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从花果山到大观园理想人生与社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7/24

在我国四大名著当中,有三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一为《西游记》之花果山,二为《红楼梦》之大观园,三为《水浒传》之水泊梁山。其中,又以“花果山”与“大观园”之对比,更为强烈。

说起“花果山”,便知是石猴家乡,心灵归宿,似乎总有一股开心和童趣,仿佛就是“理想人生”。说起“大观园”,便知是家亦是舞台,是浮华又是沧桑,还是权势的“晴雨表”,就跟“社会现实”一样,一言难尽。不过,“花果山”与“大观园”二者之间,表面区别甚巨,却又内含相似的地方。

一、象征意义的不同与相似

先来简单分析一下二者的象征意义。

看看《西游记》第一回中对花果山的描述:“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花果山就是一座世外桃源。“花不谢”“柏长春”“万劫无疑”,要用佛教术语来讲,这就是“相续相”永恒不变——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也不过如此啊!

再看看《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而建,但曹公通过景物隐晦地暗示读者,它一方面是镜中花、水中月,倒映着元春的影子。

另一方面,大观园折射出豪门社会地位和命运:从上看下,一片“白石花样”,尽是笑脸;四周环顾,则是“雪粉虎皮”,一片笑里藏刀;向前看,则是“猛兽纵横”,前路凶险至极,一个不慎,便落入猛兽之口。

1、二者象征意义的不同

至此便知,二者象征含义有着极大的不同。“花果山”就是理想人生的投影,“大观园”就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二者有着“理想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区别,这也是绝大多数读者对“花果山”和“大观园”的基本印象。

2、二者象征意义的相似

“大观园”内,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在贾宝玉看来,只有在园子里才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少女们才能永葆青春与清净。贾宝玉那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也是出自这里,他希望这座花园能常驻人间,少女们也永远不要离开这里。所以,“大观园”也是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在的,至少在抄检大观园之前,是如此。

此外“花果山”也存在着“现实主义”的成分,但隐藏比较深——“花果山”藏有一件细思极恐之事。也是在《西游记》第一回之中,孙悟空发现水帘洞时,原文是这样说的:“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奇怪不奇怪?如果孙悟空是第一个发现水帘洞的,那么这些“火迹”“石座石床”从哪来的?所以,孙悟空根本不是水帘洞的第一任主人!而且,“楷书大字”明显是人类写的,而孙悟空诞生于先秦,其时楷书尚未诞生。不过,更诡异之处是,写字的人去哪里了呢?若以“穿越”来解释,恐怕太过超前;若硬说是书中某神仙修仙所留,又太过牵强。

所以,作者其实不是要推理什么,而是要告诉读者,“花果山”本就是虚无缥缈之物,人所不可求也,求也不可长得长住。是啊,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幸福永恒不灭的“花果山”呢?对人来讲,住在水帘洞,也还是会破灭无相,最终只留下些“石盆石碗”罢了。这是以“理想主义”反衬“现实主义”。

相比之下,“大观园”则用“春-冬”的变化,相对直观地告诉读者,奢靡繁华,最终不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就是现实主义。所以,无论是“花果山”还是“大观园”,有着相似的精神内核,但侧重点不同。二者都象征着人生起落,生者若火,死者长恒。

二、背后权势的不同与相似

1、二者背后权势的不同

“大观园”简直就是贾府权势的“晴雨表”。一开始是为了方便元春省亲而建设,也明确点出了贾府权势的最大靠山——一位王妃。没有元春之后,贾府一落千丈,家破人亡,大观园也逐渐凋零。一个家族由盛而衰,前后巨大反差的社会现实,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写法。

相比之下,在大众的基本印象中,“花果山”似乎没有权势的干扰,是一处自由自在,不受权力约束的乐园——玉皇大帝天兵天将阎王老爷二郎真君也影响不了花果山的猴子。一个英雄拯救世界,这不仅仅是“理想主义”了,甚至可以说是“童话”。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二者背后权势的相似

