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题咏大观园诗
整子
《红楼梦》第十八回: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园成景备,大观园落成,里面的景点也十分完备。
为什么迎春这首诗歌里会出现“园成景备”这种说法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虽然说这些诗句简单平淡,但诗歌本身以及人们对诗歌的理解水平体现的是一种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档次。人们的档次不够格,那么诗歌就会远离你而去。而《红楼梦》的重点文章基本上都在诗歌,因此,诗歌不懂,对《红楼梦》的整个的理解基本上就全部散架,扶都扶不住!
“园成景备”这种说法,它存在一个历史前提,也就是大观园里面的景色以及景点设计,是兼纳了当时江南园林艺术中各个特色,集众长于一身的艺术思想的构架。明末清初的时候,江南文人名士的私人园林非常多,例如尤侗的亦园,陈之遴的拙政园,秦松龄的寄畅园,冒辟疆的水绘园等等。
为什么江南明朝中后期会出现一种文人名士打造私人园林的社会历史潮流呢?
有四个原因:
第一,诗歌词曲的极端发展,成为文人附庸风雅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私家园林也是江南文人名士家族显达和本人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第三,剧本和戏剧,家班的发展,容纳这些文人创造作品并进行演出的需要。
第四,东林党的兴起,诗社的兴起,这些社会组织有一个依托讨论各种社会形势,诗词艺术,唱和联诗,即使活动的地方,也是休闲养神的地方。正是由于私家园林的兴起,寺庙道观文化也就随之衰落。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在高端行走的文人中,已经没有什么容身之地。
有的人说《红楼梦》的作者是傅山,也有的说是方以智,也有的说是冒辟疆。我都看过他们的思想特征,傅山追捧道家的庄子,方以智后来出家为僧,对佛教情有独钟。冒辟疆这个人非常世俗化,有明显的理学儒家的影子。而《红楼梦》毁僧谤道,反对儒学当官出仕。因此三个人都绝对不是《红楼梦》作者的可能。迎春所说“园成景备”,也就是大观园的构想吸纳了当时各地私人园林各具特色的东西。你们园林中有的东西,在大观园里都能看到你们园林中的影子。这好像中国人也建筑了一个法国埃菲尔铁塔和欧洲建筑一样,你们不用到欧洲发过去,到我这里也能过过眼瘾的意思。作者的背后意思就是把江南文人都纠集过来,团结在一起。
奉命羞题,这当时适应应制诗的直接说法。但重点在“羞题”二字上,它并非指才情不足的意思,而是指出作者的这种园林构思有点不现实,但仍然踌躇满志。
谁信世间有此景,指十分理想化的场景,如同梦中仙境一样的刻画。
游来宁不畅神思?这似乎就是针对秦松龄的寄畅园来说的,因为寄畅园是吴梅村给秦松龄把张南恒介绍过去进行设计的。吴梅村的贲园也是张南恒的设计的。
但这个诗句中一个字眼即“神”字带领这首诗歌走入无声之境。
名园筑出,这是探春的《万象争辉》匾额 。也见于下文林黛玉的《世外仙园》匾额“名园筑何处”。
那么,探春这首诗歌写什么呢?其实写的就是苏州的拙政园。
诗文见于吴梅村的《詠拙政園山茶花(並引)》。
“百年前是空王宅,寶珠色相生光華。長養端資鬼神力,優曇湧現西流沙!”
“兒郎縱博賭名園,一擲留傳猶在耳。後人修築改池台,石梁路轉蒼苔履。”
巍巍,《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奉命何惭,此处同“奉命羞题”的意思类似。
学浅微,指学问还没有达到象辅佐舜禹一样治理天下的水平。
精妙一时言不出,并非仅仅是指大观园的神巧构思和景点的精心摆置,而是主要指作者自己有一套挽救国家于危亡水火之中,但一会半时也不是一言二语所能说得清。
果然万物有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我前段时间按俗语写了一首小诗:
《无药》:
理想挺丰满,现实很骨感。
天命若不彻,头骨化灰完。
山水横拖千里外,指江南开始到西南一带。作者寓意从这里的大观园开始,团结南明后期在南方的那些王,也足以抵抗满清的侵略的。
五云,《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
日月光辉,即指发挥明朝遗臣余热。
景夺文章造化功,陆游《读陶诗》: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
惜春的这首诗歌,作者其实参照了冒辟疆的如皋水绘园来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