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第一章解说了初题大观园之后,今天我们来解读省亲夜对大观园的正式题咏,我们会发现,虽然林黛玉的诗是最好的,但章节的精华其实依然在贾宝玉的身上,他所做的三首诗,经常被人忽略,但其实这三首诗,堪称是红楼梦中梦的典范,也有可能是红楼梦秘密的核心。
元妃省亲之夜,为了考量贾宝玉的学问,元妃挑选了几处自己特别喜欢的景点赐了名,还让众姐妹和贾宝玉一起吟诗题额。
众姐妹是为大观园题额,宝玉则为元春喜欢的那几个景点作诗,贾元春自己也为大观园写了第一首诗,相当于领导致辞剪彩吧。
现在我们就按书中列出的顺序,来看看这些诗,由于内容量较多,这篇只列诗词,其他题匾内容,放入专栏当中单独写,或简略提示。
第一首当然是贾元春自己写的: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这是一首典型的颂圣应酬诗,虽然脂批是:
庚辰双行夹批:诗却平平,
但其实,这首诗写得语言简炼而平实,气势却恢弘豁达,虽不是如何高妙精彩,却也绝不是那些猎奇取巧的雕琢之作,而是有一份天然的王者气息。和王熙凤的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更雅。
虽然元妃此前对着父母和奶奶哭诉自己处于,悲悲切切,但细细吟咏她抹掉眼泪,打起精神写下的这首诗时,我眼前浮现的,却竟然是武则天的形象。
这当然是因为元妃省亲归家,面对的固然是骨肉至亲,但此刻她的身份却不是贾家的女儿,除了少许时间里她可以真情流露,偶尔吐出点对父母的撒娇抱怨,这短短的一两个时辰里,她更是皇权恩宠的象征,时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这首诗作为大观园第一首正式题诗,自然是要赞颂大观园的成因:筑起了这诸景齐备的美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在和平富裕的背景之下才有可能达成,此刻作为皇权代言人的元妃,面对的是代表臣民的贾府,其实这里面也是有一种时代的自豪感的。
索隐层面的自然另有深意,暂且不说。因为另有十二钗专栏会详细解释。
第二首《旷性怡情》,出自二小姐贾迎春
《旷性怡情》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相比元妃的诗,这是一首平平无奇、而且气质上躲躲闪闪的诗。
作者几乎没有写过迎春有什么才华,她是个安静又懦弱的女孩,似乎唯一的喜好是下棋,但也没有写过她的棋艺到底如何。
另外,写过一次她看书,看的是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就很有意思了,可以说是迎春的正传,同样,我会在另一专栏《金陵十二钗》当中详细解说。
反正迎春这首诗呢,就和她的性格一样:平淡,以及闪避。
你看她怎么写的,第一句话纯客套:园成景备特精奇,意思就说是园子修好了,很精致好看,但那语气,和前面元妃的一比,那里面是一点惊喜热情都没有。
第二句就更扭捏了:奉命羞题额旷怡。让她题额,她没有才情,但都是家里人,羞什么呢,非要说是被命令的,这就是典型的推脱型人格,什么事都怕说怕作,还没开始就先说,我只好作了。
后面这两句,简直就是打水漂也没这么浅和敷衍的,因为她对这事不关心,她心里没有热情,她无法融入眼前的景色,所以就又和第一句一样敷衍了事:我说这好美是吧?是不是美得心旷神怡了啊?直接把包袱抛给了别人:你嘴利你去说。
迎春这首诗,四句下来,整个读起来懒洋洋的,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就是贾迎春(不过如果你看完我的十二钗专栏,弄明白了这个人物的象征意义之后,就会感叹作者的用心,实在良苦而精微)
接下来是三小姐贾探春。
《万象争辉》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三小姐贾探春性格和迎春可以说完全相反。
首先从匾额名上就能看出其积极踊跃的心态。
紧接着——贾探春开句就写出了气势,
然后第二句也稍稍自谦了一下,但二字态度却反而透露为敢当的气势,
后两句和迎春同样描写氛围的是概括之句,也没有实际内容,而且词句有不雅、简单之嫌,但总体却还是显得生气蓬勃,让人觉得,只要跟着她一起去游玩,就绝对能领会到这美景的桩桩妙处。
从后面柳絮词菊花诗看,事实上探春的才华并非就差钗黛多少,但探春年纪比黛玉还小,此时作诗不精熟,可以理解。
然后是年纪最小的惜春。
《文章造化》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因为年纪最小吧,人设又不喜欢诗词,惜春此时诗的遣词用句,比之贾探春,就显得更直白浅显生硬不雅了,光从诗的品格说,这的确是最差的一首了。
但却可以看出这冷面冷心的小丫头,其实和她三姐姐一样,心胸间有大文章,气势天生,而且直来直去,也就难怪后面就她能画大观园行乐图了。
接下来是唯一的已婚女子李纨。
《文采风流》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作者在这里狡猾的来了句。
可是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水平,虽然整体有雕琢和堆砌之感,但像这样精巧又而具有想象力和画面感的句子,即便是雕琢,也真不是勉强凑就能凑成的,何况李纨还一凑凑了八句!我说既然凑,你随便整个四句它不省力、不香吗。
所以脂砚斋的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它是《红楼梦》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注解——读红楼,如果不这样看脂批,就又中了作者的圈套。
李纨,是一个锋芒内敛而且绝不随意让步吃亏的人,熟读过红楼梦的人才知道,即使是王熙凤,也不敢和她正面交锋。
然后是薛宝钗:
《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和前面的李纨的诗相比,两诗都是七律,视角都是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由高至低再拉回作者本身,李纨写的是一种精微秀美的景象,薛宝钗的则呈现出一种大气飘逸。
相较李纨诗句依然难免的雕琢感,薛宝钗的大气雍容之余,仍然保留了一份少女的空感灵。
更有意思的,让人想起她在前八十回的最后一首作品以及她的贴身丫鬟莺儿。
作者当然是有意的。关于这个,我会在后面的《柳絮词解篇》当中详解。
最后是原本一心想要出风头的林黛玉了。
《世外仙园》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林黛玉就是个心机鬼,作者也写明了: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
所以你看,说不用心,其实还是用心的——别人都写七言,她偏写五言,
别人描绘景色美好的样子,她为景色为啥这样好看找一个很贼的原因
人家没写到最后就忙着颂圣了,她还要多描写两句场景却又隐约把皇家临幸的背景情况写了进去,
最后,因为心里不爽吧,这丫头傲娇了,所以只用了两句颂圣,还一副拽拽超然的样子——我这么出色,你当然要恩宠我啊!
