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取《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作为作文素材,再一次在公众面前掀起一波红学讨论之风。自从中学接触之后,大爱《红楼梦》,至今已经几十年了。如果说爱好也讲究天长地久,对她也必然是长情的了。因此,只是阅读,不敢妄议。
作为普通读者,只是读过目前常见的高鹗续版本,这也足够了。作为世情小说的抗鼎之作,她让世人得见国人族群生活史与心灵史,堪称为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这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作品:情人眼里看见宝黛爱情;文人口中歌咏《葬花吟》;学者笔下书写社会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才受众者颇多;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感觉每次阅读都如管中窥豹,不能一睹全貌,很需要有人引导。
董梅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学者。她致力于红学研究多年,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回归文本、回到文学、回到人。根据得到音频课程《董梅讲透红楼梦》讲稿整理而成的《董梅红楼梦讲义》,全景式展现了其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特性。
讲义全景解读名著文本。董梅老师在课程中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景式剖析。从时间维度提炼出故事主脉与时间轴,把整部作品分为前大观园时代和大观园时代。从空间维度勾画出贾府的平面图。在确定的时空场域中梳理故事框架、发展脉络和核心人物,抓住“木”与“石”“金”与“玉”的关系冲突,喜事与丧事的强烈对比,繁华、伤逝与凋敝的可悲可叹,让读者在一咏三叹中感受文本故事跌宕起伏的走向,感慨人物命运的复杂多舛。该书还从生活美学、文学杰作、象征符号、哲学大观、社会百态等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这对于普通读者俯瞰《红楼梦》有着重要的普及意义。
总观董老师讲义,对《红楼梦》的解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
首要层面:万“物”有言。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的空间布局庞大复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各主人公的方位都契合在文本中的形象设计;秦可卿屋里的挂画、林黛玉的茜纱窗蕴含着作者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暗喻;,还有我们熟知的姓名、诗作、服饰、饮食等展现了明清时期积累的精致物质生活。每一件物品都在说话。
其次:“我”见犹怜。这里的“我”指《红楼梦》中的几百个人物。在董老师的讲解中,王熙凤活泼世俗物质化,贾母具有高级审美,林黛玉当属灵性与诗性的代表,探春则是有远见又有行动力的变革型领导…众生百态、鲜活生动,在特定的时空里共同演绎着红尘滚滚中每一个自我的追求与挣扎。
第三层面:“心”有灵犀。《红楼梦》之所以吸引人,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带给人的思索:繁华落尽,只剩荒凉与残酷,到头来万境归空,只能释然接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探索,现实与理想巨大的冲突,在悲愤无奈中还要有新生有理想化的期待。正邪两赋的人性更能展现个性的复杂。对自性和灵性的追求潜藏着更高的美学思想。
何其之幸,我读红楼;幸甚至哉,爱上红楼。正如董老师在书中感叹:《红楼梦》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它属于千秋万代;它不属于哪一个人,它属于每一个从它的精神里汲取灵光,让生活闪出光彩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