心头始终有一大负担,而这个负担正是来自他的父亲——贾政。

贾宝玉从其他人那里确实是得到了无限的溺爱与宽容,但是其中却决不包括他的父亲贾政。相反的,贾政对他非但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父慈”,反而是有些苛刻。这其中的根由,自然还得从那次有名的抓周说起。

抓周乃是中国古代传统风俗,当时的人们对于孩子期望甚高,但却也知道每个孩子的根器爱好不同,所以便想要通过抓周这样的方式来提前预测一下自己孩子将来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大富大贵的人家来说,不亚于一件盛事。而贾宝玉因为衔玉而生,加之出生后便显得聪颖异常,于是他的抓周更是引人注目。

然而,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他竟然只是盯着脂粉钗环抓!对此贾政甚有不甘,又让抓了一次,可结果依然如此。

看到这样的结局,加上宝玉渐渐长大后又标新立异地发表了那些所谓“女孩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等近乎“反动”的言论,让贾政在心中牢牢地给宝玉打上了“酒色之徒”的烙印。后果就是,他每次见到贾宝玉都要声严厉色的训斥一番,宝玉对之自然是畏之如虎,就连到了太虚幻境中的时候,宝玉心中都不忘想着“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去。”

宝玉对贾政的畏惧,可见一斑。

不偏不倚的说,宝玉确实有些不像话,整日和一群女孩子瞎混,而没有好好读圣贤书,但其实贾政同样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因为抓周事件,贾政就此对宝玉下了定论,认为这个孩子无药可救,一方面心里盼着他能够走上科举路,一方面却又对他冷脸相向,却少有教导。这也就导致父子之间越来越疏远,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都还是不欢而散。但是,父子间这样的关系,却因贾元春的回家省亲而有了重大的变化。

贾元春被封妃后,皇帝特意恩准其回家省亲,所以贾府为此修建了浩大的省亲别院。修建好以后,自然需要为其中的院落、门联等题词取名,而这个时候,贾宝玉很意外地被贾政重视了起来。

在这一回中,读者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贾宝玉并非开篇所说的“腹内原来草莽”,反而是“腹有八斗之才”。不论是题匾额,还是对联,都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宛若一代文豪一般。而其中的言论,一会儿是“编新不如述旧”,一会儿又说“述古不如编新”,总之就是肆意汪洋、随心所至。而在此过程中,贾政对宝玉则是采取了一再包容的态度,表面生气,但内心却是暗暗欣喜。

难道是贾宝玉之才真的惊艳到了贾政,所以让这个老父亲对宝玉开始刮目相看了吗?很明显不是这样。贾政之用意,其实再明显不过,他就是想要利用宝玉和元春之间的姐弟情,来讨好一下这位贵妃!

读到此处,贾政“假正经”之名才真正被人所了解。

总的来说,贾政表面看起来确实是书中为数不多的刚正不阿、一心奉行圣贤之道之人,但是他的问题却也很明显,对于读书人有一种盲目的好感,所以也才有了贾雨村之流的趁虚而入;而在官场之上,虽然他口中念叨着的是“修身持中”的思想,但是到了事上的时候,却依然是以逢迎为主,就连对自己的女儿都概莫能外,由此可以想象一下贾政在其他权贵面前的神态了。

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其没有走上众人所预设的那条路,但其实贾政责无旁贷。因为抓周让他丢了面子,从此对宝玉冷脸相向;一心想要其成才,却只知“考”而不知“教”;为了讨好贵妃,却又违心地将宝玉捧上来。这也就无怪乎其贾政——假正经之名了。

参考书籍:《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