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和林黛玉是红楼女主双壁。两个人都是顶级的美女;才华上不分伯仲,每次诗会,两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冠军;治家上,宝钗的蘅芜苑永远远离是非,黛玉的潇湘馆一派岁月静好;两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粉丝团、支持者和后备军。两个姑娘同时站在你面前,让你二选一,若站中立立场,着实可称最难的选择题。
林黛玉得到了太多的赞美,而薛宝钗却受到了太多的诟病。原因也很好理解,贾宝玉某种程度上是曹雪芹的代言人,其实林黛玉也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所有痛苦的思考,都是通过这两个人体现的。而站在其对立面的,其中就有一个姑娘叫宝钗。
深度认可宝黛的,不可能不反对宝钗;可是从现实出发,有着积极入世人生观的,就不可能赞同宝黛,而只会成为宝姑娘的拥趸。说白了,价值观和谁更接近,就会和他产生共鸣。这原不是用对错就可以判断的事。
但宝姑娘明显略有吃亏,因为曹公至少在价值观上站位宝黛。曹公的思想是超前的,不要说在两百多年前,就算是在今天,也有不少人认为宝黛的那一套行不通。很明显,如果真的拉出来溜溜,恐怕宝姐姐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这些都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粉丝互掐二百余年的问题所在。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旷世经典,曹雪芹之所以站上中华文化的最高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笔下的人物太写实。他没有将站在他对立面的宝钗丑化,而是让她和林黛玉并重,通过她们各自的表现,通过对照,提醒读者正确理解所谓的主流价值,起到醒世的作用。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
宝钗,她就是被曹雪芹用来对照林黛玉的一把镜子,正反是不同的精神状态,反之亦然。
《红楼梦》将薛宝钗做怎样的定位呢?曹雪芹对薛宝钗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一、薛宝钗是贵族淑女的典范
封建贵族淑女到底是个啥标准?无非德、言、工、容。
德不用说了,堪比乐羊子妻的停机之德,像孟光般的举案齐眉,曹雪芹用历史上两大贤德的典范来比宝钗。
言也一样,少语罕言,藏愚守拙。正是大家闺秀举止操守标准。
工这个方面,贾府的小姐是不需要自己亲手裁制缝衣的,但快要入冬时,宝钗就开始打点针线,除了每日给长辈们请安聊天,姐妹们偶一玩笑,宝钗每日做针线都要到三更天,贵族小姐如此自律和勤劳,很是难得不多见。
容就更不用说了,宝钗长得脸如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宝钗的花语是牡丹,代表的就是富贵明媚,是为群芳之冠。偏偏宝钗不喜欢富丽的装饰,衣裳都是半新不旧的,更衬托出宝钗的本色之美。宝钗对这点很自信,她说“淡极始知花更艳”,宝姐姐内心强大到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加持,细想,一个青春少女,正是爱美的时候,宝钗做到淡极其实很不简单。
二、薛宝钗是被所谓主流价值彻底洗脑的人
宝钗出场时是十四岁,到《红楼梦》近八十回时,也不超过二十岁,十几岁的宝钗论成熟,比人到中年的王夫人,比管家奶奶王熙凤更深一层。宝钗无论做任何事,内心的那份笃定,姐姐妹妹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曹雪芹在小说里对这种状态有个词形容,就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宝钗可以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内核,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宝钗的三观已经形成并且稳定了。宝钗所在的阶级是贵族大地主阶层,她竭力维护的就是本阶级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古往今来无论谁来统治,都不可能做自己阶级的掘墓人。我们不能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宝钗。宝钗有太多的事被批判,比如她对待金钏、对待香菱等下层奴才的态度。和宝玉黛玉相比,宝钗是冷酷无情的,但是如果让她同贾珍、贾赦们相比,宝钗可就仁慈的太多了。至少,宝钗深谙缓解阶级矛盾的精髓,懂得恩威并重,化身一个看起来很温和很有人性的主子,拉近和奴才们之间的距离。