颇有点李青莲的狂样儿。
贾元春能从女史跃身贵妃,当然不是无知无识的人,当即点出:
我们终于来到了本章的核心,宝玉的诗作——
贾元春评点众姐妹诗词的时候,贾宝玉正忙得满头大汗,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擅长的自由派风流才子人物,虽然元妃是他姐姐,但这场合,多少有点过于严肃,于是他有点卡壳了。
林黛玉看他急得冒汗,就偷偷写了一首给他,才让他及时补足了数,现在我们依次来看这四首:
一《有凤来仪》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这第一首,写的就是潇湘馆。
贾宝玉细心的描绘了潇湘馆里的竹子:刚刚长成的竹子,色泽碧绿,如同翠玉一般清新干净,挺拔的姿态,对得起飞入这里的凤凰,密密的竹叶,不但让水都无法穿越溅落到台阶上,甚至连焚香的气味都不能透出去了,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舒服到睡着了都不想醒。
的含义,在上一章里我已经解读过了,此处不再赘述。或有不知者,可通过此链接到达:贾宝玉题诗大观园,字字珠玑里藏着哪些秘密
尽管书中贾宝玉作诗经常输给众姐妹,但事实上,他的才情真不是盖的,他非常善于描绘出一些精巧意外的画面,想象奇特,而且还落笔自然灵动,丝毫不觉雕琢,这首诗就是如此,整首诗气韵贯通,流畅自然,没有僵废之句,可以说是古古怪怪,可可爱爱。
但借贾宝玉所作的这三首诗,密码实在藏得太深,而且一直没有被人发觉,所以这三首诗,历来都是被忽略的。
再次说一句,《红楼梦》中处处机关,可以想见当年作者十年辛苦,做了多少工作量,他不但文学修养深不可测,思想的广阔度和超前性也是真的颠覆你的想象。
我认为,至今所见过的红学评论里,最懂得的人,居然是一个美洲人博尔赫斯,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
另外,如果弗洛伊德读过《红楼梦》,估计他也能破解这本书。
闲话少说,现在走过的《有凤来仪》,来看看作者在此章设下的精微深邃构思,如何在《蘅芷清芬》篇初现端倪:
《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芷清芬》和《有凤来仪》的风格可说大不相同,这完美体现了贾宝玉诗才的灵动不拘一格,也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宝玉诗人感性的发达和细腻,如果说题潇湘馆整体有一种清凉而微醺的感觉,那么这首诗的意境,已经完全是迷离如梦了:
头两句,只平平淡淡的将蘅芜满苑陈叙平铺的展开在读者面前,但紧接着两句,让读者似乎脚下似乎不由得发软打飘起来,着了魔一样就随着他缓缓前行了,似乎眼前的一切都在摇晃,然后看到了的无声音纯视觉场景,正迷离间,突然一句顿时又将触觉感官完全打开,一个字,让人自以为自己还清醒着。
然后,奇句突起,蘅芜苑里并无池塘,全诗却意境十足的以收尾。
其实这里用到了谢灵运于梦中得到佳句的典故——读到这里,你心里是否有浮现一种古怪的感觉?
——因为前面题潇湘馆一诗,前面几句的描写是非常清醒不乏活泼之句的,末句是在摇动的清凉竹影下,进入了。
原来这就是入梦的提示!而到《蘅芷清芬》这里,已经通篇仿佛梦境,有形无声,篇末还更是提到了一个确切的梦。
现在我们找到的原句,也许你也会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因为,这两句诗,表达的是的意思。
经过我的提醒,你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已经又一次被作者的织梦妙笔操纵,不知不觉的被带入到了贾宝玉的梦境之中呢?
《红楼梦》特有的结构再次出现了。
这不是在解诗,而是在解梦。
因为下一首就是题怡红院,它,可能是整个红楼梦梦境的终极核心,或至少是终极核心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