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新红学已经结束#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密码本,更像是一部藏宝图!
正因为它是一部密码本,记述的全是大清宫闱秘史,所以上面“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脂砚斋曾提醒读者:“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便怎么读懂这本藏宝图的秘诀了。
比如说第17回,全回就是和大清皇家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有关的密码。
冯精志等老师对此就有论述。尤其是冯精志先生在年出版的《百年宫廷秘史——〈红楼梦〉谜底》一书,就对此进行了可圈可点的研究。
以及后来者冯宁先生对圆明园也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和冯精志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现在就由笔者在冯宁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集各家之精华,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读懂这一回的藏宝图,看看里面藏了些什么。
第一十七回书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先来看看圆明园,为什么会被作者称之为“大观园”?请看史料出处:
乾隆三十九年,《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圆明园一》有如下记载:“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
这就是“大观”二字的真正由来了,证明大观园绝非臆想,而是真实存在。它根本就不是所谓江宁曹家的随园,而是大清皇家的圆明园。所以《红楼梦》乃大清皇家之事,和江宁曹家毫无半点关系!
现在就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7回,跟着笔者一起按图索骥,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趣。
……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今天,在正大光明殿遗址处,这一道人造“翠嶂”仍然在那里,足见《红楼梦》所言不虚。若没这一道“翠嶂”阻拦视线,那么一进入园子,所有景物都将一览无余,就没缺乏神秘感和趣味性了。这便是山子野的高妙之处了。
……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沁芳:影射“鸣玉溪桥”。它位于长春仙馆岛北部。从今天考古发掘现场来看,尚保留着部分遗迹,遗址现状可见两侧花岗石桥基,桥基遗址在水面以下用花岗石砌筑,水面以上用大理石砌筑,虽然上部已经坍塌,但残存构件较多。从残存的若干石柱础来看,说明曾经确确实实是桥亭。
……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有凤来仪,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图画”,旧称“竹子院”,它位于镂月开云(牡丹台)和碧桐书院(梧桐院)之间。实际上,作者在书中已经提到了“天然图画”,按书云:
……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作者巧借“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在装疯卖傻中,天衣无缝地点破了圆明园里的“天然图画”。并且一个字未改,足见其胆量之大。
乾隆九年(年),乾隆题《天然图画》御诗:“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能到。”可见,天然图画确实种着成片的竹林,才会有“庭前修篁万竿”之称,是名副其实的“竹子院”,贾政才会暗示它是睢园(修竹园)。贾宝玉题潇湘馆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脂砚斋才会在旁夹批道:“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指明潇湘馆掩隐在竹林之中。
而“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还表明天然图画种着两株梧桐树。古人认为梧桐树能招来凤凰,这便是“有凤来仪”的由来了。“有凤来仪”后来成了林黛玉的居所。“有凤来仪”本义是指有凤凰来此栖息,而凤凰乃百鸟之王,它是皇后的代称,“有凤来仪”也成了皇后正殿的代称,特指皇后在此居住,母仪天下,暗示居住在“有凤来仪”里的林黛玉的真实身份是一代帝后。所以脂砚斋才说:“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另外,作者还暗示“天然图画”是一座书房。比如说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再来看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两人进了潇湘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足见作者有所暗示。
……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笑向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
杏花村:影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杏花春馆”。它始建于康熙朝,雍正年间叫“杏花村”。取自唐·杜牧《清明》中的乡村田园意境建造,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因馆前有菜圃,所以雍正帝曾称其为“菜圃”。雍正四年始改称“杏花春馆”。书中提到“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今天,在杏花春馆的坡前也确确实实有一口古水井。可见作者完全是写实之笔!大家可去现场查看。
而作者借贾政之口,说“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有蓄意讥讽雍正帝“假装归隐”之意。另外杏花村,竟一个字未改,足见作者胆大。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牡丹亭:影射“镂月开云”。雍正朝叫“牡丹亭”。它是乾隆的发迹之地。年春,弘历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祖父康熙,哪料到被康熙一眼看中。随后康熙将弘历带到宫中养育。从此,乾隆走向了帝位。
年,乾隆将牡丹亭改名为“纪恩堂”,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像上文一样,作者直接将“牡丹亭”三字,天衣无缝地镶嵌在语句中。若不点破,则完全看不出来。
……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武陵源:影射“武陵春色”。建于年—年,雍正朝叫“桃花坞”,年始称“武陵春色”。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此乃话中有话。原来少年的弘历曾被雍正赐居此处读书三年,当时书室就叫“乐善堂”。所以贾政一句“又落实了”也大有含意。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
蓬莱仙境:影射“蓬岛瑶台”。建于年前后,当时叫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在《红楼梦》里,蓬莱仙境位于大观园的正中,它是大观园的正殿。今天从圆明园的地形图来看,批书人所言不虚,“蓬岛瑶台”确确实实就在圆明园的正中。
……
最后,在第十七回这篇文章的收尾,庚辰眉批:“以上可当《大观园记》”。脂砚斋一语双关,一语道破:此章节就是《圆明园记》!
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张书才:历史是不能随意涂写修正的,曹雪芹是不是曹寅孙得有实据
其实,探春的秋爽斋,就是圆明园的西峰秀色!
红学史再添一笔,林黛玉潇湘馆的真实图像被发现,窗户竟是圆的!
贾宝玉给林黛玉题的“有凤来仪”四字,竟暗藏这些不可告人的事!
万万想不到,它才是红楼梦大观园的正殿,也就是太虚幻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