宝钗博览群书,她的知识面应该比宝玉更宽泛,在学问上她至少指导过宝玉两次,一次是省亲夜宴上,她提醒宝玉“绿蜡”之典,折服的宝玉当场就喊她老师;还有一次宝玉悟禅机,宝钗理论联系实际说的宝玉心服口服。就连黛玉不小心说出的杂书,宝钗照样可以给她上课,想为人师,如果自己不通怎么能说人呢?结果证明宝玉黛玉都很服气她,所以,若说涉猎之广,宝钗不输宝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人读多了书,就容易移了性情,可是在宝钗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犹疑,别说看几本《西厢记》《牡丹亭》,你就是给宝钗放限制级录像,也移不了宝姐姐的泰山之志,她只会琢磨用个怎样的办法来严禁这些东西。所以,想给宝姐姐洗脑,趁早歇了吧,宝姐姐的统战本事强大到令人怀疑人生,比如情敌林黛玉都和她结了金兰契。
宝钗的脑子的确被洗过了,而且洗的坚决而彻底。这个洗脑者,就是那个时代所谓的正统、所谓的主流价值。
三、曹雪芹对薛宝钗有着最深的悲悯
曹雪芹批判薛宝钗,这点毋庸置疑,但李纨一样是女性典范,薛宝钗就显得比她可爱的多。你就算再讨厌宝姐姐,也不得不承认,宝钗做人做事的到位,给人一种完美人设的感觉。
薛宝钗是主流价值的代言人,可是这个主流是极其冷血的,秦可卿死了,不知道瑞珠宝珠两个丫头受到了贾珍怎样的压力,瑞珠一头碰死,宝珠永远守墓,两个鲜活的生命就此凋谢。宝玉招惹金钏,不过一句玩笑,这应该也是常态,王夫人对金钏极尽侮辱,将她驱撵出去,金钏一个家生奴才,她是离不开贾府的,可是被主子以勾引少爷的罪名逐出,事实上在那个对女性道德要求极为严苛的时代,金钏活着,流言蜚语就能将她淹没,还要连累她的母亲和妹妹,她怎么活的下去呢?其实这等于在逼她去死。
这些女孩子死了,主子们觉得很正常,大家赞叹瑞珠宝珠是义婢,王夫人赏了白家两个钱,两件衣裳,白老媳妇还受宠若惊连连磕头谢恩。生命对每一个只有一次,都是宝贵的,可这些人的生命在主子的眼里,和家里的牲畜并无本质区别。宝玉对这样的事报以痛心和愤慨,生活中对这些同样美丽的生命给予一样的尊重。但宝钗,她和王夫人、贾珍等人在对下人的态度是一样的,是帮凶,只不过她表现的更温和。其实宝钗没有错,这些人是奴隶,法律就规定了,他们的一身一体都属于主人,主人对他们是有生杀予夺之权的。可是有宝玉做出了榜样,读者很自然的就要骂宝钗冷血了。
可是,宝钗不也一样是正统的牺牲品吗?人家至少是死个明白,宝钗是至死也不知道,惨局最核心的原因,对于薛宝钗这样冰雪聪明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
宝钗还有一个标签“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不用情,她用的是理智。她对身边人的每一次规劝,都是真诚的,比如她劝导宝玉要在正经事上下功夫,都是发自内心的,她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恪尽职守,如此天下太平,而她自己,是她所属轨道上的典范。她当然要“无情”,如果用情,那叫跟着感觉走,宝姑娘也曾经有过几次不自觉的跟着感觉走,因为她毕竟也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但她会及时刹车,再不济,还有冷香丸为她最后把关。
宝钗的一生都是自我克制的一生,在大观园里最应该放飞的青春,她不曾有过。宝钗会用一把尺子来规量着自己,也规量着别人。遇到抵触,她会表现出自己最大的涵养,她的同道也会为她的心胸所折服,比如袭人,长辈们也只会更加的认可她。
宝钗差不多是一部教科书,在特定的环境里,她永远都是无比正确的存在,你让她如何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呢?我们难道要将这罪责归于宝钗?这是曹公留给读者思考的。
读者拥有上帝的视角,我们在拿她类比宝玉黛玉时,可以批评她。站在宝钗的角度,我们却无法苛责她,宝钗遭遇的难堪是很多的,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受了最多委屈的。曹公巨笔千斤,对于宝钗,他叹其停机德,说她是山中高士,说她有举案齐眉的品德操守。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顶级的好姑娘,是受所谓正统毒害最深的,落得个金钗雪里埋的悲惨下场,宝钗,毕竟的贾宝玉重点怡红的十二钗之首,让她魂归皑皑白雪,也算死得干净了。对宝钗,曹公应该是怀有深深的悲悯吧!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