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以大观园行乐图事件切入,试谈红楼梦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0/2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甚至被编为歇后语广为流传。但鲜为人知的是,宴游过后,大观园行乐图事件更是妙趣横生,让人拍手称奇。贾母、惜春、黛玉、宝钗的生活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处处埋下伏笔使读者感到不忍卒读。最伟大的悲剧便是把美好的东西摧毁给别人看,且看这时群芳争艳,他时万艳同悲,怎一个苦字了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中有许多极其巧妙的情节安排,作者通过深厚的笔力将各个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其中的情节更是让人忍不住细细研究,剖析作者笔下的真正含义,可以说红楼本就是一本奇书,无论何年何月都有着让人无法自拔的魅力。《红楼梦》图片《阅红楼梦随笔》: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携带入,闽中传为佳话。《红楼梦》中精彩的情节数不胜数,大观园行乐图事件在其中不但精彩,还很引人探究,这天天气晴朗,贾母与女眷一众游起了大观园。刘姥姥表示自己只在画上看过这场景,如今到了园子里倒是比画上还美,要是能把这景色画下来,带回去给村里人瞧瞧,那真是死也值了。贾母听罢,笑称惜春便会画画,让她画一幅便是,这便是大观园行乐图的由来了。这次的大观园行乐图事件非常形象的刻画了刘姥姥、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身为大观园行乐图的作者,惜春的命运和归宿也跃然纸上,不得不让人赞叹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全文缜密的构思。正所谓一桩绘事,四人情致,本文从大观园行乐图事件入手,分析《红楼梦》一笔多用之妙。大观园图黛玉戏称母蝗虫在原文中,是惜春要告假一年,专心画画时,黛玉调侃道:都怪那刘姥姥要什么画,她是哪门子的姥姥?叫他母蝗虫罢了。众人听后大笑不止,宝钗也不禁笑了起来。这段关于黛玉的细致描写使得两百多年来,每每有人看到这一段,都会惊于林妹妹竟能极尽刻薄之能事,做出这般比喻,甚至说出携蝗大嚼图这样的话来。为此许多人对林妹妹的印象一落千丈,以至于后世之人,猜测林黛玉自恃清高,瞧不起穷苦劳动人民,开始不喜林黛玉。曹雪芹描述的林黛玉不但是天人之姿,而且很有才情,是一位才女。但读红楼的人却深知,黛玉便是心性如此,说是尖酸刻薄形容太过,倒不如说是很会使小性子。刘姥姥进大观园,曾经说过: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这样的话,逗得黛玉与一众女眷笑的岔了气。在姑娘们眼中,刘姥姥不得不说是一个攀关系打秋风的农村老人,不但大吃大喝甚至还要让姑娘作画,简直是岂有此理。林黛玉图《听松庐诗话》:《红楼梦》所云,乃其时事。其诗善言情,又好言愁,诗中美人,即林黛玉耶?所以说那句母蝗虫与其说是林黛玉自视清高,尖酸刻薄的嘲讽,不如说是来自深闺姑娘的天真与调侃,或许有着几分何不食肉糜的不解与优越,但是并无恶意。而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与刘姥姥的大食量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说到底便是林黛玉小孩心性发作,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话罢了。可能有几分炫耀才情的意味,但是决不上尖酸刻薄。而且调笑探春所作的大观园行乐图时,向来以姐姐自居的宝钗也乐在其中,并无指出黛玉话中的不妥之处。可见宝钗对这调侃意味十足的话语并无异议,甚至还和黛玉一同你一句我一句的调笑惜春。让人不由得想到因为《牡丹亭》一书,交心后钗黛之间的相处愈发自然,颇有姐妹情谊。黛玉葬花图薛宝钗的停机之德宝钗在大观园行乐图事件中展现了蕙质兰心的特点,从刚开始对黛玉行酒令中的不当之处做出提醒,到后来为惜春的画作提供思路,表现了一个大家闺秀气质和教养。而在与黛玉一同调笑惜春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小女儿姿态的宝钗,率真率性而为,与林妹妹你来我往,小女儿姿态尽显,使宝钗的形象更加立体。很多人对宝钗有误解,认为她是封建礼制的卫道士,热衷于功名利禄,更有甚者,认为宝钗是个反面人物,用来衬托黛玉的。实际上,如果说黛玉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那么宝钗则对应了现实。相比于贾家,薛家衰落得更早,宝钗父亲很早就去世,薛蟠更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因此,宝钗很早就担负起了振兴薛家的重任,宝钗一开始准备入宫待选就是这个原因。薛宝钗图《三钗梦·自序》:余谓读《红楼梦》以为悲且恨者,莫如晴雯之逐、黛玉之死、宝钗之寡。