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黛玉等人的反应,贾府有一个好人吗?
《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因为她“会做人”,也可以说是她精于世故,毕竟,那一大把年纪可不是白活的。所以把贾府上下,上至贾母,下至王熙凤,哄得心里那个熨帖劲。
刘姥姥也不亏,放弃了“一文不值”的面子,获得了赖以生存的资本,这可不是贾母口中打发的那“一百两银子”那么简单,即使凤姐不打折扣,一百两也就一百两,总有用完的时候。主要还是从此倚上了贾府这个靠山,那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刘姥姥是如何做到的,也不去追究谁更有慈悲心。只是从刘姥姥进大观园开始,院子里的那些人,无论主仆,可谓上演了一场生动的人性之戏。我所看到的,并不限于刘姥姥故作小丑般的献媚,更多的是贾府主仆的粉墨登场,那才是人性的肆无忌惮。可以说,贾府没有一个好人!
此话并非偏激之说。我们看园子里的人是怎么对待刘姥姥的呢?
首先,绝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自认为自己和刘姥姥说句话,那就是莫大的恩赐。如果说是贾府的主子们,那还情有可原,也算是历史背景造成的。
但是,那些个奴才们、婢仆们、为何也是一种“看笑话”的心理呢?相较之于刘姥姥,他们唯一可以骄傲的地方,就是有贾府这个吃饱肚子的地方。但刘姥姥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们能做到吗?他们缺乏的,是更稀缺的自由!笼中鸟与草原鹰的区别,而他们却一无所知,难道不值得悲哀吗?
即使自幼父母双亡的黛玉,本也算是一个苦命人儿。这样的人,心里本应该有更多的悲悯之心。可在她眼里,为了生计不惜自黑娱人的刘姥姥,就成了“母蝗虫”!
这个母蝗虫于世何尤?顶多也就打了一回贾府的秋风、带走了几件旧衣裳罢了。这就是贾府大家闺秀的杰出代表,一贯以“弱”面人的黛玉的真实一面。
而黛玉说出“母蝗虫”三字之后,蕙质兰心的姑娘们是何反应?没有一个表示反对,代之以“附和而起的哄堂大笑”,这阵笑声,可是赤裸裸的赞同。当然,以亲疏计,刘姥姥和黛玉,谁亲谁疏他们还是分得出来的。
即使与黛玉面和心不和的薛宝钗,也并无半点反对之意。破天荒地表示赞许,认为“话到颦儿口中即为经典”,说她用的是“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平素的情敌,因为一个弱小的刘姥姥竟然站到了同一条战壕里,这是什么一种心理?
如果刘姥姥不出现,估计贾府众人这形形色色的心理,是很难有机会表现出来的。毕竟平日里,他们都是知书达理、温良贤淑的一群人,长幼尊卑更是不可逾越的规则。
平日里,他们读的可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写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听起来是多么的感人啊,分明就是慈航转世。当有了机会实践书本知识的时候,什么孔孟之道,什么救贫扶弱,都抛到爪哇国去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带走的是大包小包的“收获”,带不走的,是贾府院子里所有人的丑陋人性。禁不住问一句,贾府有一个好人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