“大观园”背后的权势覆灭,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

结果也的确如此,元春死后,无论是贾府与帝王家的关系、还是贾政等人的仕途,都变得不堪一击。这都证明,身在远方的元春才是“大观园”的顶梁柱。“大观园”的一砖一瓦,都是以皇亲国戚的权势作为后台的。有没有“后台”,是非常现实主义的问题。这和“大观园”的基本印象高度吻合。

但是,看似“理想人生”的“花果山”背后也有“后台”,而且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亚于“大观园”。那么“花果山”明面上的权势,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会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孙悟空。在孙悟空发现水帘洞之前,花果山的其他猴子,和畜生道的其他众生一样,活得非常凄苦,是“刮风无处躲,下雨难存身,霜雪冬春惧,雷声震耳闻”的野生动物状态。而孙悟空发现水帘洞这一行为,从佛教角度讲,让这些猴子完成了从畜生道到人道的进化。

此外,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艺之时,花果山被混世魔王霸占了,众猴子被欺负,完全没有反抗能力。是学成归乡的孙悟空击败了混世魔王,再次拯救了花果山的其他猴子。然后,生死簿、大闹天宫等等一系列事件证明,至少在被压在五指山之前,孙悟空是花果山最主要的顶梁柱。

但是,孙悟空不是“背后势力”,不是后台,而是“明面实力”,不能和大观园的“元春”对比。所以,要寻找花果山背后的“后台”,就必须再理一遍花果山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1)首先我们会发现,女娲的工作,是孙悟空诞生的原因。也就是说,女娲所代表的自然法则,是“花果山”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女娲本身显然没有给“花果山”的权势背书。从佛教的角度讲,女娲是花果山之缘。

(2)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菩提祖师、如来佛、观音菩萨,这三个人在不同时期,为“花果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花果山之“后台”。

菩提祖师最大的作用是授业。菩提祖师和如来佛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观点认为,菩提祖师和如来佛可能是一个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大闹天宫事件就是如来佛自导自演的。且不讨论这一暗线。就从明面上讲,整个西天取经事件,其实是如来佛早就计划好,并由观音菩萨负责执行的。佛教势力在“花果山”背后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证据之一,便是“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此次花果山并没有被“混世魔王”或者别的什么妖怪占领。因此,孙悟空只是“自是那大圣回家,这几日,收拾得复旧如新”。

上次孙悟空离开才十数年,花果山就被外地侵占。这次,孙悟空离开时间长达五百多年,花果山却非常安全,是谁在保护“花果山”呢?很可能,这时的“花果山”已经被默认是佛教的地盘了。虽然花果山的猴子们实力并不强,更强的妖怪大有人在,但是,各路妖怪侵扰花果山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惹不惹得起佛教。

证据之二,观音菩萨一路收获了两个得力妖怪,黑熊精和红孩儿。黑熊精是可以和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的,被“禁箍”收服;红孩儿战斗力则是超过孙悟空的,被“金箍”收服。孙悟空的“紧箍”是三个箍中最弱的,但也使得孙悟空成了检测妖怪战斗力的准绳,是观音菩萨判断妖怪价值的主要依据。

观音菩萨这么做,可以说是借助孙悟空,增强她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说,在西天取经这个“公务”之外,私自收服两个妖怪,攫取“人力资源”,是“假公济私”的“私活”。而这个“私活”,跟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没关系,只跟孙悟空有关系。所以,观音菩萨成为孙悟空的家业“花果山”的“后台”、“靠山”,也是合情合理的推测。

三、总结

表面上,“花果山”象征着“理想人生”,“大观园”则代表着现实主义的“社会现实”。实际上,“花果山”也有着反讽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作用,“大观园”也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充当“理想主义”的花园,代表着“理想人生”。二者在精神内核上是相似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此外,深挖二者的“后台”可以发现,无论是“大观园”的“顶梁柱”元春,还是“花果山”背后错综复杂的“各种势力”,二者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官相护”、“裙带关系”等丑恶的社会现象。

从“花果园”到“大观园”,从“理想人生”跌落到“社会现实”,讽刺也好,笑谈也罢,都不要忘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正因为我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才能够更加一往无前地为了“理想人生”而奋斗。

参考资料:

1.浅谈《大观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金色年华

2.《大观园研究》(版)——王慧

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

4.《西游记》——吴承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