乃别出机轴,以三人为经,以宝玉为纬,仿元人百种体,为北调四折,日勘梦,日悼梦,日断梦,日醒梦,因谓之《三钗梦》。宝钗已经看到了四大家族衰落的苗头,宝玉同宝钗一样,都有拯救家族的重任,无论到最后的命运如何,宝钗都是不能前功尽弃的,所以,待人接物十分妥当的宝钗才会不顾宝玉的误解,屡屡劝进。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分别就是理想和现实,宝玉最后没能和黛玉在一起,与宝钗结婚则预示着宝玉以及贾府的最终结局。同其他诸芳一般,宝钗也只能无能为力的被命运戏弄。但难能可贵的是宝钗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为此她不得不思虑周全,在其他姐妹尽显稚气未脱的年纪思虑良多。这也是她少年老成,瞧着稳重成熟的原因,但是即使再深谋远虑,也敌不过家族即将倾覆的命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宝钗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薛宝钗画像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再说回惜春,惜春善于画。想必在作画时谁也没有料到大厦将倾,日后每况愈下,这一幅《大观园行乐图》竟是这荣华一梦的最后见证。而到了后期,大观园也随着抄家变更不复存在,这幅画更是下落不明。是否完成也无人知晓,不知惜春在一笔一笔勾勒雕梁画栋时,细细描摹少爷姑娘时会不会生出几分物是人非的感慨。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惜春的一生都与画有关,她最善画,画大观园游乐图也好,画其他的也罢。当荣华富贵一场空,画出来皆是讽刺之意。到最后,反而是惜春出家为尼,遁入空门,再也不管这红尘滚滚,滔天的爱恨情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原来姹紫嫣红群芳争艳,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惜春图《晒书堂笔录》: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今二十余来,此本亦无余矣。《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无不立体丰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刘姥姥莫属。说起大观园行乐图,便不得不说说刘姥姥这个人物。严格上来说,刘姥姥与大观园众人是毫无干系的。但是刘姥姥不但能左右逢源还能讨得贾母欢心成为贾母的座上宾,可以说有着高超的人格魅力。世人皆看低了刘姥姥,认为她见识短浅,拿她取笑。但是她并不呆傻。反而是一个精明而且老练在人情世故上非常透彻的一个角色。可以说刘姥姥的情商非常之高,完美的诠释了人情达炼皆文章这句话。刘姥姥在贾府这样行事,有贾府是高门大户有权有势的缘故,但她也有出于好心,借坡下驴成人之美这样的美德。而又有贾府的众人,虽然很多都是看刘姥姥的笑话,但她们对刘姥姥也并非是全然的嘲讽,甚至还有一丝怜悯在。在刘姥姥走之前,所交给她的东西也都是真心的。刘姥姥图结语贾母与刘姥姥年纪相仿,境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截然不同,但是结局却是两极反转,贾母支持木石姻缘,最后也是败给了金石良缘。可以说,整本书贾母是一事无成的,而刘姥姥对照呢?同样的家道中落了,是她想出办法卖着老脸扶茅屋于既倒。佛手换柚子的姻缘,从伏笔来看,也是姥姥一力承担。对应这两件事,贾母一件办不成,刘姥姥件件办好了。一桩绘事,四人情致。在大观园行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力功底之深厚,将小女孩的毒舌娇嗔与嬉笑追逐的场面描写的生动活泼。《红楼梦》既能成为传世佳品,久为流传。自然是有许多精彩绝伦之处,从《大观园行乐图》这一事件中,一笔多用,人物立体丰满,形象传神。红楼梦无一人绝对坏,也无一人绝对好。脸谱化看人物,给人物贴标签,我觉得是不对的。林妹妹并不只是小性子,目无下尘。然在后文林妹妹教香菱学诗,与紫鹃和睦共处,后文湘云说林妹妹假清高时的不计较,与宝钗、湘云交好,都印证了这一点。宝姐姐也并非只顾大局,宝姐姐为史湘云筹钱办螃蟹宴,为处境窘困的岫烟赎回冬衣,与林妹妹倾心交谈,与众姐妹嬉笑玩闹,可见她心中不只有大局,更有情意。事实上,不止宝黛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人物的真实化而非脸谱化,这是红楼梦的闪光点,然而无论过程如何,结果却是早已定下的。正如跛足道人言: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昔日的荣国府荣光不在,那些痴儿怨女,风流往事到最后都烟消云散,只剩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最后想要的好,却终是了。参考文献:《阅红楼梦随笔》、《晒书堂笔录》、《三钗梦·自序》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414.html